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生育光線對離心收縮誘發肌肉疼痛、位置復位覺與關節釋放角度恢復之影響
    (2020) 鄭立夫; Cheng, Li-Fu
    背景:我們一生當中都有進行運動之後,誘發延遲性肌肉疼痛 (DOMS) 的經驗。近期文獻提出生育光線 (GR) 照射可能可以作為消除DOMS的方式。然而,目前沒有研究探討GR對上肢肌群在運動後引起DOMS的恢復效果。目的:探討人體肘屈肌群 (EF) 在一回合最大離心收縮 (EC) 之後,進行連續三天GR治療,能否有減緩DOMS、加速位置復位覺及關節釋放角度的恢復功效。 方法:20名女子足球員隨機分派至實驗組 (Exp;n = 10) 和控制組 (Con;n = 10)。以單側EF進行一回合72次最大等速 (30o/s) EC。Exp與Con組在EC後,接受連續三天的GR (Exp組) 或是不含GR射線 (Con組) 的燈具治療,並在EC前、EC後第1、2、3天,分別進行DOMS、位置復位覺 (PS)、關節釋放角度 (JRA)、位置復位覺–負重 (PS-L)、關節釋放角度-負重 (JRA-L) 等測驗。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不同兩組之間依變項的變化。 結果:Exp組在EC後DOMS誘發程度明顯低於Con組 (p< .05)。Exp組PS、PS-L、JRA以及JRA-L在EC後第1-3天的變化程度皆顯著低於Con組 (p < .05)。 結論:本研究結果顯示,GR治療能有效降低DOMS誘發程度、PS及JRA的失調狀況。因此,GR介入可能可以做為上肢肌群在運動誘發DOMS時,減緩DOMS、加速PS及JRA恢復的方式之一。
  • Item
    長期攝取糙米對高中排球員抗氧化能力之影響
    (2016) 林靜怡; Lin, Ching-I
    目前常見的維生素增補劑(如維生素E、C與β-胡蘿蔔素)不乏出現在抗氧化與降低肌肉損傷的研究當中,但對於長期食用具有抗氧化食品對於抗氧化能力影響尚不清楚。目的:探討長期食用糙米對於高中女子排球運動員的總抗氧化能力與肌肉損傷之影響。方法:招募兩支高中女子甲組排球隊,各11位隊員,一組以糙米為主食的球隊(糙米組),且已經連續以糙米為主食一~三年;另一組為無食用糙米的球隊(對照組)。兩組各別進行為期五天的平日訓練,每天上下午各三小時與晨操一小時半的輕度體能運動,結束五天訓練後完整休息24小時。第一天開始訓練前進行第一次抽血 (pre),第五天訓練後立即進行第二次抽血 (pt0),休息24小時後第三次抽血 (pt24h)。每一血液樣本均檢測總抗氧化狀態 (TAC)、肌酸激酶 (CK)、乳酸脫氫酶 (LDH),並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考驗糙米組與對照組之差異。結果:兩組分別在TAS、CK與LDH皆無交互作用;在各組內三個採血點間有顯著差異:TAC pt0顯著高於pre (p<.05); pre顯著高於pt24h (p<.05)。在CK與LDH中,pt0與pt24h皆顯著高於pre (p<.05)。結論:長期食用糙米主食無法明顯提升球員的總抗氧化能力,推論平日食用量無法如增補抗氧化劑一樣在生理上有立即性的影響,亦可能與糙米中米糠層之植酸鈣鎂影響鐵質與鈣質吸收影響所致,則有待日後再繼續探討。
  • Item
    下坡跑與離心阻力運動對脂締素及脈波傳導速率之影響
    (2012) 黃君秦; Chun-Chin Huang
    背景: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問題與日俱增,脈波傳導速率 (pulse wave velocity, PWV) 及脂締素 (adiponectin) 皆是臨床上用以預測心臟血管疾病的指標,同時脂締素於人體中具有抗發炎及減緩動脈粥狀硬化等作用,然而離心運動所誘發之發炎反應是否會改變脂締素濃度並且影響脈波傳導速率,以及脂締素與 PWV 的關係仍需進一步釐清。目的:探討單次下坡跑與離心阻力運動對脂締素及PWV的影響,以及了解脂締素與 PWV 之相關。方法:招募18名自願參與的健康男性為研究對象,並隨機分派至下坡跑組(EE組;n=9)與離心阻力運動組(RE組;n=9),正式實驗前EE組需在跑步機上進行攝氧峰值 (VO2peak) 測驗;RE組則在斜式腿部推舉機接受下肢最大肌肉力量 (1RM) 測驗。接著讓EE組在跑步機上以75% VO2peak的強度進行一次30分鐘的下坡跑 (-10°) ;RE組則在斜式腿部推舉機上以120% 1RM 強度進行離心阻力運動(每組反覆次數6次,共計10組)。兩組別在運動前、運動後90分鐘、24及48小時檢測 PWV 與血清脂締素、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ese, CK) 及C反應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 濃度。結果:下坡跑與離心阻力運動組之平均CK值於運動後各時間點均顯著高於運動前 (p<.05),同時,平均PWV也於運動後24 (5.47 ± 0.59 m/s) 及48 (5.44 ± 0.68 m/s) 小時顯著高於運動前 (5.18 ± 0.47 m/s) (p<.05),但脂締素及CRP 濃度皆無顯著改變 (p>.05);而 PWV 與脂締素濃度變化量在運動後90分鐘呈顯著負相關 (r= -.501) (p<.05)。兩組別在所有依變項上,於不同時間點均無顯著差異 (p>.05)。結論: 單次下坡跑與離心阻力運動皆會引發肌肉損傷及動脈硬化指標─脈波傳導速率的顯著提升,但不會造成脂締素濃度的改變;因此從事下坡跑與離心阻力運動將可能導致短暫性中心動脈的發炎,而其途徑或許與脂締素無直接關係。
  • Item
    不同強度動態恢復對損傷肌肉之功能及跑步經濟性的影響
    (2005) 吳家慶; Chia-Ching Wu
    不同強度動態恢復對損傷肌肉之功能及跑步經濟性的影響 研 究 生:吳家慶 2005年6月 指導教授:謝伸裕 中文摘要 背景:當激烈運動後,在肌肉有酸痛及損傷的情形下,是否應該繼續從事運動?關於這個問題,現有文獻尚未有完整的論述。有許多運動員在肌肉損傷及酸痛的情況下仍然會繼續運動,而過去的文獻只有探討讓損傷的肌肉繼續運動,是否會加重受傷情形或者會增進肌肉功能的恢復。對於耐力性運動項目,肌肉功能不應是被考量的唯一指標,與耐力表現具有高度相關的跑步經濟性也應一併討論。目的:在探討肌肉損傷後從事6天不同強度的動態恢復活動(50%、60%、70% VO2max),對肌肉功能恢復及跑步經濟性的影響。方法:本研究以40名自願參加本實驗之大學體育相關科系學生(男性32人;女性8人)為受試對象。受試者先接受VO2max及跑步經濟性測驗後,再將受試者隨機分派E50組(50% VO2max;n=10;♂=8、♀=2)、E60組(60% VO2max;n=10;♂=8、♀=2)、E70組(70% VO2max;n=10;♂=8、♀=2)、CON組(控制組;n=10;♂=8、♀=2)。之後讓受試者在跑步機上以70% VO2max 的強度進行一次30分鐘的下坡跑(-15%),來誘發股四頭肌產生肌肉損傷。在下坡跑後第1-6天期間,分別以不同的強度進行每天30分鐘的跑步運動。各組在下坡跑前、後第0-7天接受肌肉酸痛及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MVC)測量;各組在下坡跑前、後第1、3、5、7天抽血檢驗肌酸激酉每(CK)、乳酸脫氫酉每(LDH)活性;各組在下坡跑後第2、5、7天接受跑步經濟性測驗。結果:在下坡跑後第4-7天,CON組、E50組這兩組的MVC恢復情形顯著高於E70組 (p<.05)。在下坡跑後第7天的跑步經濟性測驗中,E50組顯著優於CON組、E70組這兩組 (p<.05)。在CK、LDH、肌肉酸痛指數等指標上,不同四組在不同時間點上均無顯著差異 (p>.05)。結論:1.最大肌力值若要儘速恢復,採用完全休息或中強度的動態恢復(約50﹪VO2max),是較好的選擇。越高的動態恢復強度,越會延緩MVC的恢復時程。2.過高的動態恢復強度(70% VO2max)或不做動態恢復的處理方式,則對跑步經濟性有不利的影響。3.同時考量跑步經濟性及MVC恢復情形因素,則中強度的動態恢復(50% VO2max)比不從事動態恢復和高強度動態恢復來得好。 關鍵詞:動態恢復、肌肉損傷、跑步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