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1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黃金歲月下的密碼:桃園市中老年人自覺健康與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2022) 吳秀玲; Wu, Hsiu-Ling人類壽命不斷增長,在中高齡龐大的人口席捲整個國家社會的同時,生命的過程不但要活得久還要活得健康和幸福,否則就失去生命的意義,因此了解中老年人生活品質現況和需求,探討自覺健康與主觀幸福感相關因素增加中老年人對其生涯規劃的預測力。本研究以量化研究方法進行,並以桃園市不同區之55歲以上中老年人為紙本問卷對象,預試問卷發放120份,正式問卷發放400份,回收395份,5份無效,有效回收問卷共390份,分別填答SF-12自覺健康量表及主觀幸福感量表以不同構面測試在不同背景變項下的中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回收問卷資料經編整後以SPSS for windows 18.0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典型相關分析等。結果顯示,桃園地區中老年人呈現出自覺健康現況良好,在不同背景變項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主要經濟來源、有無家人同住、有無慢性病、有無參與社團者,自覺健康與主觀幸福感皆有顯著差異。在主觀幸福感構面,桃園地區中老年人之幸福感現況良好,中老年人自覺健康與主觀幸福感呈現正相關。本研究建議中老年人應多學習新知,參與社區、社團活動,並隨時留意醫療及養生資訊,奉獻自己所長於社會,肯定自我成就增加自信,將有益於中老年人退休後的黃金歲月之整體幸福感。Item WSBL女子超級籃球聯賽選秀制度之探討(2020) 鄭伊新; CHENG, Yi-Hsin目的:探討WSBL女子超級籃球聯賽選秀制度對未來發展之影響,台灣是一個半職業的女子籃球聯賽,由國泰人壽、台元、中華電信、台電等四支球隊組成,為現今台灣女子籃球最高層次的籃球聯賽,從業餘轉入半職業後,球員對未來生涯規劃情形不穩定,籃球協會為培育女子籃球人才,均衡各球隊競賽實力、促進各隊良性競爭,加強各球隊間球員交流,提升女子籃球技術水準,108年開始實行選秀制度,球員們的意願和未來的發展是否會受影響,而台灣適合什麼樣的制度?為本研究主要目的。方法: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主要透過訪談選秀球員及職業隊教練及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相關人員與資料整理,擬出WSBL選秀制度對女籃的影響力,期許能夠幫助國內女子籃球能夠蓬勃發展,並永續經營。結果:選秀制度有了薪資保障,球員更有保障,也使有籃球夢的人透過選秀離夢想更進一步,選秀制度前兩年有保留名額狀態,未來球團是否繼續有建教合作的學校,球團願意投資在建教合作上是否互有影響,還待觀察。Item SBL超級籃球聯賽球員生涯規劃之研究(2008) 何守正籃球運動自1891年由詹姆士‧納史密斯(James Neismith)博士所發明以來,一直是最受世人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政府遷台四十餘年來,台灣籃球運動一直以業餘為主,目前的 SBL超級籃球聯賽亦為半職業型態,在籃球再度職業化之前,所有參賽的球員必須培養與發展另一項專長,並進行生涯規劃。本研究試圖了解超級籃球聯賽籃球員對生涯的規劃模式。本研究於2008年3月1日至3月31日進行調查,研究對象為目前SBL所有參賽球員為對象,共回收94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30歲以下的球員佔了八成以上,大部份球員集中於台北,又以台灣師大和台北體院最多。在目前球隊年資以一年居多。大多數未婚。家庭成員狀況,將近八成的球員有二到三位兄弟姐妹。SBL球員的目前大部分居住在球團宿舍,比例將近五成。SBL球員目前來自球團的平均月薪以「25,001~50,000元」和「50,001~75,000元」最多。父母親的社經階層都不高。生涯規劃部份,大部份球員希望打到30歲退休,屆時能有「501~1,000萬」的積蓄。目前最擔心事物為「退休積蓄不足」,退休後最希望從事的工作為教練。生涯規劃的方式,以「上課進修」最多。工作滿意部份,球員對於「球技部份」的同意程度最高。整體環境的部份,七成球員認為應該增加球員工會,另外對於球團的滿意程度最高。不同年齡、隊伍對於生涯規劃有顯著差異。不同隊伍、居住房子對於工作滿意達到顯著差異。不同隊伍和居住房子對於整體環境評價達到顯著差異。Item 臺灣旅外棒球球員生涯發展與規劃之研究(2011) 洪梓豪; Hung, Tzu-Hao本研究目的以生涯發展與規劃的角度,探討臺灣旅外棒球球員棒球生涯發展軌跡及未來生涯規劃。以文獻分析法、多重個案研究法與半結構深度訪談法,蒐集報章雜誌、網路媒體、論文、書籍等各方資料,並訪問十一位旅美、旅日棒球球員,瞭解臺灣旅外球員生涯發展背景,分析生涯發展與規劃因素。研究發現,一、臺灣旅外棒球球員,平均旅外發展4至5年,旅外年紀年輕化。二、影響旅外棒球球員生涯規劃因素:先內而外、外大於內。影響臺灣旅外棒球球員生涯發展與規畫之因素,可分為外部環境因素與內在個人因素;外部環境因素有七:(一)時代的變遷、社會氛圍的改變;(二)國外棒球環境較佳;(三)受到已旅外球員發展的激勵;(四)國內棒球環境發展不健全;(五)資訊流通、球探與經紀公司;(六)法規的改變;(七)美、日職棒登錄制度的演變。而內在個人因素分別是:(一)棒球技術成熟度與表現紀錄,(二)生涯發展的跳板,(三)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四)體能狀態的維持,(五)球員自身的人脈等社會資源,(六)球員的語言能力與態度,(七)球員的知名度。臺灣旅外棒球球員,起於內在個人因素,再由外部環境因素決定。具有高素質、天賦的球員,受到國內棒球環境不佳,與國外水準較高之職業球團提供機會,在一推一拉的作用之下,臺灣球員選擇旅外繼續個人棒球生涯發展。臺灣棒球球員旅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於外部環境因素-國外薪資較優渥球隊願意機會,球員的素質、天賦則是基本條件。三、近期臺灣球員旅外機會多於早期臺灣球員。四、旅美是全技術能力的競爭、旅日是人為及技術的競爭。五、第二生涯規劃方面,個案在球員時期大多欠缺規劃;而有規劃者多以教練、技術指導員、教師為職志;也有個案離開球場後,把握機會、善用人脈,進而開創不同的生涯。Item 臺灣職業棒球球員投資理財行為之研究(2011) 李振賢; LEE CHEN-HSIEN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至今22年,全盛時期職棒球員薪資豐厚,廣告代言滿檔,但後期歷經兩聯盟惡鬥與五次簽賭案重創,整體職棒市場萎縮,球團經營困難屢傳解散,球員整體薪資偏低,職棒生涯不穩定性極高。不論球員收入多寡,球員退役後發生財務困難,或高薪球員涉入簽賭案時有所聞,職棒球員如何支配個人所得,是否積極投資理財創造更多財富,為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研究對象為臺灣職業棒球36位現役、退役球員與教練,透過職棒球員理財基本知識問卷,調查球員理財觀念及對投資工具的理解程度現況,並透過深度訪談方式,了解球員經濟情況、所得支配及投資理財行為。研究結果發現球員普遍對於投資理財採保守態度,主因在於原生家庭經濟狀況不理想,所得多用於改善家中經濟,進職棒1~3年後才開始規劃投資理財,但有更多球員知道理財重要卻不知如何開始。球員理財現況呈現極端差異,擅長理財的球員投入大量時間研究投資工具與標的,每年獲利勝過薪資所得,不擅長理財的球員缺乏入門引導,僅以穩定儲蓄做為主要理財方式。球員對退休生活多希望無貸款、有存款兩千萬的經濟條件,從事無薪回饋社會工作亦可接受,擅長投資者認為達成可能性極高,但不擅長理財者對於達成理想退休生活沒有計劃。因此本研究建議臺灣職業球團與業餘學生單位,可與金融機構配合,提早為球員進行一對一財務管理規劃,協助球員改善家庭債務,管理生活開銷,提供生涯規劃教育,建構暢通資訊管道,協助完成學業及培養第二專長,為未來即將加入職棒的球員建立良好制度與環境,對整體職棒環境有十足助益。Item 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研究(2013) 詹俊成; Chan, Chun-Chen本研究以生涯發展理論為基礎,探討大專運動員在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大專運動員在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認知差異情形、分析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相關性,以及驗證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線性結構模式為主要研究目的。本研究分為兩大階段進行,首先以參加101年全國大學校院運動會公開組之650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透過「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共獲得551份有效問卷,並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進行資料分析;其後,再透過立意抽樣方式選取6名大專運動員為研究對象,以深度訪談方式瞭解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現況與重要影響因素;最後,綜整量化與質性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與建議: 一、大專運動員在社會支持方面,對於隊友支持的感受最為強烈。在生涯信念方面,對工作價值的知覺情形最高。在生涯自我效能方面,以目標選擇決定的自我效能最佳,蒐集職業資料的自我效能最低。在生涯發展方面,在生涯探索與生涯定向的知覺情形頗為均衡。 二、大專運動員之性別會影響對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的認知程度;大專運動員之年級會影響對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認知程度。 三、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與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具典型相關;大專運動員生涯信念與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具典型相關;大專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具典型相關。 四、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結構方程模式各估計參數路徑達顯著效果,顯示社會支持越高則會產生更積極的生涯信念以及更高的生涯自我效能,進而影響生涯發展;大專運動員缺乏具體實質的支持,加上來自於家人、隊友等人的支持與高度期待所產生的心理壓力,致使社會支持對生涯發展無顯著影響。 基於上述研究結論,政府相關部門與學校除建構完善的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體系,培養正向的生涯信念外,更要提升其生涯規劃相關能力的自信心,方能對大專運動員的生涯發展有所助益。而針對未來研究方面,建議未來可針對其他層級運動員,以及運動員的家長、教練等進行研究,藉以進行更廣泛的討論,當可獲得更寶貴的研究成果;此外,可採縱貫面的多年期追蹤調查研究,亦可在多年期研究過程中介入相關輔導機制,探討相關輔導策略所帶來的影響與效益,如此將可更深入地剖析運動員在本研究各研究變項上的表現與轉變。Item 籃球球員對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分析-以台灣啤酒籃球隊為例(2011) 謝靜瑜; Hsieh, Ching-Yu就超級籃球聯賽 (SBL) 而言,球員是組織的員工也是比賽中不可或缺的主角,相關研究卻鮮少探究球員想法及球員與組織間互動的情形,因此,本研究以台灣啤酒籃球隊為研究個案,探討台啤隊球員對其組織之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及生涯規劃概況,並分析台啤隊球員其對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生涯規劃之關聯性。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以台啤隊球員為研究對象進行深度訪談。經討論與分析,本研究結果為:一、台啤隊球員在場地設施、教練領導、團隊表現及隊友相處上,都有高度滿意;在薪資部分,以臺灣大環境而言,隊員們都可接受球團給付的酬勞。二、台啤隊球員對其球隊有高度努力及價值承諾,然,面臨CBA高薪挖腳,球員之留職承諾較低。三、台啤隊球員於未來生涯規劃上,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並不完全正向影響其生涯規劃。此外,面對中國CBA的挖角,球員的高度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不變,但卻會選擇離開SBL。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台啤隊及SBL各球團:一、建立完整且透明的薪資制度;二、為現役球員開設生涯規劃課程及培養籃球以外其他職能;三、建立完善的SBL制度,並設法提高球員薪資和合約保障。Item 運動績優生就讀非體育班動機及生涯規劃─以北一女中為例(2014) 石沛楷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北一女中運動績優生就讀非體育班動機及生涯規劃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運動績優生在就讀動機及生涯規劃之差異情況,並分析就讀非體育班動機及生涯規劃之相關情形,最後提出建議。透過問卷調查,以北一女中93學年度至102學年度入學之運動績優生為研究對象。問卷調查結果採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進行統計分析,所有顯著水準訂為α=.05。研究結果發現: 一、在就讀動機中,以「社會需求」平均得分高於「認知需求」、「自我實現」及「成就需求」。 二、16到25歲為生涯探索時期,故北一女中運動績優生對於「生涯自我探索」情形較佳,因缺乏對自我生涯的具體計劃及行動,故在「生涯抉擇行動」及「生涯環境探索」涉獵較少。 三、不同專長項目、入學管道之北一女中運動績優生,在就讀非體育班動機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齡、不同升學狀況之北一女中運動績優生,在生涯規劃上有顯著差異。 五、北一女中運動績優生就讀非體育班動機及生涯規劃呈現正相關。就讀動機之「自我實現」及「認知需求」為影響生涯規劃之「生涯環境探索」最主要的因素。 基於上述結果,建議學校經營運動績優生就讀非體育班時,對於學生生涯規劃及輔導方面,應思考如何貼近符合社會現實場域的實際現況,增加學生這部份的知能與探索,使運動績優生在未來升學及就業上更能掌握方向與脈動。Item 城市棒球隊選手生涯規劃之現況探究(2014) 田家安; Tien, Chia-An各城市棒球隊組成之餘,規劃選手未來就業的謀職能力,予以穩定工作及收益的同時,將是年輕棒球選手將來選擇職業棒球或業餘棒球環境主要參考的依據。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各城市棒球隊選手生涯規劃與發展的現況、各城市棒球選手的現職工作對未來生涯發展之助益、各城市棒球隊選手自我第二專長培育與未來就業之規劃及各城市棒球隊期望母企業提供未來生涯規劃之展望。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之訪談,以台北市政府、台北縣政府、桃園縣航空城、台中市威達超舜電信棒球隊等4支球隊共12位選手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每位選手皆有個人的生涯規劃,其生涯規劃的方向亦都很明確。二、未來生涯發展主要的方向,就是以基層教練的方向為主,因為這是選手的專長、專項,主要讓選手發揮所學的這些專長,帶到基層去發揚棒球這個運動,進入學校擔任專任教練這個工作。三、選手面對未來運動退休後的生活或是第二專長的培養,選手自我培育的方向主要分為在學時教育師資的培育、個人興趣志向的培育、各城市政府的培育三個面向為主。四、各城市政府提供多元就業機會,有多元職訓輔導可讓選手多增加個人的視野,並且提供選手一個良好的就業管道,以及給予相關就業的方向與職場技能,使選手在心理上無後顧之憂的去面未來的職場,對選手乃是一項重要的福祉。Ite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研究(2009) 林佑儒; Yu-Ju Li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研究 2009年6月 研究生:林佑儒 指導教授:施致平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立臺灣師範大體育學系(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在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差異情形,並分析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間之相關情形,且提出對臺師大體育系專業課程的建議。透過問卷調查,以臺師大體育系98級至101級在校大學部學生為研究對象。問卷結果採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進行統計分析後,針對量化結果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10名受訪者,進行訪談。將研究結果綜整討論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學生之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中,以「學習環境與設備」滿意度為最佳,其次為「教師教學」滿意度,而「課程內容」則因無法同時滿足有無教育學程者的實際需求,故滿意度較低。 二、大學階段屬於生涯探索時期,故學生對「自我特質探索」、「生涯環境探索」情形較佳,然因學生缺乏具體的生涯實踐計畫,因此,在「生涯抉擇與規劃」發展較差。 三、不同性別、年級、入學方式及有無教育學程之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級、入學方式、個人預定就業方向及有無教育學程之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上有顯著差異。 五、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間呈現正相關,且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之「課程內容」、「教師教學」、「學習環境與設備」,分別為影響生涯規劃之「自我特質探索」、「生涯環境探索」、「生涯抉擇與規劃」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習滿意度、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