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從平台參與者觀點,建構行動健康應用程式規範指標(2022) 黃子峻; Huang, Tzu-Chun從行動健康應用程式 (mHealth App) 來獲取健康促進相關資訊,雖然便利,卻也產生個資外洩、假消息等爭議,因此,本研究整合 mHealth App 平台生態系中的參與者,對於平台規範的觀點,作為未來管理者訂定規範的基礎,故本研究目的為了解消費者、產出者以及管理者,對於平台規範指標的觀點,並探討其規範指標建構的優先性。本研究係透過「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運用資訊倫理規範面向建構平台規範指標,並以「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了解平台參與者們對於平台規範指標的想法,以及各指標在建構上的重要性。研究發現,mHealth App 中的消費者與管理者,最為重視平台的隱私權規範;產出者最為重視財產權規範。整體而言,因 mHealth App 所蒐集、應用的資料有其特殊性,使平台參與者認為應優先建構隱私權規範指標,其次則為精準性規範指標。本研究提供分析平台管理規範之架構,未來平台規範將成為平台發展的關鍵因素,建議未來研究可以根據不同平台生態系的特性,修訂、建構其平台規範,以提升平台的網路效應。Item 臺灣運動贊助碩士論文研究之現況分析(2011) 王振宇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分析臺灣運動贊助碩士論文內容之數量、相關聯情形,並以民國81~98年所發表過的135篇臺灣運動贊助碩士論文為資料蒐集對象,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並以自編之「臺灣運動贊助碩士論文內容分析登錄表」為研究工具,運用次數分配以及百分比分析進行資料處理。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碩士論文研究現況方面:各年度碩士論文總數量,自民國87年後開始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碩士論文大部分集中於北部地區;臺灣有6所主要研究運動贊助碩士論文的中心學校。 二、研究主題方面:最主要的研究主題為「競賽與活動贊助」。 三、研究目的方面:最主要的研究目的為「敘述性研究」。 四、研究方法與質量研究法方面: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訪問調查法」以及「個案研究法」,最主要的質量研究法為「量化研究法」。 五、統計方法方面:使用次數最多的統計方法是「次數分配及百分比計算」、「平均數及標準差」及「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 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一、擴充運動贊助研究主題的研究領域。 二、充實研究目的的廣度。 三、增加研究對象的區域。 四、加強研究方法與統計方法的訓練。 五、進行其他體育運動學門及不同資料類型之內容分析。Item 臺灣大數據論文研究之現況分析(2017) 蔡雅欣; Tsai, Ya-Hsin在資訊經濟的時代裡,數據已經成為各領域間競爭之利器,如何分析、運用資料以解決各項議題,進而獲得價值,將成為各領域的首要課題。然而,在國內運動領域中,是否也能善用大數據的效益尚不得而知。鑑此,本研究蒐集並分析臺灣大數據碩博士論文內容數量及相關聯情形,進而推估運動大數據未來研究方向。研究對象以2011年-2016年間所發表過的大數據論文為主,採用內容分析法,並以自編「臺灣大數據論文內容分析登錄表」做為研究工具,運用次數分配表及百分比分析進行資料處理。透過臺灣大數據論文全面分析與探討,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臺灣大數據論文研究現況 自2013年始有論文的產出,2015年論文篇幅數量最多,期刊以社會科學領域最多,學位論文以國立臺灣大學等七所學校佔近五成最多。 二、臺灣大數據論文研究內容 (一)研究主題:在各研究主題統計上,以「其他」為最多,「運動」則相對較少。 (二)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以「分析性研究」佔近五成為最多,「敘述性研究」與「理論性研究」兩者並重。 (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以「次級分析法」佔近五成為最多,其次為「系統建構法」,第三多為「調查研究法」及「實驗研究法」,四者所佔比例超過八成。 (四)統計方法:統計方法以「未使用統計方法」超過五成為最多,其次為「其他」,兩者所佔比例超過八成。 三、臺灣運動大數據未來研究趨勢 目前臺灣運動大數據研究議題較為單一,然而,在穿戴式科技的普及下,個人體適能等相關議題將會成為臺灣運動大數據未來研究趨勢。 基於上述結果,建議大數據研究者及相關單位:(一)增加實證性研究。(二)結合專業(運動領域)與實務課程規劃。(三)強化各種研究方法之應用。對後續研究建議:(一)增加關鍵字數量。(二)研究方法加入德爾菲法 (Delphi method)。(三)增加次要類目,進一步探討各主題之趨勢。(四)研究對象加入其他論文形式。Item 臺灣運動教育學博碩士學位論文研究趨勢:1994~2013(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5-09-01) 闕月清; 陳詠儒本文分析1994至2013年間,臺灣運動教育學相關博碩士學位論文之完成年份、學位類別、主題、方法及對象,以瞭解我國運動教育學相關博碩士學位論文發展趨勢。我國運動教育學博碩士學位論文,就總數而言,20年間有大幅度的增長,但絕大部分為碩士論文,博士論文數比例甚低。主要的研究議題自2003年由課程轉向教學後,皆呈現以教學研究為主的情形。而近八成的學位論文採問卷調查法與實驗研究法,使量化研究方法成為20年間主要的研究方法取向。研究對象則一直以來以國小學生為主,其次為中學生。為達各研究議題均衡發展及研究品質提升之目的,期勉我國運動教育學領域學位論文,提升博士論文之質與量、採用質性或混合研究方法、重視體育課程與體育師資培育議題,並針對各學齡學生不同的特質與需求探究運動教育學相關議題。Item 運動組織領導研究之趨勢(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2010-10-01) 林秉毅; 鄭志富; 劉田修本研究目的是以兩種方析方法評估運動組織領導研究在文獻上的研究趨勢,複合分析是指引文分析法與內容分析法以檢驗發表在運動管理領域,主流期刊上與運動組織領導有關之文章,從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所提供之社會科學引用文獻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檢索2000-2009 年中運動組織領導文章,以瞭解運動領導研究發展是否精疲力竭,共得到50 篇論文。研究結果顯示論文的分佈有逐年減少之趨勢 (2008-2009),且以運動管理期刊發表較多與運動組織領導的論文。然而論文的議題,則以探討多元領導方式研究居多數。運動組織領導未來發展仍有成長空間,且議題可以朝向其他轉型領導等關係之領導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