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羽球訓練實踐經驗研究─以鄭氏羽球家族訓練傳承為例
    (2024) 鄭筱澐; Cheng, Hsiao-yun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身為尋求羽球技術創新及傳承,在鄭氏羽球家族訓練經驗及德勒茲塊莖理論間返復尋找羽球訓練知識的答案、生命經驗及傳承的力量存在。研究採取法國現象學家呂格爾之「採行距離」(distanciation) 及「吸納會通」(appropriation) 的方式,進行自敘與團體共敘,將鄭氏羽球技術及戰術文字化,並以「實踐反省理論、理論幫助論述」。研究的最後發現,羽球訓練經驗必須讓實際經驗及理論相互纏繞才會有力;維持運動或是訓練的動力必須回到遊戲的精神,才能讓羽球運動及訓練經驗延續,運動生命才得以傳承。
  • Item
    羽球教練湯仙虎運動知識螺旋之個案研究
    (2019) 姜凱心; Chiang, Kai-Hsin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個案湯仙虎與傅海峰征戰世界的過程,及最終傅海峰成為兩屆奧運金牌所產生與湯仙虎相關的知識螺旋內容。資料蒐集方法則透過訪談、參與觀察、文件蒐集進行質性資料分析,並使用知識螺旋理論觀點端看互動過程。研究發現:一、共同化階段,個案訓練傅海峰透過觀察、模仿,學習強化基本能力。二、外化階段,個案利用引導方式,增加傅海峰及搭檔蔡贇三人的思維共識,將能力進行組合,找出優勢打法。三、結合階段,執行個案系統性的競賽模式,解決在比賽過程所遇難題。四、個案轉為顧問,傅海峰與搭檔從做中學,延續並衍生更多成功的模式與方法。個案與傅海峰持續秉持對羽球的熱愛,長時間保持高度的自我要求、扎實的執行訓練,系統性的比賽模式,長時間不斷循環,讓能力提升,產生更完整的自己,創造金牌人生。透過不同人事時地的互動、結合,產生新知識,創造知識,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 Item
    尋找運動訓練的實踐之路—一位羽球菜鳥教練的生命成長故事
    (2011) 鄭筱澐
    本文旨在探討一位羽球資深選手、菜鳥教練對於訓練經驗成長的心路歷程。研究的進路有二;第一是藉由敘說重回自己當選手的訓練經驗,尋找羽球生命時期,不同教練的訓練特點;第二是重返根源現場,探索父親訓練密技的圖景。在與父親請益和對話後發現,教練訓練不僅只有「技術教學」,人際關係、球隊經營等其他多面向,都是做為一位運動教練必須要面對和處理的問題;對於訓練之道的體驗,運動訓練的實踐,主要是一種默會知識,在實踐當中「自然而然」學習到,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交流,而訓練經驗也很難用言語表達,唯有不斷地反省,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將訓練之道從羽球場地挪移到心靈場域。最後藉由反思,讓我重拾與父親的關係,找到與家人相處的位置及學習到正面思考的力量。此研究的完成,讓我了解凡事要回到遊戲本心,唯有在運動的瞬間,是如此單純及發現自己的存在,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與屬於自己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