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6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供應商品牌研究:以自行車零配件供應商為例(2012) 林韋丞; Wei-Cheng Lin以觀察供應商自創品牌的現象為研究的主要目的與問題,過去的研究發現往往強調為求在激烈的代工紅海中生存就必須建立名牌、減少代工的依賴,然而本研究認為大部分的台灣中小企業供應商,成長背景以代工起家,競爭優勢應來自於其品質卓越的製造能力及高度技術技基礎的研發設計能力,因此建立品牌是以減少市場中的資訊不對稱與交易成本並促進與客戶合作關係為主,而非擺脫代工朝向完全經營品牌。其次本研究認為以中小企業為多數的供應商在有限的資源基礎下並不足以負擔額外的行銷投資或分散過去以技術為優勢來源的投資。其自創品牌對資源分配的策略主要為應用(Exploitative)過去優勢來源,並加強研發投資分配的力道;而非分散有限資源,探索(Explorative)過去沒做過的廣告行銷。本研究於2011國際自行車展進行前測並以參展廠商名錄中的樣本為研究對象,透過交易成本經濟理論(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與資源基礎說(Resource-Based View)解釋供應商自創品牌的目的及其資源分配之現象。Item 供應商企業社會責任策略之研究:以自行車產業為例(2015) 陳澤民; Chen, Ze-Min本研究旨在利用個案研究方式探討供應商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策略,並解釋部分供應商從事社會責任的動機與目的。許多研究顯示,企業在從事企業社會責任的行為或是投資時,可以期望透過企業形象的提升,刺激公司的成長,但是對於位在產業供應鏈上游的代工廠商與供應商而言,其企業形象較少被社會大眾所關注,且資源有限,普遍不會分配多餘資源在從事生產、研發相關之外的其他活動,因此也較少有從事企業社會責任的動機。然而有鑒於現今全球專業分工的普遍落實,品牌商將價值活動外包給供應商,專注於其核心能力,在此前提之下,面對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社會責任議題,品牌商往往會要求供應商承擔部分社會責任,以避免與供應商交易可能所產生的風險,或是要搭配品牌商本身的社會責任政策與行銷活動等。而供應商面對品牌商出現這樣的需求,以及自身有限的資源,要從事哪些社會責任,要做到什麼程度變成是一個策略性的議題。 本研究以2015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參展之廠商為研究對象,與10家供應商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利用策略矩陣與社會責任金字塔,分類供應商策略選擇與所從事的社會責任活動,並將策略構面收斂至,產品複雜度、產品客製化程度、客戶來源地區、供應商設廠位置與垂直整合程度之取決,五個因素,進一步探討收斂後構面與社會責任的關聯性與社會責任對供應商帶來的影響。結果發現策略構面與供應商從事社會責任類型關聯性高且對供應商未來策略的制定有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