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對大專籃球選手運動投入之預測:以教練選手關係為中介變項(2021) 賴芝妤; Lai, Chih-Yu目的: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大專籃球選手知覺教練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對教練-選手 關係及運動投入之預測,並檢驗教練-選手關係在兩者之間的中介效果。方法:以 109 學 年度大專校院籃球聯賽公開一級之 24 隊伍的籃球選手為研究對象。以「賦權與削權動 機氣候量表」、「教練-選手關係量表」與「運動投入量表」分別測量選手知覺教練的賦 權與削權動機氣候、教練-選手關係與運動投入,共計發放 310 份問卷,有效問卷共計 291 份。所得料經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簡單線性迴歸及多元階層迴歸進行分 析。結果:(一) 大專籃球選手知覺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皆能有效預測教練選手關係與運 動投入;(二) 大專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選手關係能有效預測運動投入;(三) 大專籃球選 手之教練-選手關係在賦權或削權動機氣候與運動投入之間皆具有完全中介效果。結論: (一) 大專籃球選手知覺教練塑造愈多的賦權動機氣候時,教練-選手關係也就愈好,而 選手運動投入程度就愈高,削權動機氣候反之;(二) 教練-選手關係愈好時,運動投入 程度就愈高;(三) 賦權動機氣候與削權動機氣候無法直接影響運動投入,但可透過教練 -選手關係影響運動投入上。研究建議大專籃球教練在指導選手時,可提升賦權動機氣候 及減少削權動機氣候,不僅能增進教練選手彼此之情感,亦能提升選手運動投入。Item 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對大專運動員內在動機之預測:以心理需求為中介變項(2020) 謝銘臻; Che, Meng-Chon根據 Deci 與 Ryan (1985) 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認為人們的行為是由三個主要的基本心理需求 (勝任感、自主性、關係感) 所構成,而內在動機來自於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Duda (2013) 結合了自我決定理論和成就目標理論,提出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會透過滿足基本心理需求,從而增進康寧 (Well-Being)。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自主性、勝任感及關係感在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和內在動機之間的中介效果。本研究以 186 位甲組團隊項目運動員為對象,平均年齡為 20.73 歲 (SD=2.08),平均參與專項 8.54 年 (SD=3.48)。經參與者同意後發放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量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和內在動機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Pearson積差相關和拔靴法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自主性、勝任感,關係感在賦權動機氣候與內在動機之間有部分中介效果。自主性、勝任感,關係感在削權動機氣候與內在動機之間有完全中介效果。本研究建議未來教練應該塑造高賦權動機氣候以提升選手之內在動機,並且塑造高賦權低削權動機氣候環境以滿足運動員的自主性、勝任感及關係感,進而提升運動員之內在動機。Item 曲棍球選手同儕動機氣候與能力知覺對自我設限之預測(2011) 陳秀琴; Hsiu-Chin Chen根據成就目標理論(Dweck & Leggett,1988; Nicholls, 1984, 1989),本研究旨在探討同儕動機氣候與能力知覺對自我設限的預測。研究對象為參加一百年全國協會盃曲棍球錦標賽,高中組和社會組男、女曲棍球選手233人(男選手:156人、女選手:77人),平均年齡20.93歲。研究工具包括同儕動機氣候量表、能力知覺量表、自我設限量表。經資料蒐集完成,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自我涉入動機氣候和自我設限呈現正相關;能力知覺和自我設限呈現負相關。二、自我涉入動機氣候能正向預測自我設限。表示當選手知覺團隊同儕間在表現不好的時候,會取笑、批評、抱怨隊友時,則愈容易產生自我設限。三、能力知覺能負向預測自我設限。表示當選手為高能力知覺時,愈不會產生自我設限,反之,當選手為低能力知覺時,愈容易產生自我設限。最後,本研究根據理論架構與上述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以提供未來教練與選手在型塑團隊動機氣候時的參考。Item 高中體育班學生2x2成就目標、教練社會支持對自我決定動機之預測:心理需求的中介效果(2014) 邱淑苑; Chiu, Shu-Yuan本研究目的有六:(一) 探討2×2成就目標對心理需求的預測情形;(二) 探討教練的社會支持對心理需求的預測情形;(三) 探討心理需求對自我決定動機的預測情形;(四) 探討心理需求在 2x2成就目標與自我決定動機之間的中介效果;(五) 探討心理需求在教練的社會支持與自我決定動機之間的中介效果。本研究以新北市383名高中體育班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參與者填寫競技運動成目標量表修正版、教練支持量表、心理需求滿意度量表及自我決定動機量表。所得結果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及路徑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 精熟趨近目標可以正向預測勝任感;表現趨近目標可以正向預測關係感;(二) 教練的社會支持能正向預測自主性、勝任感及關係感;(三) 知覺勝任感及關係感可以正向預測自我決定動機,自主性則否。其中以勝任感的預測力比較強;(四) 精熟趨近目標可以直接預測自我決定動機,也可透過勝任感預測自我決定動機,顯示勝任感在精熟趨近目標與自我決定動機之間有部分中介效果;表現趨近目標可以直接預測自我決定動機,也可透過關係感預測自我決定動機,顯示關係感在表現趨近目標與關係感之間有部分中介效果;表現逃避目標可以直接負向預測自我決定動機;(五) 教練的社會支持能直接預測自我決定動機,也能分別透過勝任感及關係感預測自我決定動機,顯示勝任感及關係感在練社會支持與自我決定動機之間有部分中介效果。本研究針對結果提出討論,亦對於實際運用與未來進一步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