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長期攝取糙米對高中排球員抗氧化能力之影響
    (2016) 林靜怡; Lin, Ching-I
    目前常見的維生素增補劑(如維生素E、C與β-胡蘿蔔素)不乏出現在抗氧化與降低肌肉損傷的研究當中,但對於長期食用具有抗氧化食品對於抗氧化能力影響尚不清楚。目的:探討長期食用糙米對於高中女子排球運動員的總抗氧化能力與肌肉損傷之影響。方法:招募兩支高中女子甲組排球隊,各11位隊員,一組以糙米為主食的球隊(糙米組),且已經連續以糙米為主食一~三年;另一組為無食用糙米的球隊(對照組)。兩組各別進行為期五天的平日訓練,每天上下午各三小時與晨操一小時半的輕度體能運動,結束五天訓練後完整休息24小時。第一天開始訓練前進行第一次抽血 (pre),第五天訓練後立即進行第二次抽血 (pt0),休息24小時後第三次抽血 (pt24h)。每一血液樣本均檢測總抗氧化狀態 (TAC)、肌酸激酶 (CK)、乳酸脫氫酶 (LDH),並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考驗糙米組與對照組之差異。結果:兩組分別在TAS、CK與LDH皆無交互作用;在各組內三個採血點間有顯著差異:TAC pt0顯著高於pre (p<.05); pre顯著高於pt24h (p<.05)。在CK與LDH中,pt0與pt24h皆顯著高於pre (p<.05)。結論:長期食用糙米主食無法明顯提升球員的總抗氧化能力,推論平日食用量無法如增補抗氧化劑一樣在生理上有立即性的影響,亦可能與糙米中米糠層之植酸鈣鎂影響鐵質與鈣質吸收影響所致,則有待日後再繼續探討。
  • Item
    運動訓練期間補充兒茶素對脂質過氧化物的影響
    (2004) 郭堉圻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1)探討四週的運動訓練對於抗氧化及脂質過氧化物的影響,(2)比較兒茶素的增補,對於氧自由基的產生及肌肉損傷程度的影響。40名健康的大學男生,隨機分成控制組(C)(20.06±1.35yrs,172.80±4.52cm,69.50±9.85kg)、補充組(S)(20.01±0.67 yrs,171.01±5.58cm,64.10±7.46kg)、訓練組(E)(20.50±0.85yrs,172.01±5.91cm,67.17±8.2kg)、訓練+補充組(ES)(20.40±1.08yrs,172.54±5.97cm,63.26±6.69kg)等四組。所有的受試者分別接受訓練前後二次衰竭性運動,在過程中測量最大攝氧量及心跳率,並記錄衰竭時間。(E)和(ES)以最大保留攝氧量75%(maximum oxygen uptake reserve,VO2R75%)為運動強度,進行四週的運動訓練(每週3次,每次20分鐘),(S) 補充四週的兒茶素(250mg/day),(C)則不進行任何運動訓練及兒茶素的補充。於訓練前、訓練後立即及訓練後24小時進行抽血,並分析總抗氧化能力 (TAS)、肌酸激(CK)及丙二醛(MDA)等血液濃度。結果發現:一、E及ES的最大攝氧量和衰竭時間,訓練後明顯高於訓練前;二、在訓練後24小時CK值S、E及ES明顯低於C;三、在ES的TAS活性,訓練後明顯高於訓練前,而訓練後24小時則明顯低於訓練後;四、在MDA方面,ES在訓練後24小時明顯低於C。結論:最大攝氧量和衰竭時間,在運動訓練後有明顯增加的現象;就CK和MDA而言,沒有運動訓練經驗者,在從事激烈運動時,血中CK和MDA容易上昇,並在運動後24小時達最高點。在運動訓練過程中,結合兒茶素的補充,除了可降低MDA的值外,並增強身體的抗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