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蔡於儒"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優秀女子100公尺跨欄欄間跑速度節奏分析
    (2020) 謝喜恩; Hsieh, Hsi-En
    本研究旨在瞭解優秀女子100公尺跨欄選手欄間跑速度節奏與跨欄運動表現之關係,相關研究方向包括:起跑反應時間、平均過欄時間、平均欄間時間與終點成績之相關;五段欄間跑步時間與平均欄間時間之相關;五段欄間跑步時間與終點成績之相關及年齡、身高、體重與終點成績之相關。 本研究以2018年亞運會、2019年亞錦賽、2019年世界田徑錦標賽及2019年全國運動會女子100公尺跨欄前八名選手為研究對象,藉由實際比賽影片分析,以取得相關研究參數之數據,透過皮爾森基差相關進行統計分析。相關研究結果如下:(一)跨欄成績與平均欄間時間呈高度顯著性相關;(二)起跑過第一欄、第一欄至第四欄、第四欄至七欄及第七欄至第十欄時間是影響平均欄間跑時間之主要因素;(三)跨欄成績與起跑過第一欄、第七欄至第十欄及第十欄至終點呈高顯著性相關,是影響跨欄成績的主要因素;(四)跨欄運動表現呈現與較長之年齡有關之趨勢,這可能與從事跨欄專項訓練的時間有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優秀標槍選手投擲時槍體受力之三維動力學分析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06-06-01) 古國宏; 黃長福; 蔡於儒
    Purposes: According to the javelin rules, a throw is valid only if the tip strikes the ground before any other part of the javelin.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control precisely the distribution of applied forces to the javelin for further distance and tip-first landing. Methods: Two synchronized Redlake high-speed cameras (250 Hz) were used to videotape an elite thrower and a javelin with three fixed non-collinear markers. The aerodynamic and inverse dynamic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3D dynamic analysis. Rerults: When the hand gripped the javelin, the applied force was mainly distributed to the axial direction. At release, the javelin was controlled by distal parts of finger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orce was changed from the axial to the lateral direction. The lateral torque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e axial torque all the phase. The peaks of lateral and axial torques were 24.08 and 1.31 Nm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calculated by the inversed dynamics were similar to those by previous research. In addition, the method adopted in this study is simple and has no interference of connecting wire,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further javelin research.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彎道之研究
    (2015) 鍾振綱; CHUNG,CHEN-KANG
    本研究以國中生一、二年級各五名(平均11.26歲),配合高速攝影機進行60公尺彎道跑之分析,為提供教師和教練在教學及訓練之參考,了解學生之累積時間和步數、步頻和步幅及速度變化情形,分析各影響條件並探討改善技術方法,其結果顯示:一、在學生60公尺彎道跑的累積時間和步數,平均為10.51秒和38.5步。二、步頻和步幅方面,以國二生在20~30公尺階段步頻3.74/秒最快,國一生在20~30、30~40公尺步頻3.57步/秒最快。三、在30~40、50~60公尺時,國二生最大步幅1.71公尺,國一生1.62公尺。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我國優秀大專田徑男子400公尺跑分段配速節奏之探討
    (2022) 馮丞毅; Fong, Cheng-Yi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優秀大專田徑男子400公尺選手,400公尺跑分段配速節奏與400公尺運動表現之關係,並與世界級400公尺選手比較分段配速節奏策略間之差異。方法:研究對象為優秀大專田徑男子甲組400公尺選手及三位亞奧運培訓選手,透過比賽影片,分析400公尺跑分段配速節奏時間參數與400公尺運動表現之關係,相關研究參數以皮爾森基差相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後300公尺跑分段配速時間及後200公尺跑分段配速時間與400公尺運動表現呈高顯著性相關;第三段100公尺跑分段配速時間與後300公尺跑分段配速節奏呈高顯著性相關;第四段100公尺跑分段配速時間與後200公尺跑分段配速節奏呈高顯著性相關;每100公尺跑分段配速節奏最高速度峰值出現在第二段100公尺跑階段,相關配速時間與400公尺運動表現呈高顯著性相關;比較前、後200公尺跑分段配速時間,速度遞減率越低400公尺運動表現越好。結論:第三段100公尺跑分段配速節奏是影響後300公尺跑分段配速時間的主要因素,該階段應盡可能維持配速跑節奏;第四段100公尺配速跑階段,為400公尺跑過程中乳酸堆積量相對較高之階段,個人耐乳酸能力、運動中代謝乳酸能力及有氧供能時的速度能力影響了該階段跑的配速節奏。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田徑技術報告書-以林玉婷參加 2023 年全國運動會田徑女子三級跳遠項目為例
    (2024) 林玉婷; Lin, Yu-Ting
    本技術報告書旨在敘述專項訓練所擬定之訓練計畫,計畫內容包括競技能力檢測、技術分析、心理分析等以擬定相關之技術、體能與心理因應技巧之訓練。田徑技術報告書-以林玉婷參加2023年全國運動會女子三級跳遠項目為例,將檢測、評估、訓練方法、訓練計畫及比賽結果進行討論,並藉由討論所得以為日後教練、選手之參考依據。 本技術報告書之結果為:(一)有關體能訓練結果顯示:身體組成、最大力量、力量差、十大換步、單腳五級跳以上五者成績好壞會影響整體運動表現;(二)技術訓練結果顯示:在三級跳遠過程中,著地階段(支撐階段)時要承受較大的衝擊力,提升下肢脛度能力,可減少著地時間,相對也可同時避免水平速度流失,而著地後推蹬完全技術則為較難掌控,因此建議可透過多種類技術訓練進行修正;(三)心理訓練結果顯示:心理訓練與生理訓練相互整合,並達到平衡點解決問題;(四)參賽結果:個人心理素質與策略會影響比賽結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田徑技術報告書-以林雯雯參加103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田徑100公尺項目為例
    (2014) 林雯雯; Lin Wen-Wen
    本技術報告書旨在敘述林雯雯右腳距骨線性骨折及第五腰椎與第一薦椎椎間盤突出之傷害評估並配合短跑專項訓練所擬定之訓練計畫,計畫內容包括競技能力檢測,技術評估及心理分析等,以擬定相關之技術、體能與物理治療及心理因應技巧之訓練。 技術報告書以林雯雯參加103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田徑100公尺項目為例,將檢測、評估、訓練方法、訓練計劃及比賽結果進行分析討論,並藉由討論所得以為日後教練、選手訓練之參考依據。 本技術報告書之結果為:(一)有關體能訓練結果顯示:最大力量、十大換步、七十公尺三者成績好壞會影響整體運動表現;(二)技術訓練結果顯示:在支撐階段中的著地瞬間足往臀後方作抓趴的動作及較小的著地距離經訓練後是有進步的,而折疊擺腿技術的踝關節保持背屈、剩餘階段的腳趾上扣、擺臂技術中的肘關節定位90゚則為較難修正,因此建議可透過多種類技術訓練進行修正;(三)心理訓練結果顯示:1.可加入傷後的心理恢復2.心理訓練與生理訓練相互整合,達到平衡點並解決問題(四)參賽結果:個人的自我設限會影響比賽結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田徑技術報告書-以蔡柏政參加2013全國運動會三級跳遠為例
    (2015) 蔡柏政; Tsai, Po-Cheng
    本技術報告書旨在敘述專項訓練所擬定之訓練計畫,計畫內容包括競賽特殊性分析、競技能力檢測,技術評估等,以擬定相關之技術、體能與心理因應技巧之訓練。 田徑技術報告書-以蔡柏政參加2013年全國運動會三級跳遠項目為例,將檢測、評估、訓練方法、訓練計劃及比賽結果進行分析討論,並藉由討論所得以為日後教練、選手訓練之參考依據。 本技術報告書之結果為:(一)有關體能訓練結果顯示:最大力量、十大換步、專項訓練三者成績好壞會影響整體運動表現;(二)技術訓練結果顯示:在三級跳遠過程時著地起跳交換腿的快速前擺經及著地推蹬完全經訓練後有進步。而著地推蹬完全技術則為較難掌控,因此建議可透過多種類技術訓練進行修正;(三)心理訓練結果顯示:心理訓練與生理訓練相互整合,並達到平衡點解決問題(四)參賽結果:個人心理素質跟策略會影響比賽結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競賽個案研究-以杜珈霖參加2016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公開男子組100公尺項目為例
    (2016) 杜珈霖; Du, Chia-Lin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目的是針對2016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在賽前、賽中、賽後做一系列準備,其中包括計畫、執行、評估,再加上最後檢討。方法:以100m項目跑技術分析、能量系統、訓練方法為(速度、爆發力訓練)此研究方法,以身體競技狀態檢測(10大換步、150公尺)結果作為研究者100公尺之預期結果。訓練:以個人體能分析、個人動作技術分析及參賽計畫。結果:結果顯示為杜珈霖2016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參賽項目、比賽成績,預賽成績10 秒78、複賽成績10秒79、決賽成績10秒93以及4x100公尺接力預賽40秒21、決賽39秒98,創下台灣大專組歷年首次跑進40秒內的接力隊伍。未來研究建議,除了跑動技術修正及鞏固外,也要加上訓練模擬上盡可能跟比賽的強度接近以及比賽壓力張力強度的結合,讓往後選手及教練作為賽前的預防及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誘發式爆發力訓練對三級跳遠運動表現影響之個案分析
    (2020) 黃俊穎; Wong, Chun-Wing
    本研究旨在瞭解透過誘發式爆發力訓練後,所引起的活化後增益作用對三級跳遠運動表現的影響。當中主要分析三級跳遠過程中各階段的速度變化、重心高度變化、觸地時間、膝蓋角度、起跳角度等生物力學參數與成績之關連。本研究以個案分析進行,對象為現役香港田徑隊三級跳遠代表。透過八週誘發式爆發力訓練並進行前中後之爆發力測試及三級跳遠測試,以Vmaxpro數據收集感應器測量反向跳(CMJ)、蹲跳(SJ),三臺 Smartspeed 紅外線光閘(Fusion Sport, Queensland, Australia)測量起跳前助跑速度變化,以及兩臺每秒300張畫面的高速攝影機(JVC)拍攝三級跳遠動作,並利用Kwon 3D 以14個肢段、21個關節點的人體模型作二度空間影片分析,以取得相關之參數。相關研究結果如下:(一)誘發式爆發力訓練可產生活化後增益作用的長期適應效果,提升爆發力。(二)三級跳遠各階段之間的比例差異不能太大,否則影響成績。(三)水平速度是影響三級跳遠成績的一個關鍵因素,但同時需配合相應的爆發力,爆發力不足時利用較高水平速度進行三級跳遠會對成績產生負面影響。(四)跨步跳階段的水平速度維持為三階段中最關鍵因素,起跳瞬間水平速度流失較少可產生較佳距離,藉由誘發式爆發力訓練有助改善單足跳與跨步跳之間的接跳效率。(五)誘發式爆發力訓練改善三級跳遠觸地時間,減少觸地時膝關節的壓縮幅度,改善下肢勁度,提升水平速度維持能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足部貼紮對第一趾節於60公尺衝刺表現之研究
    (2013) 王景濬
    目的:探討以彈性低位岱氏貼紮來改變第一趾節活動度對短距離起跑出發階段動作之影響。方法:以10名有內旋足之大專公開組短距離田徑男運動員為主要研究對象,利用改良式趾節量尺、高速攝影擷取選手貼紮前後第一趾節量測資料以及起跑出發階段所產生之運動學參數與30、60公尺衝刺成績表現。本實驗以相依樣本t考驗比較貼紮前後於起跑出發階段之運動學參數與第一趾節角度間之差異,顯著水準訂為α = .05。結果:經過有無貼紮後的結果1.第一趾節活動度測試影響上,經紮後只有慣用腳的總活動上有明顯的增加;2.對起跑推蹬的角度變化影響,在第一步與第二步推蹬動作上,踝關節角度有明顯的增加;3.對起跑推蹬的水平速度影響,在第一步離地瞬間重心水平速度有顯著的進步;4.對60公尺衝刺表現影響,前30公尺無顯著差異但在60公尺表現上有顯著進步。結論:彈性低位岱氏貼紮可增加內旋足短跑者於60公尺衝刺表現,表示貼紮技術可以控制過多的內旋動作而有利於推蹬動作。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