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素養導向的差異化教學對國中體育課學生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2022) 劉芳伶; Liu, Fang-Ling
    十二年國教課綱之五大理念包含「適性揚才」和「因材施教」,教師須了解學生潛能設計並提供能適應個別差異的學習環境,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體育課實施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導以行動研究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學習成效以及教師的教學歷程與反思。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的國二學生,男生15位、女生11位,共進行6節的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透過身體素養自評量表與學生自我簡易評量的前後測數據瞭解學生對體育課實施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的學習成效,並綜合研究者觀察日誌、課堂錄影、訪談及學習單加以佐證與反思,研究結果發現:一、透過階層性活動和特定學習任務能檢視、評量學生能力,調整器材、空間和分組方式能提升學生參與度。二、學生自評分數與研究者觀察等質性資料多為相符,體育課實施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能提升多數學生的身體技能、動機與信心、知識理解之能力。三、教師在體育課實施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時,透過多樣的證據來了解與評量學生的學習狀態,有助於教師修正面臨到的問題並提出因應方法,擬定、執行更適合的素養導向差異化體育教學,從中能讓教師從歷程中獲得成長。最後,本研究依據結論提出建議,做為未來體育領域教師實施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研究及教學現場之參考。
  • Item
    大專生在運動教育模式體育課中所體驗身體素養之探討
    (2020) 羅凱霖; Lo, Hoi-Lam
    本研究目的:近年來,身體素養的議題在國際上受到高度的關注,其基礎立場與終身旅程的觀點,對於挑戰日趨嚴峻的大專體育課程與教學的價值與意義,提供一個新的契機。基於此,本研究探討普通體育籃球課實施運動教育模式對大專生身體素養的影響情況為何,以作精進大專體育教學品質之參酌。方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立大學選修普通體育籃球課的一個班級學生50人(女生14人,男生36人),實施十五周運動教育模式作基礎,加上素養導向的籃球課。透過觀察日誌、學生焦點團體訪談、學生心得、以及身體素養量旅程評量矩陣 (IPLA Matrix) 蒐集資料,以了解學生在實施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前後,關於身體素養的改變情形。結果:學生在身體素養量旅程評量矩陣的統計有明顯的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關於身體素養的面向,具有的正向知覺與經驗。建議:適當分組和課程設計令整個班級的掌握度提高及迎合學生的獨特性,後續研究則仍須針對其他運動項目及跟進學生課餘身體活動量評量議題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