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台南市高中職教師運動行為與疲勞程度及生活壓力之研究(2010) 吳合進; Ho-Chin Wu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比較不同運動行為教師的疲勞程度和生活壓力之差異,並探討運動行為和疲勞程度及生活壓力之相關性。研究對象為台南市98學年度編制內之高中職教師,隨機取樣實施問卷調查,有效樣本為878份。問卷包括基本資料、運動行為問卷、中文版個人疲勞強度問卷 (CIS)及生活壓力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方法分析。結果歸納如下: 一、39.3 %高中職教師常感到疲勞(CIS>76),有規律運動習慣之教師有33.1 %。 二、低運動行為之教師疲勞程度顯著高於高運動行為之教師(p<.05)。 三、高運動行為之教師生活壓力顯著低於低運動行為之教師(p<.05)。 四、運動行為與疲勞程度及生活壓力呈顯著負相關(p<.05);疲勞程度與生活壓力呈顯著正相關(p<.05)。 結論:較高運動行為之高中職教師其疲勞程度與生活壓力較低,運動行為與疲勞程度和生活壓力有相關。Item 輪班人員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2010) 吳毓芳; Yu-Yang Wu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高雄市煉油廠輪班人員的運動行為現況,並探討運動行為與其背景因素、運動自我效能、自覺運動障礙、自覺運動利益及運動社會支持間的關係,其研究結果將可提供相關機構國營機構或有輪班機制的單位之參考。本研究方法運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並採立意抽樣調查,研究對象為高雄市煉油廠輪班人員,研究工具為「輪班人員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問卷」。並取得有效樣本874人,回收率為82.1%。主要統計分析是利用SPSS 12.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資料分析包括: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和逐步複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經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有規律運動的輪班人員占32.60%,研究對象較常從事的運動項目依次為:慢跑、爬山、健行、游泳與桌球。 二、運動行為會因不同年齡、學歷、職務、服務年資與婚姻而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三、自覺運動利益與運動社會支持會因學歷之不同而有統計上之顯著差異。 四、運動自覺障礙會因年齡與職務而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五、運動自我效能會因學歷與職務而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六、本研究對象的運動行為與自覺運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與自覺運動障礙呈顯著負相關。 七、運動行為可由年齡、運動自我效能、與自覺運動障礙三個變項來預測。其中以年齡最具預測力。本研究並依研究結果對有關單位提出建議,進而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以提升規律運動的人口。Item 重症肌無力症者的運動健康信念與運動行為(2010) 林育興目的: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重症肌無力症病患在運動行為以及運動健康信念上的現況與差異情形。方法:研究者透過立意抽樣方式得到台北市新光醫院重症肌無力症俱樂部共105位病患成員為研究對象,以「基本背景變項與運動行為結構式問卷」與「運動健康信念量表」作為本研究工具,透過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卡方同質性檢定將資料予以分析處理。結果:在「運動行為」整體現況上,以「運動時間」為最高,以「運動強度」為最低;而在「運動健康信念」整體現況上,以「知覺利益」為最高,以「疾病威脅」為最低。在差異情形上,不同性別與工作職位之病患在運動行為部分層面上有顯著差異;且不同學歷、生活狀況、工作類別、工作職位、工作時間、工作負荷程度與工作勝任狀態之病患在「運動種類」上有顯著差異。隨著運動時間的長短不同,病患在「知覺利益」層面上呈顯著差異。另外,不同學歷、生活狀況、工作類別、工作時間、工作負荷程度與工作勝任狀態在運動行為「運動次數」、「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層面上無顯著差異;而不同性別之重症肌無力症病患在「運動種類」上則無顯著差異。不同背景變項之病患在運動健康信念各層面上皆無顯著差異。結論:重症肌病患都能維持一定的運動時間,也都能覺察到較高的運動健康利益;但由於本身生活與工作狀況之不同,導致他們在運動強度的負荷上與運動種類的選擇上皆有所差異。Item 臺北市國小教師疲勞程度與運動行為和心肺適能之比較研究(2009) 陳秀蘭; Hsiu-Lan Chen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比較不同運動行為教師的疲勞程度,以及不同疲勞程度和運動行為教師心肺適能之差異;並探討疲勞程度、運動行為及心肺適能之相關性。研究對象為臺北市97學年度編制內之國小教師,隨機取樣實施問卷調查,有效樣本733份。問卷內容以「個人疲勞強度問卷中文版」(CIS) 及「運動行為問卷」(運動頻率、時間、自覺運動強度與運動後愉快頻率)評估疲勞程度及運動行為;再以 CIS 之結果徵詢94位女性教師(疲勞組36位與非疲勞組58位,平均年齡42.07±6.74)實施六分鐘走路測驗以評估心肺適能。所得資料以SPSS14.0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方法分析。結果歸納如下: 一、國小教師有30.2% 之潛在疲勞發生率,不同年齡、子女數、服務年資加班時間、人際關係之教師在疲勞程度上達顯著差異 (p<.05);有規律運動習慣之教師有32.9%,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服務年資之教師在運動行為上達顯著差異 (p<.05)。 二、不同運動行為之教師其疲勞程度有顯著差異,高運動行為、規律運動之教師疲勞程度顯著低於低運動行為、無規律運動之教師 (p<.05)。 三、非疲勞組教師心肺適能顯著優於疲勞組教師 (p<.05)。 四、不同運動行為之教師其心肺適能有顯著差異,高運動行為之教師心肺適能顯著優於低運動行為之教師 (p<.05)。 五、疲勞程度與運動行為、心肺適能呈顯著負相關 (p<.01);運動行為與心肺適能呈顯著正相關 (p<.01)。 結論:有規律運動及運動行為較高之國小教師其心肺適能較佳且較不易疲勞。疲勞程度與運動行為、心肺適能有相關。Item 健身運動意象對自我決定動機的預測-以心理需求為中介變項(2016) 陳紀蓁; Chen, Chi-Chen本研究目的有二: (一) 探討健身運動意象、基本心理需求與運動動機之相關情形; (二) 探討心理需求在健身運動意象使用與自我決定動機之間的中介效果。本研究以360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參與者填寫健身運動意象量表、健身運動心理需求滿足量表、健身運動行為調節問卷。所得資料以皮爾遜基差相關、路徑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一) 技巧意象、活力意象、樂趣意象與自主性、關係感、勝任感成正相關; (二) 技巧意象、活力意象、樂趣意象與內在動機、認同調節成正相關; 健身運動意象與無動機成負相關;(三) 自主性在技巧意象與自我決定動機之間有部分中介效果; (四) 自主性在樂趣意象與自我決定動機之間有部分中介效果。本研究針對結果提出討論,亦對於實際運用與未來進一步研究提出建議。Item 國中女生在不同性別教育環境下身體自我概念與運動行為關係探討(2017) 林吏佳; Lin, Li-Chia本研究目的在探究不同性別教育環境的國中女生、運動行為與身體自我概念的關係,研究方法針對單、雙性教育環境的國中女學生,進行運動行為與身體自我概念的差異調查,採立意取樣,選取新北市女子國中三所、男女混合校九所,共66班。研究的工具包含:「運動行為問卷」、「身體自我概念量表」,問卷共發出1364份,回收1338份,回收率98%,有效問卷1294份,包含女校女學生682位,混校女學生612位。將所得資料之各校學生的身體自我概念得分與運動行為量表,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與皮爾森積差相關統計處理。研究結果顯示:1、不同性別教育環境的國中女生在運動參與程度達顯著差異2、不同性別教育環境的國中女生在身體自我概念達顯著差異3、不同性別教育環境的國中女學生在身體自我概念與運動行為皆呈正相關。 結論:不同性別教育環境中國中女生運動參與程度與身體自我概念皆達顯著差異;國中女生在不同性別教育環境下身體自我概念與運動行為皆達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