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書風研究
dc.contributor | 王北岳 | zh_TW |
dc.contributor | Wang, Bei Yue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鄭元惠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Zheng, Yuan Hui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20-12-10T02:24:31Z | |
dc.date.available | 2003-07-01 | |
dc.date.available | 2020-12-10T02:24:31Z | |
dc.date.issued | 1995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傅山書論書風,極具創新意味;然而與傳統之間又有著不可分割的臍帶關係。本論文即以傅山書風為題,嘗試解析這一位晚明書家,如何面對傳統│創新此一課題,同時更進一步探討其所謂﹁創新﹂之深意為何;此一精神在其書作中,又以如何的方式體現出來。 由﹁四寧四毋││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開始,我們層層討論傅山的論書文字,推敲其書學的最高理想乃在於傳達一種真率、自然而非人工巧飾的美。在此理想下,人的個性自然流露││不同的個性遂完成其各自之創新。就傅山而言,﹁拙﹂此一風格形態最能傳達其性格特質;而最具﹁拙趣﹂的篆隸書體,也成為傅山創作其他書體時的最佳參考架構。 由書作之比對為切入面,將傅山放入縱向書法傳統中,我們比較傅山和其臨習的古代典範作品間的關係,觀察他的臨習特質和發展。並將他放置於晚明的橫向時空中,比較其代表性書作││連綿草書風和其他晚明書家作品間的異同。同時由傅山可確定年款的作品,尋繹其一生書風發展演變的軌跡。凡此種種,在在呈現出傅山崇尚真率、自然與表達自我個性的特質。 傅山的書法風格形式,隨著他的謝世,在清代似乎戛然而止,未得進一步發展;但他﹁取拙﹂的書法美學觀和對篆隸書體的重新發現與提倡卻對清代揚州八怪和碑學書法產生極大的影響。而﹁取拙﹂書法美學觀背後所流露出來的天機、自然和富於生命力的特質,更對現代的我們,有著不可言喻的啟示。也由於追求率意、不羈的特性,傅山的風格形式,並不十分完美,然而這稍帶不完美的形式,卻正最貼合傅山的書學精神。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美術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83NTNU223301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83NTNU2233011%2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4029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title | 傅山書風研究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