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1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以CORPS模式分析臺灣外籍移民足球聯盟之運作(2022) 劉桂鴻; Liu, Kuei-Hung臺灣外籍移民足球聯盟於2019年成立,致力透過足球運動,推廣不同種族、國籍以及階級的交流,為我國數量龐大的移民工之運動權達成新的里程碑。故本研究透過半結構式訪談共六位聯盟決策核心、球員以及教練,以CORPS模式分析該聯盟成立前後服務對象、組織業務運作、財力與物力資源、參與職員與志工、創造或提供的服務以及決策核心六大要素的變化。隨著臺灣外籍移民足球聯盟的成立,透過COPRS模式之剖析,可以發現六大組成要素中的決策核心、服務對象、組織業務運作、創造或提供的服務四個要素皆漸漸擴大,朝向多樣化、多角化的方向發展;然而,在聯盟擴張的同時,財力與物力資源以及參與職員與志工仍經常面臨不足的問題,臺灣外籍移民足球聯盟則透過決策核心轉換為人力、決策核心轉換為財力與物力資源、服務對象轉換為財力與物力資源以及服務對象身兼志工,四種要素間的轉換方式來緩解人力不足的困境。然而,臺灣外籍移民足球聯盟未來若要向組織獨立的方向發展,需針對人力與財力資源問題尋覓更縝密的方法,因為資源的充足,是組織穩定發展的關鍵要素。Item 臺灣青少年足球人才培育模式發展之可能性-以基層教練視角為例(2020) 邱冠瑋; Chiu, Kuan-Wei青少年足球選手人才培育的觀念在國際間已然被廣泛地討論。而在培育的過程中,運動科學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臺灣能否發展出青少年足球選手人才培育模式以及探究運動科學介入青少年足球人才培育模式的重要性。本研究針對在臺灣深耕多年有經驗的8位基層教練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並將訪談結果對比日本以及荷蘭對於青少年足球人才培育以及運動科學介入青少年足球人才培育的模式,以期找出臺灣可借鑑之處。結果:在整體環境層面上,職業化、足球文化的建構是臺灣目前所缺乏的;在制度層面,則主要是政策的長遠性、聯賽賽制的改革以及訓練場地的品質需要重視;在人才體系層面上,則要重視教練的養成以及規劃出一貫的訓練體系;在運動科學層面,則是在專業人才以及經費的缺乏、缺乏人才資料庫的建置和專項化研習的制度是目前臺灣青少年足球在人才培育發展的挑戰。結論:臺灣有可能發展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育的模式,但這需建立在一系列長期的規劃上;在運動科學的層面上,其重要性不言可喻,相信投入更多資源在臺灣的青少年足球的發展,會有助於逐步提升臺灣足球的競爭力。Item 台灣足球職業化成立的運動體系研究(2007) 謝宗順; Hsieh, Tsung-Shun足球職業化是全球足球發展的趨勢,更是足球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條件。足球發展的先進地如英格蘭,大都已經職業化且行之有年,並成為該地文化的一部份。許多後起之地如日本,也逐漸邁入職業化發展,建立起自己的足球文化。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即透過歸納英格蘭、日本足球職業化的發展,探討台灣足球運動體系邁入職業化的相關問題,分析未來職業化成立所需之條件。本文以歷史研究法及文獻分析法,分析英格蘭、日本足球職業化的過程後發現,運動體系結合並創造大眾化、專業化與產業化的實踐,進而形成大眾消費、專業生產與產業合作的足球文化。對照於台灣,足球發展仍屬於少數參與、業餘生產、競技休閒不分的落後情況,因此未來台灣足球職業化,必須分別以發展觀賞性的競技足球文化與參與性的休閒足球文化為目標,建立運動體系大眾化、專業化及產業化的相關條件,方能致之。而中華足協在運動體系中的治理體角色,是台灣推動足球職業化的關鍵。Item 臺灣地區優秀女子足球選手比賽壓力來源和因應策略之研究(2015) 謝宜玲; Hsieh , I-Ling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我國優秀女子足球選手,比賽中壓力來源及因應比賽壓力的方法、策略及成效。透過深入訪談法,記錄選手們平常訓練時、比賽前與比賽中的經歷與體驗而進行問題的探討。本研究以2010~2015年間,實際參與國際賽之我國優秀女子足球選手共計15位選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所得資料經分析及歸類探討後發現:我國優秀女子足球選手平時訓練壓力來源主要是教練、自己的隊友及選手本身無法突破自己;比賽前的壓力來源主要有觀眾及社會的期待、教練及父母親的期待、對手強弱;比賽中的壓力來源主要有自己的 狀況不好、教練及父母親的期待、比數落後。而選手在面臨壓力時所採取的因應策略主要有自我對話、正面思考、專注在賽事、意象等因應策略。少部分選手都不太滿意教練在心理技能訓練的角色扮演。因此,提供有系統、有方法的心理技能訓練課程確實是訓練上不可或缺的成功關鍵。Item 足球專任運動教練職場問題探究(2012) 方靖仁我國自民國73年起,開始推行專任運動教練制度至今已將近30年,於民國92年將專任運動教練納入教育人員任用條例之範疇當中,以冀讓專業的教練進入各級學校當中,來為競技運動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於專任運動教練納編以後,推行的效果並不顯著,受聘的專任運動教練人數依然偏低,尤其足球項目的編制內專任運動教練更是寥寥可數,故本研究旨在瞭解足球專任運動教練於職場中遭遇之各面向問題,並透過與四名資深足球專任運動教練的深度訪談,來深入剖析目前專任運動教練制度窒礙難行的問題所在,以期提供有建設性之建議。研究結果發現,所有研究參與者對於納編皆給予正面的肯定,但對於目前制度中獎懲考評、資格審核以及聘用人數項目認為還有待改善;而資源不足、家長介入、個人心態、職務不定與選手斷層是目前專任運動教練們遭遇到最普遍的職場問題;未來則是希望能增聘編制內的員額,並建立良好的考評選訓制度,讓學校與地方結合,使專任運動教練制度的推行能夠更加長遠。Item 臺北市足球俱樂部參與者熱情、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研究(2014) 朱芳儀; Chu Fang -Yi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於分析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足球俱樂部參與者熱情、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影響情形。以臺北市足球俱樂部參與2013-2014年T2 LIGA 者,共計300位選手為對象母群體,於2014年3月8日與3月9日,透過問卷調查法得有效樣本300份,以瞭解足球俱樂部參與者熱情、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現況,並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 一、臺北市足球俱樂部參與者現況以男性、21至30歲、大專院校程度的參與者居多。二、臺北市足球俱樂部參與者熱情與持續涉入之間有顯著相關81.2%。三、臺北市足球俱樂部參與者熱情有效影響幸福感,其中以強迫式熱情(β = 0.055)最高。四、臺北市足球俱樂部參與者持續涉入有效影響幸福感之,其中以中心性的(β = 0.317)最高。從研究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運動熱情與持續涉入有效的影響幸福感,故相關單位可參考此研究結果進行足球運動之推廣,透過賽事及活動維持原有參與者的熱情與涉入程度,提升其幸福感,同時足球俱樂部也能針對21至30歲男性的族群宣傳,以提升台灣足球運動之參與人數,並發展更多T2 LIGA 的隊伍。Item 臺北市國中小學足球運動代表隊組訓考量因素之研究(2008) 郭志強; KUO,CHIH-CHIANG摘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瞭解臺北市國中小學足球運動代表隊組訓現況及考量因素,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體育組長之足球隊組訓考量因素情形。採問卷調查,以臺北市國中、小學體育組長為對象,由自編之「臺北市國中小學足球運動代表隊組訓考量因素調查問卷」,填答結果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進行比較,獲致研究結果如下: ㄧ、目前臺北市僅有17.07%的國中小學組有足球運動代表隊,且以5人 制足球居多,大部分學校並無計畫在未來組訓足球隊。 二、學校具足球專長教師、教練的熱忱及球員來源,皆是學校足球隊成立 與否、繼續組訓及球隊解散的主要原因。 三、配合學校及學生興趣發展是學校計畫組訓足球隊的最主要成因。 四、足球運動代表隊組訓考量因素之影響程度大小依序為:「教練專業素 養」、「場地設施」、「選手來源」、「經費預算」、「組訓資源」、 「政策目標」。 五、體育相關系所畢業的體育組長,曾受過體育專業薰陶,因此,對於足 球運動代表隊組訓工作較為重視,可能性亦較高。 六、無足球專長教師(教練)之學校,在足球運動代表隊組訓時需要編列 較多經費預算支應外聘教練鐘點費。 關鍵詞:足球、運動代表隊、組訓、考量因素Item 足球選手身高、體重及年齡與比賽成績之相關性以--2004年世界盃五人制足球錦標賽為例(2006) 高瑞隆; kao,ruey-lung足球選手身高、體重及年齡與比賽成績之相關性---以2004年世界盃五人制足球錦標賽為例 中華民國95年6月 研究生:高瑞隆 指導教授:程瑞福 摘要 本研究對象以參加2004年世界盃足球錦標賽選手,其身高、體重及年齡與比賽成績之相關性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目的為:一、十六強身高、體重及年齡之差異分析。二、八強與中華隊身高、體重及年齡之差異分析。三、四強與中華隊身高、體重及年齡之差異分析。四、四強身高、體重及年齡在名次預測之分析。經研究資料處理: 1.十六強身高、體重及年齡之分析結果為:在身高、體重及年齡的差異上均有達顯著水準。簡言之,有明顯差異的隊伍就屬亞洲地區的中華台北、泰國、澳洲及美洲的巴拉圭。 2.八強與中華隊,身高、體重及年齡之分析結果為:在身高方面,中華隊在八強當中並沒有太多差異,未達顯著性水準。但在體重及年齡方面,則有明顯差異性。 3.四強與中華隊身高、體重及年齡之分析結果為:在身高、體重及年齡三方面均達顯著水準。但也只有中華隊與前四強有著明顯差異。因此,更顯現選材的重要性。 4.四強在身高、體重及年齡對名次預測之相關分析,身高具有明顯相關。但在,體重、年齡方面就未達顯著影響。 關鍵詞:五人制足球、足球、身高、體重、年齡、FutsalItem 不同助跑角度足球定位踢遠之運動學分析(2003) 沈進益; Jin-Yi Shen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較四種不同助跑角度(0°、45°、90°與習慣角度)定位踢遠時運動學的差異性。八名男性大專甲組足球球員(年齡平均為20.25 ±0.71歲)以三步助跑的方式進行踢遠。以兩部Redlake高速攝影機(250Hz)同步拍攝動作資料。使用Kown3D影像分析軟體取得3-D運動學資料,以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進行比較,並以皮爾遜積差相關考驗其相關性。研究的顯著水準訂為α=.05。 研究結果如下,習慣角度的助跑角度為34.3±3.5度,踢遠距離為47.90公尺,球速為27.32±1.18 ms-1,足尖的線速度最大值為18.03±0.74 ms-1,而足尖踢球瞬間的線速度為16.90±0.67 ms-1。結果顯示,90度和0度的在球速、足尖速度二項變數與習慣角度達顯著差異,證實了此兩種助跑方式不利於踢遠。而45度與習慣角度間的比較,則未有參數達顯著水準,推論此兩種助跑方式相近,所以動作的差異性不大。然而,在習慣角度時有較大的平均值。在相關係數考驗中,發現與球速達顯著相關的參數有:步幅、擺動時間、重心速度及髖、膝、足尖的線性速度和最大線性速度達顯著相關,但絕對角速度與球速沒有顯著相關。 本研究建議踢遠時的助跑角度範圍為30~38度。往後研究應深入瞭解踢遠動作的動力學變化,亦可比較射門與踢遠動作上的差異性,以提供相關研究與教學上運用。Item 2005年東亞足球錦標賽預賽(復興崗體育校友學術研究委員會, 2006-01-01) 高瑞隆; 葉聰嬌; 程瑞福; 林瑞瑛本篇研究主要在探討足球運動選手身高、體重及年齡之間,是否也會牽動到整體競賽成績;所以,以第二屆東亞足球錦標賽預賽資料為題材,並利用「單因子變異數」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比較;所得研究結果發現:在身高整體平均為176.56±5.51公分、體重方面整體平均為71.01±5.91公斤、年齡整體平均為24.39±5.15歲,經變異數分析,在體重、年齡均達顯著水準,在身高方面則未達顯著水準,因此再進一步,進行體重、年齡事後比較。就本屆比賽各國足球選手身高、體重及年齡之間是否會直接影響競賽成績;本篇研究以「迴歸統計」方式進行分析比較得知,在71個入球中參賽球員身高、體重及年齡,都具有顯著的影響,由此可了解入球球員的身高、體重及年齡都須保持在一定的水準當中,體重過重及年齡過長這都將影響比賽中之表現,亦影響到球隊成績。本篇研究結果將可提供日後足球運動選手選材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