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女性上班族使用Facebook休閒意涵之研究(2010) 蔡欣芸; Tsai, Hsin-Yun本研究之目的在以 Kelly 之互動理論觀點,探究臺灣女性上班族使用Facebook的休閒意涵。本研究以多重個案方式,對6位年齡24至42歲、喜愛並上下班時都會使用Facebook的女性上班族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並輔以文本分析法蒐集資料。個案的工作性質分別為教職、行政總務、課長、書記、證券業務員。研究結果發現:(1)個案喜愛使用Facebook原因為Facebook的介面將訊息集中於同一頁面,便於迅速瀏覽;並提供即時交流互動平台,能增加與朋友的互動,聯繫朋友感情;(2)個案使用Facebook受限工作關係,上班時只簡單瀏覽頁面與發布與工作相關事情;下班後才花費較長時間操作Facebook;(3)從互動理論觀點證明了上班時使用Facebook具有休閒特性,並發現其休閒阻礙與休閒負面現象;(4)Facebook提供的休閒效益主要為社交效益,其次為心理與放鬆效益。Item Facebook粉絲人數與限量團購折價券資訊對知覺價值及團購意圖之影響(2013) 羅富秝近年來,隨著網路購物的便利性日益增加,使得一種新興的電子商務模式快速崛起,網路團購或稱為合購。 網路團購的是藉由網路的力量,集結相同需求的消費者,以大量購買的方式來增加對企業的議價能力。除了網路團購之外,吸引眾多人關注的莫過於社群網站的興起,其中Facebook粉絲團,具有商業運用的潛力,使得許多企業開始透過建立粉絲團來做為行銷工具。故本研究透過結合粉絲團人數、限量團購折價券的行銷方式,及消費者自身的信任傾向是否會對購買意願產生影響,而知覺價值是否在其間扮演中介角色。 本研究設計採用2 (Facebook粉絲團人數: 五千人、五萬人) x 2 (限量團購折價卷: 五百張、一千張) 的實驗矩陣,問卷依此分為4個版本,每一位受試對象會隨機分配到一個實驗組作為操弄。研究樣本為320位,透過my3q網路問卷在愛合購之家族網站內發放問卷,並使用SPSS 20.0 之統計套裝軟體作為資料分析工具。 研究發現,粉絲團人數及限量團購折價券數量分別對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粉絲團人數與限量團購折價券數量對購買意願具有交互效果;而知覺價值對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知覺價值對粉絲團人數與購買意願具有完全中介效果;知覺價值對限量團購折價券數量與購買意願具有完全中介效果。最後,本研究透過了解消費者參與網路團購行為,提供企業未來社群行銷手法之參考。Item Facebook使用者互動性與休閒效益之研究(2012) 林禮維; Li-Wei, Lin臺灣Facebook註冊人口數至2011年11月15日止已達到11,163,900人,成長的相當迅速。因此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社群網站使用者在Facebook上使用之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之使用者在Facebook平臺上彼此有何種互動的現象與休閒效益,以及互動性與休閒效益間之差異性與關聯性,做為網站服務者未來規畫之參考依據。本研究針對臺灣地區已註冊之Facebook使用者,採用滾雪球問卷調查方式,獲得1,212份有效問卷,所得資料運用SPSS統計軟體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處理,所得結果如下:一、Facebook以女性使用者、年齡21-30歲者、教於程度為大學(專)、職業為服務業、未婚、居住於北部、上網目的以瀏覽資訊、頻率以每天使用者、每次使用時間以121-240分鐘者為最多。二、使用者在Facebook平臺上的互動性以回饋為主要,而於休閒效益上則以社交效益為優先。三、不同之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婚姻狀況、居住地區、上網頻率、上網時間,使用者在Facebook上互動性與休閒效益間皆具有顯著差異情形。四、Facebook之互動性與休閒效益呈現顯著正相關;故在Facebook上之使用者,大多以年輕族群為主,且擁有不同的意識行為,因此本研究期望研究結果能協助Facebook網站之經營者,在未來規畫與平臺運用設計上,能提供更廣泛的資訊互動功能,針對網路使用者在人際關係與休閒效益層面上,做更適切且正面意義的網頁服務。Item 議題設定模式與議題設定效果之研究-以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為例(2018) 張品雯; Chang, Pin-Wen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近年來積極透過網際網路對閱聽人建構議題,為了探討自然教育中心的網路媒介管理者,在對外發布訊息時所採用的議題設定模式與議題設定效果為何,成了本研究的研究動機。先以議題設定理論為基礎瞭解自然教育中心在議題設定內涵中的:傳播者、媒介、內容、閱聽人四者間的相互作用,並分別以框架設定、引導需求、預示效果瞭解自然教育中心在不同的議題設定內涵中,之議題設定效果的差異為何。研究方法首先採用內容分析法,將八間自然教育中心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總計 1,526 則貼文分類至中所歸納之16個關鍵字,再與其網路管理者進行深度訪談,以瞭解其框架設定過程;並收集社群網站使用者涉入程度之結果,與透過Google Trends的關鍵字搜尋熱度的趨勢變化,瞭解閱聽人的引導需求;最後配合「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服務資源綜合分析診斷計畫」進行共 1,520 份的問卷發放,以了解各關鍵字對民眾之預示效果為何。結論主要分為三項:(一) 自然教育中心在議題設定中的內涵,傳播者依據林務局的年度施政目標做為準則;主要使用的媒介為Facebook粉絲專頁;發佈的內容可依年度施政目標的16個關鍵字做歸類;閱聽人認識中心的管道主要來自網路。(二)自然教育中心在透過網路媒介對外發佈訊息時,是採必須有效排序議題重要性的優先模式,做為其議題設定模式。(三)引導需求與框架設定之議題設定效果以社會面中關鍵字差異最大;預示效果與框架設定其議題設定效果以生物多樣性、共存共榮、森林監測等關鍵字差異最大。Item 大型國際運動賽會傳播新趨勢─社群媒體與運動的結合(2015) 陳梓元; Chen, Tzu-Yuan本研究旨在探討2014巴西世界盃足球賽Facebook世界盃動向之使用者行為,並以科技接受模式為理論基礎。採用網路問卷的方式,以曾經於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使用Facebook世界盃動向的使用者為研究對象,共得有效樣本數386份,所得資料經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論如下: 一、Facebook世界盃動向使用者大多為大學暨研究所的男性學生及上班族為主要使用 者,多數為使用Facebook超過四年,每天至少使用1~2小時的重度使用者,且「非常喜歡」世界盃足球賽。 二、Facebook世界盃動向使用者於各構面都屬中上程度的感受。 三、對世界盃足球賽的喜好程度在網站品質、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態度以及行為意圖有顯著的差異,對世界盃喜好的程度是重要的人口背景變項。 四、Facebook世界盃動向行為意圖模式是成立的,各相對應構面皆呈現正向影響。 基於上述結果,建議社群平台可利用定期廣告露出培養運動迷對這類粉絲專頁的熟悉度,並與國內外的運動賽會結合,維繫與運動迷的關係,且利用使用者的點擊與瀏覽習慣,找到目標受眾。而針對未來研究,建議可針對不同社群平台作為研究對象,並且以不同的變項如品牌意識、娛樂性等作為外部變項。Item Facebook~低成本航空的操盤手(2017) 江佩書; Chiang, Pei-Shu2015年有35億人口搭乘飛機,其中將近有28%的人選擇搭乘低成本航空。根據各種資料的顯示,低成本航空在未來的市場將會繼續擴大。反觀台灣本土經營的低成本航空,卻似乎沒有隨著這一波的趨勢發展,反而面臨著經營不善的困境。台灣的消費者對於低成本航空的經營模式似乎還不熟悉和理解。因此本研究從Skytrax所評選為全球和亞洲區最佳低成本航空裡面,挑選9家低成本航空和台灣虎航做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採質性研究,針對這10家低成本航空於2016年12月1日到2017年3月31日在FB/微博上的文章進行內容分析,共1502篇文章。彙總分析Facebook粉絲專頁的訊息內容,並且進行兩組焦點團體訪談,一組是有低成本航空搭乘經驗,另一組則無。發現消費者在Facebook的反應為下,「機票折扣資訊與推廣」所獲得的「按讚」或是「分享」最多,留言數最多的則以「與粉絲互動(活動/遊戲/問題)」。透過焦點訪談分析後,發現機票便宜的貼文訊息讓消費者有購買動機。其他類型的貼文訊息對於購買機票行為,對消費者未產生直接的影響性。建議低成本航空業者可以在Facebook的經營上面,可以針對不同經驗值的粉絲,提出更客製化的貼文,讓粉絲與航空業者能有更緊密的互動。Item Facebook運動品牌粉絲團使用者網路口碑、運動產品涉入與購買決策關係之研究(2011) 游鎮嘉; Chen-Chia, Yu本研究旨在探討Facebook運動品牌粉絲團使用者對網路口碑、運動產品涉入與購買決策之影響關係。以瀏覽過Facebook運動品牌粉絲團上的運動產品評論之使用者為研究對象,於2011年3月23日至4月23日透過網路問卷形式發放450份,有效問卷共404份,以瞭解使用者於網路口碑、運動產品涉入與購買決策之現況,並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Facebook運動品牌粉絲團使用者以17至24歲的男性學生為主要族群,教育程度以大專校院為主,多為Facebook高度使用者,每次使用Facebook運動品牌粉絲團時間僅在30分鐘以內。 二、Facebook運動品牌粉絲團使用者於網路口碑、運動產品涉入與購買決策知覺程度皆在「普通」至「同意」之間,屬於中等以上程度。 三、Facebook運動品牌粉絲團使用者之性別、使用Facebook運動品牌粉絲團目的、評論頻率與時間,會影響其網路口碑知覺程度。 四、Facebook運動品牌粉絲團使用者之性別、教育程度、使用Facebook運動品牌粉絲團目的、評論頻率與時間,會影響運動產品涉入知覺程度。 五、Facebook運動品牌粉絲團使用者之使用Facebook運動品牌粉絲團目的,會影響其對購買決策知覺程度。 六、Facebook運動品牌粉絲團使用者網路口碑、運動產品涉入對購買決策具有解釋力。 基於上述結論,建議粉絲團經營者應依據人口背景變項之特性,設計規畫能引起使用者注意的運動產品廣告資訊,並且試圖找出高度忠誠消費者或意見領袖,以提升網路口碑傳播效果;而若欲提升使用者黏性,應增加粉絲團頁面運動產品與運動員訊息的豐富性,開發創新的應用程式,且積極回應使用者的產品評論或問題,提升互動品質;再者,應設法將使用者由中等程度涉入,轉換為對運動產品高度涉入,以提升運動產品銷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