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發展慣性感測器監控跑步下肢勁度的量測方法(2024) 謝曜光; Hsieh, Yao-Kuang前言:下肢勁度對於長距離跑步運動而言是一項重要的生物力學參數。過程中跑者可以透過調整跑姿及步態來改變下肢勁度,若能保持較高的下肢勁度,有利於減少能量消耗。然而目前可穿戴式裝置所量測的跑步力學參數多數無法反映跑步效率。目的:本研究欲透過慣性感測器發展評估跑步下肢勁度的量測方法。方法:招募 20 名業餘跑者,於力板上以固定速度慢跑,並在跑者身上黏貼光點及配戴一顆慣性感測器於骶骨進行資料收集。兩儀器計算結果以皮爾森績差相關檢驗,並以配對t檢定比較差異,後續計算不同速度下的誤差及建立線性迴歸方程式修正偏差。結果:兩儀器間所有參數皆達顯著高度相關,觸地時間 (contact time, CT) r= .908;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 (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 peak, vGRF peak) r= .953;垂直位移 (Δy) r= .814;腿部壓縮量 (ΔL) r= .804;垂直勁度 (vertical stiffness, Kvert) r= .738;腿部勁度 (leg stiffness, Kleg) r= .732。均方根誤差顯示出小的誤差CT = .016 sec;vGRF peak = 88.960 N;Δy = .006 m;ΔL = .014 m,Kvert = 2.988 N/m;Kleg = 1.312 N/m。並且透過布萊特奧特曼圖發現CT (bias= -.042 sec)、Δy (bias= -.001 m) 及ΔL (bias= -.028 m) 有低估的情形,而vGRF peak (bias= 36.408 N)、Kvert (bias= 1.262 N/m) 及Kleg (bias= 2.845 N/m) 則呈現高估。透過迴歸方程式修正後,CT (bias= 0 sec)、vGRF prak (bias= .071 N)、Δy (bias= 0 m)、ΔL (bias= .001 m)、Kvert (bias= -.083 N/m) 及Kleg (bias= -.022 N/m)。結論:本次研究發現IMU量測結果與實驗室儀器有相似之趨勢,或許可以做為室外量測的替代工具,提供更符合真實情境及豐富的資訊給跑者及教練,作為調整跑步策略及訓練安排的依據。Item 不同強度動態恢復對損傷肌肉之功能及跑步經濟性的影響(2005) 吳家慶; Chia-Ching Wu不同強度動態恢復對損傷肌肉之功能及跑步經濟性的影響 研 究 生:吳家慶 2005年6月 指導教授:謝伸裕 中文摘要 背景:當激烈運動後,在肌肉有酸痛及損傷的情形下,是否應該繼續從事運動?關於這個問題,現有文獻尚未有完整的論述。有許多運動員在肌肉損傷及酸痛的情況下仍然會繼續運動,而過去的文獻只有探討讓損傷的肌肉繼續運動,是否會加重受傷情形或者會增進肌肉功能的恢復。對於耐力性運動項目,肌肉功能不應是被考量的唯一指標,與耐力表現具有高度相關的跑步經濟性也應一併討論。目的:在探討肌肉損傷後從事6天不同強度的動態恢復活動(50%、60%、70% VO2max),對肌肉功能恢復及跑步經濟性的影響。方法:本研究以40名自願參加本實驗之大學體育相關科系學生(男性32人;女性8人)為受試對象。受試者先接受VO2max及跑步經濟性測驗後,再將受試者隨機分派E50組(50% VO2max;n=10;♂=8、♀=2)、E60組(60% VO2max;n=10;♂=8、♀=2)、E70組(70% VO2max;n=10;♂=8、♀=2)、CON組(控制組;n=10;♂=8、♀=2)。之後讓受試者在跑步機上以70% VO2max 的強度進行一次30分鐘的下坡跑(-15%),來誘發股四頭肌產生肌肉損傷。在下坡跑後第1-6天期間,分別以不同的強度進行每天30分鐘的跑步運動。各組在下坡跑前、後第0-7天接受肌肉酸痛及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MVC)測量;各組在下坡跑前、後第1、3、5、7天抽血檢驗肌酸激酉每(CK)、乳酸脫氫酉每(LDH)活性;各組在下坡跑後第2、5、7天接受跑步經濟性測驗。結果:在下坡跑後第4-7天,CON組、E50組這兩組的MVC恢復情形顯著高於E70組 (p<.05)。在下坡跑後第7天的跑步經濟性測驗中,E50組顯著優於CON組、E70組這兩組 (p<.05)。在CK、LDH、肌肉酸痛指數等指標上,不同四組在不同時間點上均無顯著差異 (p>.05)。結論:1.最大肌力值若要儘速恢復,採用完全休息或中強度的動態恢復(約50﹪VO2max),是較好的選擇。越高的動態恢復強度,越會延緩MVC的恢復時程。2.過高的動態恢復強度(70% VO2max)或不做動態恢復的處理方式,則對跑步經濟性有不利的影響。3.同時考量跑步經濟性及MVC恢復情形因素,則中強度的動態恢復(50% VO2max)比不從事動態恢復和高強度動態恢復來得好。 關鍵詞:動態恢復、肌肉損傷、跑步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