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經絡數位化教材對易筋經教學成效表現之研究
    (2009) 李章智; Lee, Chang-Chih
    本研究旨在探討六次媒體介入易筋經教學對社會人士認知與技能表現之影響。以台北市養生班之65名學員(男三十名、女三十五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二組(傳統教學組和傳統加媒體組),一組三十四名,另一組三十一人。每節課除五十分鐘相同的易筋經練習與指導外,傳統教學組練習前十五分鐘講解及示範十五分鐘,傳統加媒體組播放易筋經教學影片與講解十五分鐘及示範十五分鐘。所有受試者在六週(每週一節,共六節,每節五十分鐘)教學後皆接受技能表現和認知表現測驗。研究結論為傳統加媒體教學組的認知表現顯著優於傳統教學組,且差異達顯著性(p<0.5),但傳統加媒體教學組的動作技能表現優於傳統教學組但差異未達顯著性 (p>0.5)。
  • Item
    傳統加媒體教學對國小不同年級學童踢毽學習成就之研究
    (2005) 林智煌; Lin Chih Hu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傳統加媒體教學對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踢毽學習—認知、技能及情意之影響,以期瞭解國小最適合推展踢毽教學的年級,進而推展踢毽教學,弘揚此一我國固有傳統民俗體育。研究以139名四、五、六年級學童未學習過踢毽運動者為對象,其中四年級組55人,五年級組45人,六年級組39人,接受為期八週(每週一節)的踢毽實驗教學,並在實驗教學前後,施以踢毽認知學習及動作技能學習成就測驗,將測驗所得資料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共變數分析及相依樣本t考驗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實驗教學後,並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以瞭解學童對以傳統加媒體教學進行踢毽教學的學習滿意度。研究結果如下:(一)學童踢毽認知學習成就不受年級的影響,四、五、六年級學童踢毽認知學習成就未有顯著差異。(二)四、五、六年級學童踢毽動作技能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六年級組顯著優於五年級組,六年級組亦顯著優於四年級組;五年級和四年級組則未有顯著差異。(三)以傳統加媒體教學進行踢毽教學,受到學童喜愛及肯定,學童並有持續學習的意願。(四)以傳統加媒體教學進行踢毽教學,有助於踢毽認知學習及動作技能學習。(五)以傳統加媒體教學進行體育教學較一般以老師示範講述的體育教學受學童喜愛。(六)六年級與四年級是實施踢毽教學適當的年級。根據結論,本研究建議在國小四年級和六年級實施踢毽教學,並培訓更多踢毽教師,發揚踢毽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