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周學政"
Now showing 1 - 20 of 4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Google Earth在國中區域地理教材的設計與應用---以中國地理為例(2009) 張程昭; Chang Cheng Chao【論文摘要】近年來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網路環境的蓬勃帶動了數位學習的發展,運用大量的地圖資訊、新電腦科技、多媒體、網路平台、互動式學習等進行地理教學已為當前的重要趨勢,而Google Earth的出現則提供了一個新的學習;一個免費且簡單的平台應用工具。它是一個地圖的蒐尋網站、一套以3D遙測衛星影像方式呈現地表全貌之地圖軟體,它輕易地以不同角度來瀏覽地形與景觀;它亦提供了API之開發功能,透過KML語法加以建置主題導向的GIS服務,不但可應用在各層面,對於地理教育深具潛力;在地理教學上可謂一大創舉。將Google Earth融入國中地理教學教材中,可達到四個教學目的: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2.為地理課堂提供豐富的教材;3.提供多元的課外學習資源;4.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本研究旨在探討Google Earth在國中地理科教材的設計與應用,以國中區域地理做相關研究。首先針對國中地理教師使用Google Earth輔助教學做調查,進行問卷與質性訪談,據以驗證研究者所設計的課程內容之可行性,做為教材設計之參考。其次編製教案針對學生實施實驗教學,在教學後透過學生課後問卷、總結性評量及學生深度訪談,評估學生學習成果與滿意度,以做為未來實施Google Earth輔助地理教材設計的努力方向。本研究根據資料分析,導出下述結果:一、國中地理教師對於Google Earth應用於國中地理輔助教學的態度和意見,大多持正面肯定的看法。二、對於Google Earth應用於國中地理輔助教學的學習成果與滿意度調查結果分析如下:(一)學習成果部份:進行實驗教學因受限於上課時間的壓力,課後測驗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並無顯著差異,倘教學時間拉長,也許會有不同的結果。(二)滿意度部份:1.由學生課後問卷統計結果得知學生認為以Google Earth教學對地理概念學習的助益程度持肯定與正向反應。2.由學生開放性問卷與深度訪談結果顯示,以Google Earth輔助地理教學學生接受意願強,滿意度高。三、Google Earth輔助地理教學的設計原則: (一)空間知識: 1.格線功能:用以辨別方向並有助於教導經緯線與絕對位置的概念。 2.尺規功能:可直接量測任意兩點間距離,使距離的概念更為具體化。 3.日光控制模式功能:可呈現晝夜的變化,讓晝夜的更替更加具像化。 (二)空間關係:1.疊圖:同時呈現Google Earth的立體地貌與套疊的主題地圖間的關聯性,可以幫助了解不同地理要素間的因果關係。2.衛星影像:比較不同比例尺下的影像所呈現的地理現象與意義,及轉換不同視角選取最佳的衛星影像,讓學生思考空間的關聯性。(三)人地關係:1.照片:可用Google Earth定位的照片或自行新增並調整之。2.圖層:Google Earth的圖層內容基底是衛星影像圖,可豐富教學。3.歷史圖像:歷史圖像功能呈現出今昔衛星影像,可協助學生習得環境變遷的概念。Item 中古汽車零件業之地理研究—以臺北市赤峰街為例(2015) 王佳雯; Wang, Chia-Wen本文以臺北市赤峰街為例,說明中古汽車零件的供給端與消費端是如何串連起來;透過資料分析、環境觀察、深度訪談,試圖發掘中古汽車零件相關業者之間的關係以及運作過程,了解中古汽車零件業的特質。研究聚焦於中古汽車零件買賣、赤峰街發展,具體包括:了解中古汽車零件買賣流程、分析赤峰街中古汽車零件業發展、探討赤峰街中古汽車零件業者的社會網絡。 中古汽車零件從廢棄車輛拆解下來後,經過仲介商的轉手買賣、材料行的翻修整理,再透過汽車維修廠重新裝到另一台車上,這中間的過程除了零件在不同業者間的流通外,訊息的傳遞更是關鍵。而赤峰街因位於承德路五金類聚集區、北淡線鐵路雙連站的地利之便而興起,萬大計畫使得中古汽車材料行往赤峰街集中,後捷運通車、都更計畫、經營模式改變等因素,使得赤峰街的材料行轉變、擴散至郊區。除了位置因素、政策影響外,零件的流通以及業者的社會關係所構築而成的社會網絡更是赤峰街中古汽車零件業發展的要素,剖析網絡內部發現材料行業者、仲介商內部的橫向聯繫程度差異大,而中古汽車零件買賣的上中下游業者其縱向聯繫較為緊密。而網絡也導致了技術的擴散、材料行買賣的優勢以及仲介商的弱化。 中古汽車零件業由店面小、集中轉變成店面倉庫合併、面積變大且分布空間擴散,從早期的空間聚集變成現今的關係聚集,社會網絡提供的資源使業者的經營彈性擴大,經營規模擴大為目前中古汽車零件業的趨勢。Item 中學地理教科書地名資料庫與Web Service建立之研究(2010) 廖建森為了提升目前地理教科書地名資料的可尋性,本研究以現行國內各版本的中學地理教科書的地圖內的地名為資料來源,建立具地理座標與中英地名對照的中學地理科的地名資料庫,並結合Web Service技術,來實現地名資料的查詢與分享。採用KML為地名資料的分享格式,因KML能夠適合展現大量地名,並結合資料庫與適量載入地名,也能優先載入重要地名,而KML在Google Earth上有良好的展示效果,也能在其他地理資訊軟體上使用。 此外,以收集的地名譯名資料的所見之歧異來討論地理教科書地名譯名的相關問題,而各版本中學地理科教科書地名譯名仍有部分是一地多譯名或與國立編譯館公告譯名相異。各版本教科書商、作者群、審查委員與國立編譯館應設法改善中學地理科的地名譯名使用上的統一。Item 中小學生應用遙測影像能力之研究(2000/08-2001/07) 周學政Item 主題地圖DIY--Microsoft Map的使用(教育部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2001-07-01) 周學政Item 交通大數據分析以公車動態資料為例(2022) 蔡承晏; Cai, Cheng-Yan一般大眾運輸動態饋給規格(General Transit Feed Specification,GTFS)制定了各類型的大眾交通運輸數據的資料格式,內容包含:停靠的站點、營運的路徑、行進的順序以及時刻表等資訊,透過統一的格式,使資料能夠互通使用。國內也有公共運輸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臺(Public Transport Data eXchange,PTX),與其他運輸平台,共同建立格式統一、標準化之資料模型包括:航空、鐵路、公車、自行車等項目,累積了大量的交通運輸資料。然而,目前對於公車動態資料的相關研究甚少。本研究以供給層面探討大眾運輸系統的可及性現況,並利用軌道運輸及公車運輸具有固定的停靠點、行駛路線以及班次之特性,由公車動態資料拓展至大眾交通運輸資料建立以及分析系統開發,設計一套可供交通可及性分析資料架構,經過本研究所建立之清洗流程進行處理,建立交通資料庫,開發可及性及視覺化模組,應用於快速且自動化進行公共運輸系統的交通可及性評估。在案例分析的部分,本研究利用臺北市市區公車動態車機資料,並透過交通可及性分析系統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在旅行時間30分鐘之內,以臺北火車站周遭的區域交通可及性最佳,從臺北市整體來看,可及性呈現西高東低的現象,並且於納入臺北捷運系統後,大多的分區可及性皆有所提升,尤其原先市區外圍可及性較差的區域,若鄰近捷運站,其可及性有明顯地改善。Item 以外顯因素、虛擬社群分析中華職棒觀眾人數(2018) 翁培文; Weng, Pei-Wen中華職棒是台灣最盛行的職業運動,觀眾的多寡關係到球隊的營收,是職棒能否長久經營的關鍵。國內外有許多與進場觀眾人數相關的研究,影響觀眾人數多寡的因素頗多,有些與時間相關、有些與戰績相關、有些與地理相關,還有許多其它種類的因素。MLB與觀眾人數相關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中華職棒類似的研究較少,本研究以中華職棒2011-2015年觀眾人數為研究議題,採用約50個自變數,多元迴歸調整後的R2為.768。 地理學常以現實世界為研究對象,對新興的網路空間較少著墨,本研究試圖結合棒球與網路空間,探討虛擬社群的人數變化能否應用在棒球經營。使用PTT三個討論板的人氣資料分析觀眾人數時,相關係數較差,但三個自變數都有達到顯著水準,由於網路空間和現實世界有些許差異,在納入現實世界的幾個因素後,能獲得更佳的成果,這顯示網路資料確實能應用在觀眾人數的分析,值得日後投入更多資源進行研究。Item 以故事地圖製作流域環境情報地圖之可行性評估─以淡水河為例(2023) 賴正偉; Lai, Jeng-Wei日本自2005年左右開始推動河川環境情報地圖,透過紙圖呈現河川流域周邊的生物群集分布概況,並納入河川設施資訊,期望能作為推動河川自然化方針與相關對策制定之參考依據;而水利署亦於2020年起推動流域環境情報地圖製作,並擴大地圖之範籌,在日本的案例基礎上,更納入流域地理環境概況、河川相關工程、管理作為之對策、更多元的生態棲地資訊、防汛資源與風險潛勢、水文化之相關資訊等;並與流域調適計畫扣合,導入公私協力機制,使未來河川的發展規劃能參考更多元的意見。而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情報資訊的擴大與類型的多元化,採用紙圖的方式已難以滿足未來的需求,因此本研究嘗試在現有的流域環境情報地圖架構下,透過故事地圖(Story Map)的模式,建立Web版淡水河流域環境情報地圖;其優點是透過分項的介面與地圖的整合,提供一個具有高度互操作性、多元化功能以及情報瀏覽、查詢與協作的地圖平台;而本研究於平台開發完成後,邀集專家委員進行地圖使用性評估,以及開放式之調查與訪談,了解相關建議與不足之處;在成果內容上,本研究以故事地圖所建立的Web版情報地圖可滿足使用者對於情報地圖平台化的期望,且各項功能與介面亦能滿足使用需求,對於未來推動並建立各河川的流域環境情報地圖平台可作為範例參考。Item 以物件導向方式整合地理資訊系統及分析模式(1995/08-1996/07) 周學政Item 全球資訊網在國中地理科教學上應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1999-11-01) 周學政; 王宜珍; 黃士訪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Wide Web has provided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geog-raphy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In this research, three geography teachers using both traditional and web aided methods to teach first yea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experi-mental classes were very positive to the web teaching method. Geography teachers who attend-ed a demonstration teaching session also showed great interest in incorporating the Web in their teaching. However, the exam results between students taught by the two methods indica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Item 全球資訊網在國中地理科教學上應用之研究(地理學系, 1999-11-??) 周學政; 王宜珍; 黃士訪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Wide Web has provided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geog-raphy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In this research, three geography teachers using both traditional and web aided methods to teach first yea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experi-mental classes were very positive to the web teaching method. Geography teachers who attend-ed a demonstration teaching session also showed great interest in incorporating the Web in their teaching. However, the exam results between students taught by the two methods indica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Item 台北都會區都市人口變遷之研究(2010) 蔡金惠; TSAI CHIN HUI台北市為台灣政治、經濟、人口的核心都市,然透過各項交通建設的興建,強化台北市與鄰近市鎮的互動,因此單以台北市來看其人口變遷狀況略嫌不足,故本文以台北都會區為研究範圍,且以「里」為單位進行資料分析單元,較以往以鄉鎮市區為研究單位更能了解探討自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其人口空間變遷狀況。 首先建立1966-2008年台北都會區內各村里人口屬性資料庫,再者,數化其早年具村里界的行政區圖以建立村里空間資料庫,最後藉由地理資訊系統的整合以進行鄉鎮市區人口成長率、村里人口規模及村里人口密度等空間分析與繪製人口密度迴歸圖、人口密度等值線圖等空間統計分析,了解歷年來台北都會區人口空間變遷狀況。 故所得研究結果為:1、台北都會區居民居住型態由「首要型」轉為「中地階層式」發展,驗證Friedman『核心-邊陲』模式所言,大都會區都市-工業擴張,使都市成長並影響周圍地區。2、人口密度的空間分布,符合「離市中心愈遠,人口密度愈低」的理論,但卻不似歐美那樣出現郊區人口密度高於市中心、市中心空洞化的現象。3、台北都會區人口空間變遷為,1989年前,以淡水河起點之板橋市江子翠附近為主,特別是右岸的台北市等人口聚集區,而後都會發展逐漸向其中、上游擴展;1990年時,以河岸附近呈圓形都市發展型態;1998年後,人口以淡水河為軸心往東北方、北北西側、西南方發展,呈現三角形的擴展型態。4、其都市人口空間擴展特色為呈帶狀、走廊帶空間分布,缺乏可辨識的邊界,屬多核心且以交通運輸為主的都市。Item 台灣地區7-Eleven的電子商務空間之研究(2002) 林芳穗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許多實際上的生活也在網路的世界裡進行。其中便包括了物品的買賣。這種交易雙方均以電腦透過網路進行交易即稱為電子商務。透過電子商務,其商品的資訊可透過網路呈顯在各個終端機上。另外在電子商務的商品中,仍是以實體商品佔大多數,故若要將商品交到消費者手上,則大部分必經過物流過程,若沒有一個完善的物流系統,即使節省了開店與宣傳成本,終將因為物流的費用過高而減少大量的利潤,故在電子商務中,「最後一哩」是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在金錢交易上,最方便的是線上信用卡的使用,但在大家對於網路安全性的高度質疑下,這種付款方式仍讓許多人裹足不前。在2000年,台灣地區7-Eleven開始進行電子商務的發展,憑藉其門市遍佈台灣地區的優勢以及完善的物流、代收等系統,開始利用「7-Eleven網路購物便」來招纜電子商店,並提供消費者在自己所選擇的門市進行取貨、付款等服務。 本研究是以7-Eleven的電子商務空間的呈現來說明其在空間的塑造上仍有一界限,並藉此探討其在物流、金流、資訊流上發展電子商務的有利因素。 在地理學的中地理論中有高級中地與低級中地之分,而在7-Eleven這樣的電子商務形式出現之後,本研究發現在台灣地區東部及離島地區有較高的交易量,交易商品的種類也較多樣。 若將尺度縮小至各縣市內部,則亦可發現遠離中心商業區的郊區社區、大專院校附近、交通節點附近的門市都有較高的網路交易量。其中大專院校是以學生為主要客層。另外較特殊的客層是商業辦公大樓附近的門市,主要以女性上班族為主。在產品方面,最普遍的網路購物產品是美容、化妝保養品。Item 各國統計地理資訊系統之應用(2006-01-01) 周學政Item 后里地區與功學社的薩克斯風產業發展(2007) 陳慶諺2004年至2006年工研院以台中縣后里地區為歷史悠久、全國知名之薩克斯風製造群聚地而當地廠商進行輔導的工作。而此一計畫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政府的技術與資金,協助后里地區廠商擺脫廉價代工的情況。此外,功學社則是台灣另一個薩克斯風的重要生產單位,並擁有與后里地區不同的薩克斯風生產結構與規模。 透過本研究瞭解,后里地區在薩克斯風生產上的垂直分工模式與強調手工技術的製程位置上,面對現今全球勞力市場轉移的衝擊,需要做出較大的調整。在政府單位對后里廠商的輔導方面,則因優於行銷、廣告但缺乏生產上的整合而無法達到大幅的實質協助。另一方面,功學社的薩克斯風生產則因有較高程度的垂直整合與經營長久的品牌形象,因此在產業環境變動下能夠以自身的量產與品牌在產業價值鏈中擁有較高的獲利與優勢。 自Poter (1990)提出產業群聚的概念後,學界出現許多不同層面的解釋,嘗試歸納產業群聚形成的原因,並提出後續競爭優劣勢的分析。許多研究認為大多數的產業可以經由產業群聚的方式並透過地理的鄰近性獲得所謂的外部經濟效益或在地鑲嵌關係而提高整體產業的競爭優勢。 但是其實產業群聚的優勢展現與聚集經濟的有無或強度會依照各產業的產業特性、製造結構與發展歷程而有所不同,而非一概皆有。如目前后里地區的薩克斯風產業群聚就因為製程與生產鏈上的特徵因此較為缺乏群聚的利基存在。Item 向量面空間型態分析模組之開發–以都市建成地分析為例(2017) 賴政宏; Lai, Jheng-Hong隨著近年來開放資料(open data)的興起,空間資料的來源日益豐富,提供相關研究與決策的重要基礎。在現今地理資訊系統中,也逐漸加入各種空間分析模組,使研究者更快速方便的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然而目前地理資訊系統中所提供的向量資料分析方法,以點資料為主。線資料則以路網分析、路徑規劃較具系統;面資料則限於以Moran’I等空間自相關方法,僅考慮物件之相鄰性空間關係。欠缺形狀、面積等面物件特性的分析模組。 本研究整理向量面空間資料常用的空間分析方法,藉以設計面資料空間分析模組,並在ArcGIS環境中實作,可協助研究者進行建成地、景觀指數等面資料的空間分析。 在模組開發上,本研究運用Python2.7版本程式語言,透過ArcPy來開發,並採用物件導向模組化架構來設計分析模組。模組開發後,經過測試資料的驗證,以確定模組的正確性與可用性。最後利用國土利用成果資料為實作資料,進行空間資料探索(explora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其目標在於能運用本研究開發模組,達到可以快速且自動化進行桃園都市建成地空間型態之探索。 在實作案例分析上,運用1993與2008年國土利用資料,並篩選出建成地土地利用。透過建成地土地利用資料,利用本模組所開發的函式功能與ArcGIS現有的分析功能,能解釋1993到2008年桃園都市空間格局發展。Item 國土資訊系統應用空間資料標準交換格式互傳之研究(1994/10-1995/06) 周學政; 朱子豪Item 地理學科網路教學的發展潛力與資源中心建構的概念(地理學系, 1998-05-??) 鄭勝華; 周學政; 陳哲銘Item 地理學科網路教學的發展潛力與資源中心建構的概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1998-05-01) 鄭勝華; 周學政; 陳哲銘Item 地理學科網路教學的發展潛力與資源中心建構的概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1998-05-01) 鄭勝華; 周學政; 陳哲銘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