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探究跨國歷程的流轉與歸返-一位壘球教練之自我敘說
    (2014) 孫佳婷
    本研究以自身擔任跨國教練之經驗為研究主題,採自我敘說法,以Clandinin與Connelly建立之三度敘說探究空間來澄清經驗,並輔以文本分析法及訪談法以溯源問題與意義本質,以自身為研究對象,意欲探討自身從不願意擔任教練到成為一個跨國教練,以及最終選擇回到臺灣擔任執行教練的連續歷程中,內心的狀態及對教練一職認同的轉變。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 自身在國際「移動」的過程中,產生許多自我對話的機會,藉由不同國情中所共處的人與所體驗的不同教練本質與圖像,使我在歷經迷惑、混亂、清晰等階段之後,釐清了過往傷痕帶來的影響,以及自身所追求的人生價值與教練一職對自身之深層意義。 (二) 跨國歷程擴展了自身的國際觀與專業能力,促使自身重新審視及規劃人生藍圖,除增加了自身於國內外擔任教練之意願,也在不同文化脈絡中提升了自身的教練認同。 (三) 由於旅途中找回真誠的生命態度及原初純淨的運動本質,使自身得以重新看待教練之職,將教練一職視為一種責任、承擔、義務、傳承及回饋。目前本國教練赴他國擔任教練者人數不多,針對臺灣教練跨國經驗之敘說研究也較為缺乏,希冀以此研究,呈現運動教練自我反思的歷程,透過書寫自身經驗,促成自身之反思及能動性展現,並使經驗透過紀錄、詮釋得以發聲,自身之蛻變過程得以顯露出其價值,進而理解教練一職對自身之意義,提升自身之教練認同。
  • Item
    體育師資生應用合作學習策略之探討
    (2015) 王奎元; Wang, Kuei-Yuan
    近來,教育革新倡導以學習者為主體,積極推動合作學習之理念及作法,且在體育教學的應用與研究上亦備受關注。然而,體育師資生在關於此議題的相關研究上,目前仍缺乏具體的結果。因此,本文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體育師資生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策略的相關知覺與情形,以供未來規劃優質體育師資培育教學模組,以及強化師資生教學策略之參酌。方法:首先,確立北部某師培大學系所為研究場域,並從該課程班級42位師資生中選取4位做為參與者,師資生應用合作學習前先以校外觀課50分鐘、教師授課120分鐘、師資生發表報告120分鐘做為知能的建立,再者,進入現場實際教學四位共教36堂課,一堂50分鐘,共計30小時,教學實況的資料蒐集則用攝影機、觀察表現場記錄,並在每週教學末匯集全員進行焦點團體訪談,共5次,教學總期程結束進行個別半結構式訪談,1次約90分鐘;最後將所蒐集資料進一步做歸納、統整與分析。結果:(一)應用前:體育師資生未接觸過合作學習,抱持困惑質疑態度;(二)應用中:較不滿意學生技能發展情形,但卻有知覺到思考能力、學習動機、人際互動、師生關係、責任績效的進展;(三)應用後:對應用合作學習策略抱持肯定且樂於沿用的態度。結論:師資生應用合作學習前後有明顯由擔憂轉喜愛的知覺,應用中較不擅於發展技能表現,而對於人際互動、思考能力雖知覺有進展,但實作上仍待進一步的加強。建議:(一)了解體育師資生應用合作學習的擔憂與困惑及其解決方法;(二)追蹤了解體育師資生對於發展學生動作技能、社會互動技能及思考能力方面的合作學習策略如何更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