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蘭嶼 - 藍與綠的交響曲

dc.contributor江明賢 教授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簡蘭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0-12-10T04:12:44Z
dc.date.available2006-8-24
dc.date.available2020-12-10T04:12:44Z
dc.date.issued2006
dc.description.abstract試圖以創作及攝影等方式,表達對蘭嶼這片土地的人文景物的關懷,並在現代化與原始之間的意義做一個深刻的省思;記錄自己的蘭嶼寫生之旅並透過自己的創作做一次反省與檢討:在創作的過程中,得到來自大自然及原住民部落的養分,同時反省自己所回饋的是尊重或是破壞。 在表現技法上,以寫生旅行的形式進行直接的寫生以及間接的寫生,因此也同時運用了許多的寫真照片,並在文物快速消失的現代,在文獻上進行蒐集及探討,在紀錄的同時,不只以外在形的紀錄,也希望能有內在情意的表達;不拘泥具象與抽象之間,期盼能同時表達出心中無限的創作空間,也能從具體觀察萬物中得到啟發,不致流入偏頗,同時也能對自己的理想有一許堅持。 在觀察記錄的同時,對無可避免的觀光化進行時空上的比較,大自然需要漫長的時間所培育出來的人文環境,極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中消失殆盡,忙碌的現代人視蘭嶼為休憩場所,消費這些大自然以及原始部落的資源,以滿足好奇心,同時無可避免的將經濟活動帶入蘭嶼,造成原始部落的觀光化;一方面讚嘆它的美麗,一方面將核能廢料送往蘭嶼儲藏,如同在欣賞美麗風景的同時,腳下正好踩著這美麗的風景。 無論如何,客觀地來說,現代化發展的腳步是一直持續的,也並非全然地帶來破壞,所有的互動所發生的影響也非一時間所能全然顯現。本次研究的主題內容暗喻大自然中美麗的藍色與綠色,在這後現代的多元社會中,有它象徵的意識型態,無論是政治上或是在人們的心中他們都存在著某種象徵意義,此次展出以寫生作為出發點,期許能透過造景進而寫景,寫出自己心中的風景;或許是一種理想,但期許能有一些堅持,真誠面對自己,轉化吸收的資訊;一如我們成長的土地,無懼外在的轉變,一一轉化成為自己獨特的人文精神。 在研究所期間,有幸在江明賢老師容納百川的精神下,受教於江老師,以及受到許多老師深刻教導的影響,深覺受益良多,今後如能有一許所成,皆要感謝老師的教導;同時更要發自深省,努力不懈提升自己,朝自己的理想邁進。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美術學系zh_TW
dc.identifierGN0591603022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591603022%22.&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5097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蘭嶼zh_TW
dc.subject水墨zh_TW
dc.subject風景zh_TW
dc.subject墨彩zh_TW
dc.subject寫生zh_TW
dc.title印象.蘭嶼 - 藍與綠的交響曲zh_TW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5 of 6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59160302201.pdf
Size:
335.75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59160302202.pdf
Size:
4.37 M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59160302203.pdf
Size:
300.65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59160302204.pdf
Size:
1005.91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59160302205.pdf
Size:
300.45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