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短暫戒菸時進行單次運動對吸菸渴望、戒斷症狀與皮質醇濃度之影響
    (2022) 謝維哲; Hsieh, Wei-Che
    目的: 探討短暫戒菸期間進行單次中等強度腳踏車運動對吸菸渴望與戒斷症狀的影響,並釐清戒菸期間運動後皮質醇濃度的變化,以及與兩指標間的相關性。方法: 本研究招募12名吸菸男性 (菸齡3年以上、無規律運動習慣且尼古丁成癮分數達4分以上),在進行24小時短暫戒菸後,依照尼古丁成癮分數進行配對分組,分配至運動組 (30分鐘強度為RPE11-13之腳踏車運動) 與控制組 (30分鐘休息),並在短暫戒菸前、戒菸後/介入前、介入後5分鐘進行血液採集 (分析皮質醇濃度),並填寫吸菸渴望與戒斷症狀量表,以混和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戒菸24小時後,所有受試者的戒斷症狀會顯著增加,而吸菸渴望雖也有增加,但未達顯著差異。本研究發現僅運動組的吸菸渴望在介入後5分鐘 (1.33±1.21分) 顯著降低於戒菸後/介入前(2.83±1.60分),戒斷症狀也同樣僅在運動介入後5分鐘 (9.67±1.86分) 顯著低於戒菸後/介入前 (15.17±6.65分)。皮質醇濃度在不同介入與評估時間上,皆無顯著差異 (p=.995)。此外,皮質醇濃度的變化與吸菸渴望的變化、以及戒斷症狀的變化上並無顯著相關。結論: 短暫戒菸24小時後,戒斷症狀會顯著增加,但單次運動能幫助降低吸菸渴望與戒斷症狀;此外,皮質醇可能不是戒菸時運動能幫助戒菸的生理因素。
  • Item
    長期性高強度間歇性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衝突控制的影響: 事件關聯電位與訊號源分析研究
    (2023) 蔡侑蓉; Tsai, Yu-Jung
    研究目的探討長期性高強度間歇性運動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衝突控制能力的影響。本研究有兩個研究目的,第一、ADHD兒童是否在衝突控制反應上與正常兒童不一樣;第二、長期性高強度間歇性運動是否能改善ADHD兒童衝突控制能力。第一個研究方法: 總共有105位兒童,其中61位ADHD兒童;44位是年齡相同的正常兒童。所有兒童都會進行叫色測驗並同時收集腦波訊號。作業情境將分為底下四種: iC, iI, cC, cI。依變項包含反應時間(RT)、反應正確率(RA)、事件關聯電位(N2與P3)。結果顯示ADHD兒童反應時間有前試作測驗的情境效果,且整體的反應正確率比正常兒童低。此外,ADHD兒童有較小的P3振福。而進一步分析P3訊號源,ADHD兒童在前額葉有較大的活化狀態。這些研究說明ADHD兒童較容易受到前一個試作測驗情境的影響,特別是在高衝突的情境下。第二個研究方法: 61位ADHD兒童隨機分派至運動組或是主動控制組。運動介入為期每周兩次每次90分鐘,總共五週運動介入。運動組從事高強度間歇性運動,而主動控制組從事瑜珈與伸展運動。結果顯示經過五週的運動後,運動組在前試作情境的效果有較大反應正確的差值,也就是在前試作的一致情境的正確率顯著提升所導致較大的差異。此外,運動組比主動控制組有較好的動作能力。這些研究表示高強度間歇性運動能夠對前試作情境的能力有改善的效果同時提升動作能力。
  • Item
    女性抗老經驗之敘說
    (2021) 王慶芬; WANG, CHING-FEN
    本研究以如何讓自己能夠慢慢地老化以及有什麼樣的方法,讓抗老化也是一種日常,使自己總是保持最佳狀態,並且因此能夠讓自己產生信心與光采。在現代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保健、養生等各方面的訊息層出不窮且琳瑯滿目, 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以及找到中肯及切實的健康資訊很重要。研究者以自身的抗 老經驗以及邀請四位 50 到 65 歲的女性研究參與者,透過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進行深度 訪談,了解她們對抗老化的方法。她們都非常樂於分享他們的經驗與過程,她們的外 表都是公認的凍齡美女,比實際年齡年輕 10 歲以上,她們的共同特徵是工作場域十分 強調年輕的形象。她們根據自己的先天條件及生活作息經濟狀況,來選擇適合自己抗 老的方法。研究結果發現,女性在抗老方法上皆追求能快速見效,醫美為第一馬上看 到改善效果;其次分別為服用膠原蛋白,由內而外地保持皮膚彈性。然而醫美消費比 較高,而且也怕碰到無良診所,膠原蛋白則怕萬一選擇的商品原料不純或是沒檢驗合 格,以及原料來源不明等問題。所以她們認為長久持續的運動可以讓自己保持身材體 態的輕盈,延緩慢性病的產生,加上注重生活作息及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外表更顯 年輕,樂觀正面會給身心帶來一堆好處可以紓解壓力,改善情緒、減少壓力荷爾蒙, 可以增加幸福感,這些由內產生的幸福感反映在外更讓人顯得年輕。研究者在抗老上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在訪談當中看到研究參與者的樂觀面對以及快樂分享的心態。由此總結,認為延緩老化的道路上,除了要樂觀面對、輕鬆愉快地持續去執行外,且不能給自己帶來壓力與負擔。就如同研究者一樣,只要對自己的想法有了方向與信心,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並且願意落實與執行,更加有助成效。
  • Item
    以芬蘭經驗檢視臺灣高齡者運動健康促進活動之研究
    (2013) 劉永琦; Yung-Chi Liu
    臺灣為人口老化快速的國家,在1993年65歲以上的高齡者占總人口已超過7%成為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國家,預估在2017年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國家,人口老化所產生的問題將嚴重衝擊目前及未來的臺灣社會。芬蘭與我國同為人口嚴重老化國家,其政府推行之高齡者運動政策目的在提升高齡者規律運動,期望促進高齡者健康並保有獨立生活之能力,進而降低醫療支出、節省社會成本。在芬蘭國家政策主導下,政府各部門實施了不同面向的運動健康促進方案,以高齡者運動健康促進計畫的推展最值得推崇並值得我國借鏡學習。因此,本研究目的為:一、瞭解芬蘭高齡者運動計畫「Strength in Old Age」。二、分析臺灣高齡者運動計畫與活動之實行概況。三、比較芬蘭與臺灣高齡者運動計畫與活動之差異。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法(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瞭解,得到結果為:一、芬蘭依據憲法給與人民運動的權力,從政策立法制訂、各單位分層發展相關的計畫與方案,到地方城市與大學資源結合,有專責研究機構的指導,提供高齡者專業與友善的運動服務。二、臺灣政府、研究機構與民間單位目前也積極投入高齡產業,為高齡者提供豐富多元的活動,以民間單位的速度與進展較政府單位快,且是以深耕社區的力量,提供一個在地老化的方案。三、芬蘭與臺灣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芬蘭由上而下推動運動健康促進方案,縱形的力量結合了點線面,全力發展高齡者運動產業。臺灣目前在各地區發展高齡者運動健康促進活動或課程,是由當地的力量所支持。
  • Item
    腎上腺素對H460肺癌細胞之AMPK路徑的影響
    (2011) 蘇玫尹; Mei-Yin Su
    運動有益於癌症的效果已被許多研究證實,但其中的機轉卻一直沒有被建立。AMPK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為能量恆定的重要調節者,由於其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已應用於抗癌藥物的發展,因此運動活化AMPK的作用被認為是運動有益於癌症的機轉。在本論文中,我們先建立葡萄糖與血清的刺激和AMPK活性反應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AMPK活性的反應會出現完全不同的變化。因此我們進一步使用運動時負責調節能量代謝作用的荷爾蒙代表運動的刺激,從細胞模式建立荷爾蒙、AMPK與肺癌細胞之間的關係,進而了解運動透過AMPK影響癌症的可能性。本論文的目的為探討荷爾蒙在細胞模式中對於H460肺癌細胞內AMPK活性與細胞生長情況的影響。研究的方法以腎上腺素、生長激素、胰島素和昇糖素作為刺激原,將H460肺癌細胞培養於含10 % 血清的DMEM培養基,以固定濃度的荷爾蒙作用3、6、12、24與48小時後,進行各時間點的細胞存活分析,並測量細胞內AMPK的蛋白質表現量與活性。結果顯示荷爾蒙的作用與細胞生長情況之間沒有時間依存的關係,腎上腺素在第3小時、生長激素在第24小時皆可顯著增加約7 %的細胞 (p< .05),胰島素的作用在第3、12、24與48小時顯著增加約7 ~ 11 % 的細胞 (p < .05),而昇糖素分別在第3與12小時增加約8 % 與5 % 的細胞 (p < .05)。此外,荷爾蒙的作用與AMPK活性的變化之間也沒有時間上的依存關係,但荷爾蒙皆可在第3小時抑制AMPK活性約26 ~ 50 %,在第48小時則引起AMPK活性增加約57 ~ 148 %。上述的結果證明腎上腺素的作用在第3小時會顯著增加H460肺癌細胞的生長,同時抑制細胞內AMPK的活性,推測高濃度腎上腺素在3小時內的作用可能會因抑制AMPK活性而造成腫瘤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