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職業網球選手Djokovic與Federer對戰各階段得分之比較研究
    (2012) 黃僅喻; Huang Chin-Yu
    前言:在2011年表現最突出的表現人物Novak Djokovic(喬柯維奇)在硬地球場上連續獲勝Roger Federer四次的選手,並在2011年登上世界第一的選手。目的:主要探討Djokovic在2011年與2010年在發球局、接發球局、保發球局、破發球局及關鍵分表現比較各階段得分比較研究。方法:觀看統計2010年與2011年兩年Djokovic對戰Federer在硬地的比賽,以分析兩年對戰在發球局與接發球局各階段得分比較研究。結果:(一)、在發球直接得分率從2010年22%增加到2011年29%有很明顯的提升:Federer在前三拍失分從26%增加到24%。(二)、在接發球局Djokovic回擊帶入對抽由2010年16%增加到了2011年24%:Federer接發失誤從29%增加到34%。(三)、Djokovic保發球局平均發球直接得分1分到2011年提升到1.3分,Federer保發球局平均發球直接得分2010年1.2分到2011年下滑到1.3分。(四)、Djokovic發球面臨破發點時發球直接得分在2010年2到2011年增加到9,Djokovic接發球面臨破發點時降低回擊失誤的方式來增加回擊成功率。結論:(一)、頂尖選手對戰中發球直接得分占了很大勝負關鍵,贏球要有更強勢更精準的發球,讓發球後減少接拍次數與增加成功率。(二)、接發球要有能持續回擊對方發球的能力,不僅是提升回擊成功率還要增加回擊時候的效果,讓對手無發在發球後容易搶到優勢。(三)、Djokovic在面對Federer時每局的發球直接得分有1分才能保住發球局, Federer在面對Djokovic時每局的發球直接得分有1.2分才能保住發球局。
  • Item
    從納達爾與費德勒對戰比賽中探討頂尖網球選手的得分優勢
    (2011) 謝侑達; Shieh,Yu-Da
    前言:現今職業網壇中,目前最傑出的兩位人物納達爾(Rafael Nadal)與費德爾(Roger Ferder)的對戰是被公認為網球史上最偉大的對決,兩人也是史上唯一能夠連續5年年終世界排名保持於前二名的選手。目的:主要探討兩位選手在不同球場(硬地、草地、紅土)比賽發球局中平均每局各階段得分表現之得分差異之能力。方法:是以收集兩位選手在2005到2009年所有對戰比賽,共18場,根據不同特性球場已每局、每分為研究樣本,分析兩位選手在發球局中的各階段得分表現。結果:(一)、兩位選手在所有比賽整體表現中,發球局平均每局得分的順序表現有發球直接得分、發球後三拍內得分與四拍後得分,而費德勒與納達爾分別為(1.48分、1.98分、0.34分)以及(1.18分、2.06分、0.75分)。(二)、兩位選手在不同場地得分的順序表現,草地球場費德勒(2.11分、1.56分、0.25分),納達爾(1.53分、2.18分、0.47分),硬地球場費德勒(1.52分、1.95分、0.32分),納達爾(1.17分、2.09分、0.59分),紅土球場費德勒(1.17分、2.19分、0.4分),納達爾(1.04分、1.99分、0.96分)。(三)、兩位選手在保住發球局得分的順序表現,費德勒(1.73分、2.23分、0.39分),納達爾(1.34分、2.29分、0.78分),而在被破發球局,費德勒(0.68分、1.14分、0.21分),納達爾(0.58分、1.17分、0.61分)。結論:(一) 、在所有比賽整體表現中,發球局平均每局得分其中前兩項總和兩位選手都超過三分以上,四拍後都在一分以下。(二)、在不同場地得分比率雖有不同,但是得分仍集中在發球直接得分與發球後三拍內得分,即使在紅土場地,兩位選手也都超過三分以上,四拍後得分納達爾提升到0.96但能在一分以下。(三)、在保住發球局中兩位選手發球直接得分與三拍內得分平均得分為3.8分,但是在被破發球局中兩位選手下滑到只剩兩分左右與保發球局中差異為費德勒2.14分、納達爾1.88分。
  • Item
    羽球正拍與反拍發球之生物力學分析
    (2010) 王露敏; Lu-Miin WANG
    本研究以八名大專男子甲組羽球選手(年齡19.63±1.5歲、175.25±6.32公分、體重66.75±4.77公斤、球齡9.38±1.19年)為對象,分析羽球正、反拍發球時的生物力學變數,以瞭解正、反拍發球的力學機轉與特性。利用Biovision 生物訊號擷取系統(1000Hz)收集受試者持拍側上肢11處肌群的表面肌電訊號,透過AcqKnowledge 3.9.1分析軟體計算肌電參數,同步使用10部Vicon MX-13 system紅外線攝影機(250Hz)擷取受試者的運動學訊號。以無母數弗里曼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來考驗三種不同球路的肌電與運動學參數的差異情形,並以Excel軟體進行事後比較的計算。以無母數魏克遜配對符號等級檢定,考驗正拍與反拍發球之各項參數的差異情形,顯著水準定為α= .05。經研究發現反拍發球有較高的擊球高度、較短的揮拍距離、較快的揮拍時間與較難判斷球路種類的引拍與揮拍動作,因較不易遭對手識破球路,因此突擊的能力較佳,發球後較易掌握主動進攻的優勢。在發平快球與高遠球等高速揮拍動作時,肱三頭肌與後三角肌有較大的肌電訊號產生。依據本研究的結果,建議羽球選手在比賽時使用反拍發球,以提升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