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兒茶素和咖啡因攝取對單次運動脂質代謝與能量消耗的影響
    (2010) 吳祥聖; Hsiang-Sheng Wu
    目的:探討不同處理方式的兒茶素 (EGCG) 和咖啡因 (CAF) 攝取對運動能量消耗與脂質代謝的影響。方法:選取12名健康的大專男性 (年齡:24.6 ± 1.3yrs;身高:175.4 ± 4.5cm;體重:72.9 ± 9.6 kg) ,依平衡次序、重複量數方式在攝取EGCG + CAF、EGCG、CAF和安慰劑(CON) 後,給予固定 65 ± 5 % 最大保留心跳率 (% HRR) 強度的固定速率有氧運動30分鐘,安靜期、運動期和恢復期全程觀察心跳率、攝氧量和血液生化值。結果: 運動期的呼吸交換率在EGCG + CAF (0.82 ± 0.03) 顯著小於EGCG (0.84 ± 0.03) 、CAF (0.84 ± 0.02) 和CON (0.84 ± 0.03) (p< .05) ;而運動期脂質代謝率EGCG + CAF (36.8 ± 7.5 KJ/min) 顯著大於EGCG (32.4 ± 7.1 KJ/min) 、CAF (31.7 ± 6.4 KJ/min) 和CON (30.9 ± 7.8 KJ/min) (p < .05)。恢復期運動後過攝氧量EGCG + CAF (59.49 ± 23.94 ml) 顯著大於EGCG (46.23 ± 15.62 ml) 、CAF (44.96 ± 23.28 ml) 和CON (41.52 ± 18.72 ml) ( p < .05) 。而恢復期甘油濃度EGCG + CAF (209.93 ± 104.34μmol/l) 和CAF (186.78 ± 77.87μmol/l) 顯著高於CON (134.39 ± 79.13μmol/l) (p < .05)。結論:同時攝取EGCG + CAF對運動可提升的脂質代謝與能量消耗,且CAF是提升恢復期脂質代謝的主要物質。對於想減重者除了規律運動的養成外,可搭配一些增補劑來提升更多的脂質代謝和能量消耗。
  • Item
    beta-丙胺酸增補對下坡跑運動後肌肉損傷之影響
    (2016) 王建睎; Wang, Jian-Xi
    背景:否能藉由營養增補劑來減緩運動誘發肌肉損傷 (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EIMD) 的程度,以期達到促進生理恢復及維持後續的運動訓練是近年來重要的研究議題之一。其中,beta-丙胺酸的增補已被發現能減緩運動時自由基的提升,是否能進一步降低運動時肌肉組織的損傷,目前尚無研究針對beta-丙胺酸增補與運動誘發肌肉損傷的關係進行探討。目的:探討四週的beta-丙胺酸增補對下坡跑運動後肌肉損傷的影響。方法:16名男性大專體育科系學生,依最大攝氧量 (VO2max) 表現進行配對分組:beta-丙胺酸組 (beta-丙胺酸錠劑) 與安慰劑組 (纖維素錠劑),並以雙盲實驗設計進行增補,每日攝取三次 (共4.8克) 並持續增補四週後,進行30分鐘強度為70% VO2max的下坡跑運動 (-15%)。參與者在下坡跑運動後仍持續增補3天,並於運動前30分鐘、運動後第48和72小時進行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 CK)、最大等長肌力 (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 MVIC)、主動關節活動度 (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 與肌肉痠痛 (muscle soreness, MS) 的檢測。另外,在運動前30分鐘及運動後第24小時檢測氧化傷害指標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 MDA) 的濃度。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下坡跑運動後兩組別之CK、MS於運動後第48小時皆顯著的增加,而MVIC與AROM則顯著降低。此外,beta-丙胺酸組之CK於運動後第72小時 (200 ± 79.03 U/L) 顯著低於安慰劑組 (503.17 ± 289.33 U/L, p< .05);AROM於運動後第48與72小時 (111.88 ± 1.94 度、122.19 ± 3.67 度) 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103.44 ± 7.28度、109.3 ± 5.65度)。然而,在所有時間點上,MVIC與MS的恢復情形,以及MDA的反應,兩組別間並沒有達顯著差異。結論:四週的beta-丙胺酸增補可能有減緩下坡跑運動後肌肉損傷的效益,特別是降低CK與維持AROM,但在MDA與MS和MVIC上則沒有顯著的效益。 關鍵詞:肌肽、離心運動、肌酸激酶、氧化傷害、增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