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灣師大體育系為例(2005) 李惠娟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習滿意度及其 相互關係。研究對象為臺灣師大體93 級學生共94 名,除以研究對象 之學業成績單進行分析外,並以自編之「臺灣師大體育學系學生專業 課程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為本研究之工具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所搜 集之資料,經描述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 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強迫進入變數法)等統計方法處理,研究主要 發現: 一、學業成績分析分面: (一)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學業總成績均無顯著差異存在,此與過去 多數的研究結果相同。換言之,學生入學管道的不同,並不 會影響學生在學成績之表現。 (二)女生的學業成績顯著高於男生,此研究結果驗證過去大部份 的研究結果。換言之,女生的學業成績表現高於男生的學業 成績表現。 二、學習滿意度分析方面: (一)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在在體育學系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上僅 在課程內容層面達到顯著差異且學生認為實作課程之加 強,對於提高課程內容滿意度是有所必要的。 (二)不同性別的學生均相當重視學校所提供之學習環境與設 備,且認為在課程設計及教學方法上,應再加強。 三、學習滿意度與學業成績關係: 學生學業成績的高低會受到課程必選修、任課教師給分寬緊 及學習動機之相互影響,也因此導致學業成績對學習滿意度之低 預測值。Item 桃園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成就、學習滿意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2004) 趙坤景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中生在體育課的學習成就、學習滿意度與實際在休閒運動參與的情形。研究對象為桃園縣九十一學年度第二學期註冊之公私立國中學生共計2170人。研究工具為「桃園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成就、學習滿意度與休閒運動參與問卷」,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處理,結果發現: 一、桃園縣國中生希望體育課增加的教學項目、希望學校增加的器材或運動場地皆是以球類運動為主、其次是水中或水上運動類。 二、希望增加的單項運動教學項目,前十名依序為游泳、籃球、棒球、羽球、足球、撞球、網球、桌球、舞蹈、排球。希望增加的單項運動教學器材或運動場地,前十名依序為游泳池、籃球/場、羽球/場、足球/場、撞球/場、棒球/場、網球/場、桌球/場、排球/場、溜冰鞋/場。 三、桃園縣國中生休閒運動的時間皆以「2小時以內」為主。「下午14:01~17:00」為主要的活動時段。每月在休閒運動的平均花費皆是以「200元以內」為主。從事休閒運動時的參與人數大多是以「三人以上」。「朋友」是從事休閒運動時主要的選擇伙伴。「學校」是從事休閒運動時主要的地點。「為了個人的與趣」是參與休閒運動的主要動機、其次為「打發無聊時間」、「為了獲得運動技能」、「發洩體力或情緒」、「因為朋友的關係」。「沒有時間」是影響或阻礙參與休閒運動的主要因素,其次為「缺乏活動場所」、「缺乏同伴」、「場地設備不足」、「沒有興趣」。 四、不同學校屬性、不同性別、不同年級、有無參加運動性社團、有無參加運動運動代表隊、會不會主動參與休閒運動、會不會因為體育課的考試或測驗而參與休閒運動、不同學期未體育學科成績、不同休閒運動參與頻率等九個變項的桃園縣國中生,在體育課的學習成就均呈顯著差異。 五、桃園縣國中生對體育課的學習滿意度以「同儕關係」的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教師教學」、「師生互動」、「學習成果」、「上課氣氛」、「課程內容」、「行政管理」、「場地設備」。 六、不同學校位置、不同性別、不同年級、有無參加運動性社團、有無參加運動運動代表隊、會不會主動參與休閒運動、會不會因為體育課的考試或測驗而參與休閒運動、不同學期未體育學科成績、不同休閒運動參與頻率等九個變項的桃園縣國中生,在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均呈顯著差異。 七、桃園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成就」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達.01的顯著正相關。Item 合作學習與精熟學習在排球技能學習成就及學習反應之研究(2003) 鄭金昌本研究旨在探討合作學習教學法與精熟學習教學法應用在排球技能學習成就及學習反應之情形。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的準實驗研究法。來探討合作學習教學與精熟學習教學對排球高手傳球技能的學習成就及學習反應的影響。本研究實驗樣本共計116人,其中實驗組58人,控制組58人,平均年齡19.34歲。在實驗教學前兩組皆先進行高手傳球技能與學習反應前測,實驗組依前測成績採異質性分組,每組7-8人。兩組所操作的變項為教學方法,實驗組採用合作學習教學;控制組採用精熟學習教學,進行八週的實驗教學之後隨即進行學習成就及學習反應的後測。兩組研究結果: 一、合作學習組(實驗組)與精熟學習組(控制組)在技能「學習成就」方面均有大幅進步達顯著差異(P<.05)。 二、精熟學習組(控制組)在技能「學習成就」方面進步成績明顯高於合作學習組(實驗組)達顯著差異(P<.05)。 三、合作學習組(實驗組)的「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後測得分表現明顯高於前測高達顯著差異(P<.05)。 四、精熟學習組(控制組)的「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後測得分表現稍微高於前測但未達顯著差異(P>.05)。 五、合作學習組(實驗組)的「班級氣氛」後測得分表現高於精熟學習組(控制組)達顯著差異(P<.05)。在「學習動機」後測得分表現稍微高於控制組但未達顯著差異(P<.05)。 由上述研究可以歸納,兩組學生經過實驗教學後,精熟學習組在排球技能學習成就表現優於合作學習組。學習反應在「班級氣氛」量表的表現,合作學習組優於精熟學習組之反應。Item 國中學生知覺體育專家與生手教師回饋對學習成就相關性之研究(2008) 林彥伶; Yen-Ling Lin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中學生知覺體育專家與生手教師回饋對學習成就的相關性。研究對象包括一位國中體育專家教師與一位體育生手教師,及任教八年級學生,共68名(專家教師33名、生手教師35名)。教學內容為排球發球與低手傳球兩個單元,共八節課。教學過程全程錄音錄影,採用Fishman 與 Tobey 教師回饋觀察系統工具來蒐集與分析教師回饋行為,以學生知覺教師回饋量表的調查,瞭解學生知覺教師回饋的差異。以相依樣本t檢定比較學生學習成就之差異,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教師回饋與學習成就之相關,輔以學生知覺訪談,分析學生知覺的教師回饋行為是否有一致。研究結果顯示:(一)體育專家與生手教師在回饋對象與目的的行為類目有不同的表現;(二)體育專家教師以八節共提供510次的回饋總數與每分鐘1.41次的回饋頻率,高於體育生手教師的459次與1.28次;(三)學生學習成就方面,體育專家與生手教師的學生都有進步的表現,且部分回饋類目與學習成就達顯著相關;(四)學生知覺方面,體育生手教師學生知覺教師回饋情形高於體育專家教師學生(生手學生M=3.26、專家學生M=2.31);(五)練習試作成功率方面,體育專家教師學生表現高於體育生手教師學生(專家教師M=.61、生手教師M=.55)。本研究發現可提供師資培育機構、學校體育教師與相關研究人員,在體育課程設計、教學與學術研究之參考。Item 國小學童體育學習成就與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2007-12-01) 陳民修; 張少熙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地區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在不同背景變項的影響下,與體育學習成就、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現況、差異與相關情形;研究之結果期能提供給國小教師教材編寫的方向、課程設計與活動舉辦之參考,使體育教學對學生的運動休閒生活有更多的助益。研究方法以改編之五點計分量表問卷為研究工具,共發放616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556份。資料分析處理採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比較與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結果發現桃園地區國小學童在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在體育學習成就之差異情形中,僅體育課程滿意度對體育學習成就所有構面達顯著性差異;性別對成就動機構面、體育課程滿意度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所有構面達顯著性差異;學童在體育學習成就與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達高度相關。結論:國小學童在體育課程中所獲得運動情意方面的成就,是影響學童參與休閒運動動機同儕情誼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且體育學習成就整體得分愈高,對於休閒運動參與的整體動機也會愈高。Item 國中學生知覺體育專家與生手教師回饋對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研究(臺灣運動教育學會, 2011-10-01) 林彥伶; 闕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