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巧合是故意的安排:跆拳道對打中假動作誘敵與被動攻擊時間差之研究
    (2014) 鄧竹庭; Teng Chu-Ting
    跆拳道對打中一來一往的攻防技術之間,主動攻擊與被動攻擊是連續不斷發生的,受到規則改變影響,雖然主動攻擊增多但主動攻擊所帶來的失分率卻相對增加,而被動攻擊的失分率反而減少。其中被動攻擊以假動作主動引誘對手的「設計性被動攻擊」較容易成功。因此,本研究招募6名全國前八名之大專跆拳道男子甲組選手,以「設計性被動攻擊」的對打訓練模式,檢驗相關運動學參數,以混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統計水準設為α=.05),探討不同選手間的被動攻擊時間差、被動攻擊動作時間與被動攻擊距離,是否會影響被動攻擊的成敗。結果發現,六位選手的時間差、動作時間、距離皆有交互作用。六位選手的得分時間差、得分動作時間、得分距離有顯著差異。六位選手的未得分時間差、未得分距離有顯著差異。選手自己的得分、未得分僅有兩位選手的得分距離顯著大於未得分距離,其餘選手均無差異。因此跆拳道對打中的動作時間越短積分越高、時間差越短積分越高,距離則因人而異無特定趨勢。所以能掌握時間差並快速回擊是影響「設計性被動攻擊」成功得分的關鍵。 關鍵詞:跆拳道對打、設計性被動攻擊、假動作
  • Item
    97年全中運國女組跆拳道前三量級技戰術分析
    (2008) 蔡友文; Tsai Yu-Wen
    97年全中運國女組跆拳道前三量級技戰術分析 日期:97年6月 研 究 生:蔡友文 指導教授:闕月清 摘要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97年全中運國女組跆拳道前三量級比賽中使用之技戰術。以97年全中運國女組前三量級前四強選手為研究對象,在比賽期間以現場實況錄影,事後紀錄整理進行分析,所分析之技戰術型態包括前三量級選手的攻擊形態、攻擊動作、慣用腳及成功得分率情形;不同量級及不同回合的選手攻擊形態、攻擊動作、慣用腳、假動作、犯規次數及得分之差異。研究結果有三:(一)各量級皆為主動攻擊型態。攻擊動作以旋踢為最高其次為下壓。慣用腳依序為右後、左前、左後、右前。成功得分率以下壓為最高13.7%。(二)不同量級選手的攻擊形態皆為主動攻擊型態。攻擊動作及慣用腳使用有顯著性差異。假動作使用及犯規次數是有差異的。得分上是沒有差異性的。(三)不同回合之選手的攻擊形態是沒有差異,皆為主動攻擊型態。攻擊動作的次數是沒有差異的,以旋踢為最高。慣用腳皆以右後腳及左前腳為主要攻擊慣用腳。假動作、犯規次數及得分上沒有差異。本研究結果除了可了解目前國中女子組比賽中各項技術之運用外,更可提供國內各級學校代表隊進行訓練上的參考,以提升我國跆拳道運動的水準。 關鍵詞:跆拳道、攻擊動作型態、假動作
  • Item
    97年全中運國女組跆拳道前三量級技戰術分析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9-03-01) 蔡友文; 闕月清; 張家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