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強度循環訓練對心肺適能與心率變異性之影響(2017) 張博勛; Chang, Po-Hsun目的:探討4週高強度循環訓練 (high-intensity circuit training, HICT) 與耐力訓練 (endurance training, ET) 對心肺適能、心率變異性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身體組成與運動中的脂質代謝之影響。方法:招募36名健康男性,依前測之最大攝氧量 (maximal oxygen uptake, VO2max) 分派至HICT (每組12個動作執行30秒,動作間休息10秒) 、ET [以第一換氣閾值 (first ventilatory threshold, VT1) 所對應之強度,於跑步機上進行運動30-45分鐘] 與CON (不訓練)。所有受試者於4週前、後分別進行遞增負荷運動測驗 (graded exercise test, GXT)、安靜狀態下HRV指標 (時域與頻域分析) 評估與皮脂厚測量 (胸部、下腹部與股四頭肌)。脂質代謝會使用GXT前數個階段,呼吸交換率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 RER) 低於或等於1.0時的資料進行分析。結果:VO2max、安靜狀態下HRV指標與運動中的脂質代謝在組別因子與時間因子之交互作用皆未達顯著差異 (p > . 05)。VO2max所對應的跑步速度 (vVO2max) 在HICT與ET訓練後有顯著進步 (前測vs.後測:HICT,15.3 ± 1.1 vs. 15.8 ± 1.2 km/hr;ET,14.9 ± 1.4 vs. 15.7 ± 1.1 km/hr,p< .05),而HICT與ET之間未達顯著差異 (p > . 05);遞增負荷運動至衰竭的時間在HICT訓練後有顯著提升 (前測vs.後測:2160.0 ± 267.5 vs. 2209.7 ± 265.3秒,p < .05);VT1所對應的VO2max百分比 (%VO2max at VT1),HICT與ET (前測vs.後測:HICT,50.9 ± 7.7% vs. 57.1 ± 9.9%;ET,50.9 ± 8.4% vs. 58 ± 6.2%,p < .05) 訓練後均顯著提升,而ET後測顯著高於CON後測 (48.9 ± 11 %, p < .05);HICT與ET的皮脂厚總和 (前測vs.後測:HICT,47.8 ± 11.8 vs. 44.1± 10.8 mm;ET,51.7 ± 13 vs. 46.8 ± 13.1 mm) 與體脂肪百分比 (前測vs.後測:HICT,13.7 ± 3.4 vs. 12.7 ± 3.1%;ET,14.8 ± 3.9 vs. 13.4 ± 4%) 在訓練後均顯著下降。然而,GXT前期的脂質代謝在組別因子與時間因子之交互作用未達顯著差異。結論:4週的HICT與ET可以提升規律運動者心肺適能並改善體脂肪百分比,但無法改善安靜狀態下自律神經系統的調控與運動中的脂質代謝。 關鍵詞:脂質代謝、體重訓練、有氧適能、身體組成、高強度間歇訓練Item 國中生的心肺適能、壓力知覺與學業表現之研究(2013) 王中邦; Wang Chung Pang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心肺適能較佳且壓力知覺中等的學生是否有較佳的學業表現。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樟樹國中101學年度九年級之在籍學生,平均年齡為15歲,排除特殊生與研究資料缺漏之學生後,採計男生196位,女生173位,男女生合計共369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在段考前一個月內測量受試者之心肺適能(800公尺與1600公尺跑走測驗)以及請受試者填寫壓力知覺量表,再收集學生第一次段考之國文、英文、數學等三科主科的段考成績,所得到的數據與資料以皮爾森績差相關、曲線估計以及單因子、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心肺適能、壓力知覺與學業表現三者之間的關係及差異。研究結果: 1.心肺適能較佳的學生其學業表現顯著優於心肺適能較差者 (p<.05);2.壓力知覺與國文、英文、數學三科段考分科成績或三科成績總平均之關係皆呈倒U形曲線 (p<.05)。3.心肺適能較差的學生中,壓力知覺中等的學生之國文、英文、數學三科段考分科成績或三科成績總平均顯著高於壓力知覺較低以及壓力知覺較高的學生;心肺適能較佳的學生中,壓力知覺中等的學生之國文、英文、數學三科段考分科成績或三科成績總平均也顯著高於壓力知覺較低以及壓力知覺較高的學生 (p<.05)。4.心肺適能較佳且壓力知覺中等的學生之國文、英文、數學三科段考分科成績以及三科成績之總平均皆顯著高於本研究在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中的其他組別 (p<.05)。結論:心肺適能較佳且壓力知覺為中等的學生有較佳的學業表現。Item 五千公尺跑步成績與有氧及肌肉適能的相關研究(2005) 盧思穎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與5000公尺跑步成績有關的變項。受試者為23位受過良好耐力訓練的健康男性,平均年齡20.43±1.47歲,身高173.2±4.73公分,體重66.34±7.00公斤。所有受試者都必需接受三次實驗室測量,分別為最大攝氧量跑步測試、跑步經濟性測試與及肌力、爆發力測試。在最大攝氧量跑步測試中,測量受試者的最大攝氧量(VO2max)、最大攝氧跑步速度(νVO2max)、換氣閾值(Ventilation Threshold, VT),在間隔一天的休息之後,再以三種運動速度(8、9、10 mph)測出跑步經濟性(Running Economy, RE)。接著,利用Cybex 6000等速肌力測試機,以每秒60與180度的角速度,測出受試者的肌力與爆發力。最後測試受試者5000公尺的表現,並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各個生理變項與5000公尺跑步成績的相關程度,再以多元逐步迴歸法,建立5000公尺跑步成績之迴歸方程式。結果發現,5000公尺表現與有氧能力指標VO2max、νVO2max與VT有顯著的相關(r=-.414、-.783、-.619),而三種速度之RE與5000公尺成績表現並無顯著相關(r=.084、.073、.305),但當RE以%VO2max的方式呈現後,便達顯著相關(r=.610、.651、.717)。肌肉適能方面,絕對爆發力、相對肌力以及相對爆發力與5000公尺跑步成績都有顯著相關(r=-.486、-.597、-.559),而5000公尺成績表現的預測公式為Y=-75.57νVO2max(mph)+6.652% VO2maxRE10+1477;SEE=54.78 sec。因此,雖然有氧適能對5000公尺跑步表現影響較大,但有氧適能仍會被肌肉適能所影響,故運動員在訓練之時,應針對兩種能力加強,才能有最佳的成績表現。Item 國小教師疲勞程度與運動行為和心肺適能之比較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3-12-01) 陳秀蘭; 方進隆; 莊弘毅; 朱雅菁目的:比較不同疲勞程度教師的運動行為及心肺適能之差異;並探討疲勞程度、運動行為及心肺適能之相關性。方法:隨機抽取臺北市40所小學,依據學校規模發放10~30份,實施「個人疲勞強度問卷中文版」(CIS)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800份,剔除無效卷,得到有效樣本733份,再根據其CIS之結果,採立意取樣方式徵求女性教師,疲勞組(CIS>76)36位與非疲勞組(CIS≦76)58位,共94位女性教師填寫「運動行為」問卷,並實施六分鐘走路測驗以評估身體活動量與心肺適能。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和皮爾森積差相關方法分析和比較。結果:一、不同疲勞組別女教師之運動行為有顯著差異(p<.05),非疲勞組教師之運動行為(M=12.31)顯著高於疲勞組(M=9.75)。二、不同疲勞組別女教師之心肺適能有顯著差異(p<.05),非疲勞組教師心肺適能(M=710.10公尺)顯著高於疲勞組(M=678.20公尺)。三、疲勞程度與運動行為、心肺適能呈顯著負相關(p<.05);運動行為與心肺適能呈顯著正相關(p<.05)。結論:運動行為較高或心肺適能較佳之國小女教師較不易疲勞;運動行為和心肺適能與疲勞程度有相關。Item 心肺適能與壓力知覺水準對國中生學業表現的探討(國立臺灣大學體育學室, 2014-03-01) 陳玉英; 王中邦; 方進隆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心肺適能和壓力知覺水準與學業表現的關係,並比較不同心肺適能與壓力知覺程度的學生在學業表現的差異情形。方法:以新北市某國中101學年度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369人(男生196位,女生173位)。在段考前一個月測量心肺適能(男1600公尺、女800公尺跑走測驗)和壓力知覺,並收集第一次段考國文、英文、數學等三科成績,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及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結果:一、國文、英文及數學段考成績分別與心肺適能和壓力知覺成績呈正相關(p<.05)。二、心肺適能較佳學生三考科成績表現明顯優於較差者(p<.05)。三、中等壓力知覺學生的三考科成績顯著高於壓力知覺較低及較高者(p<.05)。四、在不同心肺適能和壓力知覺水準下,學生在國文、英文及數學成績表現上有明顯的交互作用(p<.05)。中等壓力知覺水準時,心肺適能較佳學生成績表現明顯優於較差者,而在較高及較低壓力狀態學生學業表現不受心肺適能的影響(p<.05)。結論:本研究發現求學階段的國中學生學業表現明顯受心肺適能及壓力知覺因素影響。再者,心肺適能對學業表現的正面效益會因不同的壓力知覺情境而改變,當學生處在適度壓力知覺時,其學業成績明顯因心肺適能較佳而表現較好。Item 有氧適能的改善方法(教育部體育署, 1993-06-01) 方進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