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跨業共好策略:合好一起錸之個案研究
    (2021) 郭彩霞; Kuo, Tsai-Hsia
    我國總人口於2020年開始呈現負成長趨勢發展,主要為65歲以上族群人口占整體16.0%,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年所執行中華民國未來50年人口成長趨勢推估分析發現,2025年國內社會人口結構將來到符合國際所定義「超高齡社會」標準。因此台灣正面臨高齡社會、家戶組織持續縮小及退休年齡延後趨勢發展,然而在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跨世代的「孝親撫養」的價值觀改變、在地社區老化、社會保險變革及面臨社會福利措施到位與否等議題,然而這些議題並非僅靠單一政府政策所能承擔。本研究以跨業共好策略:合好一起錸之個案研究暸解企業在國家社會福祉政策下,藉由投入長照產業日照中心生態系營運活動,以實現企業家社會企業及公私協力共同共融理念。本研究藉由個案研究方法論及半結構式訪談大綱,依研究目的提出(一)暸解「合好一起錸」如何在企業內規劃長照產業經營策略與定位?(二)探究「合好一起錸」如何運用企業優勢推動跨業融合協力?(三)分析「合好一起錸」如何藉由企業社會責任實現公私協力互助模式?三個研究問題。研究結果:首先為樂齡者(高齡)社區照顧趨勢已是不分國界或空間;其次為「合好一起錸」樂齡創育城串起「在地照顧」、「社區融合」、「科技智慧日照中心」、「代間共融」及「產業聯盟」競合關係,建構跨業融合社會福祉及智慧健康產業營運協力合作共生共融生態系;最後為國家社會福祉政策在長期照顧「產業化」發展趨勢下,應建構平等互惠的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研究建議:企業在參與社會福祉公共政策投入或公益服務時,必須兼顧公益性與營利性間的衡平維持及社會企業理念的落實。
  • Item
    以公私協力觀點探討閒置空間之轉型-以澎湖縣第一漁港遊艇泊區整建營運移轉案為例
    (2018) 葉庭妗; Yeh, Ting-Chin
    澎湖縣第一漁港遊艇泊區整建營運移轉案,屬於公私協力與閒置空間轉型的一種,其轉型方法為透過整建後委外經營,達到空間轉型活化之利用。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公私協力的個案,都能夠成功轉型,其中也不乏合作破局的案例,因此需要特別著重在於雙方協力之過程的掌控。而令人好奇的地方是,委外後私部門將以俱樂部的形式經營此漁港,在這之中,公私部門之間的互動為何?是否仍存在衝突?又是如何化解衝突?有鑑於此,本研究將對澎湖縣第一漁港遊艇泊區整建營運移轉案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目的:瞭解促成公私部門協力之動因與分析協力之過程。研究方法:以 Ansell 與 Gash (2008) 公私協力理論模型為主軸,透過個案研究法與質性研究內容分析法來分析利害關係人之互動關係。訪談對象:公私部門、地方民意代表,以及學者共 13 人。研究結果:促成雙方協力主因是彼此皆有各自的目的,在合則有利的情況下,促成協力。此外,在協力的過程中主要依循促參法的框架,不斷透過促進型領導居中協調,並根據實際需求結合其他法令運作,從中建立起合作之信任,以及形成活動順利辦理的「小贏局面」。結論與建議:就促成協力之動因而言,澎湖縣政府在地方觀光正逢發展瓶頸之下,亟欲為當地觀光產業另闢新客源,閒置多年的第一漁港,因而成為一個可以發揮的標的;而業者則是看準了澎湖絕佳的地理環境而欲在此投資,由於海域屬於公部門管轄,因此與公部門協力遂成為必要。就本研究而言,協力過程的重點在於「人」與「法」,舉凡促進型領導的角色、與當地住商家利益衝突協調之妥善,或是是否具有法源依據支持,都會影響到協力過程的順暢與否。綜上所述,本研究希冀以上述研究發現做為日後公私協力模式經營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