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中國大陸雙減政策對學校體育發展之個案研究
    (2023) 劉嘉致; LIU, Jia-Zhi
    2021 年 7 月,中國大陸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本研究通過文獻分析法瞭解中國大陸學校體育發展、雙減政策與學校體育的關係及大陸學校體育在雙減下的因應,透過訪談法探討政策下福建省厦门市個案初中學校體育的推展情形。研究發現,雙減下學校體育重視程度提高,個案學校從課內教學、課後體育、組織實施層面推展,課內層面增設體育課、豐富校本課程、引入科技手段輔助教學;課後層面開設服務社團、推動運動競賽「常賽制」;組織改善學校場地設施設備、實施定期督導。研究發現,個案學校體育推展中,教師能力成長與發展有待規劃;體育教師教學任務增加,補貼和獎勵制度有完善空間;學校學生參與學校體育的完整評價機制有待完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有待提升;「家、校、社」連結有待進一步加強。研究者建議,未來有關部門應持續引進體育人才並開展在職體育教師進修,健全體育教師績效獎勵制度,持續加大經費投入保障學校體育推展;學校應確立和把握學校體育育人理念,提升學生體質健康,協調家庭、校園與社會聯動,健全學校體育評價體系;體育教師要創新體育教學方法,豐富體育活動內容形式,提高自我認識與職業素養,因材施教並建立科學評價。通過各方努力,推進學校體育在雙減政策下提質增效。
  • Item
    學生在實施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的體育課中多元智能表現之探究
    (2019) 林育圻; Lin, Yu-Chi
    本研究旨在透過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於國小五年級學生之體育課進行教學,了解學生在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的學習過程中,其多元智能的表現情形,以及影響其多元智能之因素。本研究參與對象為臺北市某國民小學五年級15位學生,進行十週共20節課之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課程,透過觀察、半結構式訪談、學生學習單等蒐集資料,將所獲得之相關質性資料,根據紮根理論之開放性編碼加以分解、檢視、比較、概念化 及歸類,接著進行文件分析,根據內容相互比對,尋找出相關性內容。依據研究結果所得之結論如下: 一、學生不僅能發展人際、內省和身體動覺三種智能,在經過體育教師課程設計、教學策略應用及器材的使用,其語文、邏輯數學、空間、音樂和自然觀察者智能也都擁有表現的機會。 二、課程設計、師生互動、小組學習及學生的特質是影響學生人際及內省智能的因素,而身體動覺智能,則是課程設計、小組學習和學生的特質對學生來說影響最大。其中,人際、內省及身體動覺智三者皆容易受到學生本身的心情,而產生行為或自我看法的變化。
  • Item
    差異化教學運用於高中體育課之行動研究
    (2020) 涂家綸; Tu, Chia-Lun
    本研究透過行動研究方式,旨在瞭解教師如何於高中體育課實施差異化教學,探討實施差異化教學對學習的影響,同時探究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的歷程中遭遇的困難及教學反思。研究參與對象為研究者自身及所任教高一學生一班、觀察教師1人。實施方式在游泳課實施12節差異化教學,以前測及後測比較學生的技能成長,並針對教學計畫、教師省思札記、與學生晤談做資料蒐集,綜合整理資料進行教學者的反思,已達研究目的。教學結果與文獻比較討論後得到研究結果: 一、經歷差異化教學的游泳課之後,學生的游泳技能獲得明顯的提升,也更有意願參與課程,且對於體育課實施差異化教學抱持正向肯定的態度,說明游泳課實施差異化教學是有幫助的。 二、教師在體育課實施差異化教學時遭遇的困難提出因應方法,並能從實施的歷程中獲得成長。依據結論提出建議供體育領域教師日後實施差異化教學研究及教學現場參酌。
  • Item
    行動學習融入國中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
    (2020) 傅楷諭; Fu, Kai-Yu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行動學習融入於體育課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探究學生的學習策略使用情形與教師在使用行動學習歷程中教學反思與自身成長,提供國中體育教學實踐之參考。30位國中九年級學生與教師研究者本身,以行動載具、線上學習平台、應用程式融入體育課籃球教學,為期16節課,期中以觀課表與教學日記記錄學生應用情形,在課程結束後進行訪談,以相依樣本t檢驗統計教學實驗前、後之學習動機,並針對觀課表、教師教學日記、訪談紀錄進行結果分析。結果如下: 一、行動學習融入體育教學後,學生在整體學習動機、專注力、相關性認知、滿足感均有顯著差異且後測優於前側。 二、大多數的學生在利用行動學習進行學習活動時,學生能夠依照不同的活動性質而調整、改變自己需要使用的策略,進而產生學習效益,成為自主學習者。 三、教師在行動學習融入體育教學時能從實施的歷程中獲得成長。 本研究結果顯示行動學習融入體育教學後學生在整體學習動機、專注力、相關性認知、滿足感有正向提升,建議未來體育課教學中可融入行動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培養學習策略。
  • Item
    體育教學模組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動機與比賽表現之影響
    (2018) 謝亞琪; Hsieh, Ya-Chi
    本研究目的旨在暸解國小體育教學模組 (Phys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Modules, PEIM)對學童學習動機與比賽表現之影響,供未來規劃強化教學實踐之參酌。研究方法以準實驗設計,立意取樣國小兩班四年級學童,實驗組26人、對照組25人,進行9節共360分鐘之排球教學,實驗組(教學模組)與對照組(既能直接教學組),ARCS學習動機與GPAI比賽表現為依變項,資料採用SPSS軟體進行相依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等統計方式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 實驗組學生介入體育教學模組教學,在學習動機評量達顯著水準。 二、 實驗組學生介入體育教學模組教學,能比賽表現量量達顯著水準。 三、 相較於傳統技能教學,實驗組學生介入體育教學模組教學後,學習動機成長幅度評量達顯著水準。 四、 相較於傳統技能教學,實驗組學生介入體育教學模組教學後,比賽表現評量達顯著水準。
  • Item
    國小學童在戰術遊戲比賽中批判思考能力探究
    (2017) 簡岱芸; Chien, Tai-Yun
    隨著社會越趨複雜與多元,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與提昇問題解決的能力,以促進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此為十二年國教以素養為導向的課程所重視之精神。本研究旨在透過國小六年級學童體育課實施戰術遊戲比賽模式,了解學生在戰術遊戲比賽模式的學習過程中,其批判思考能力的展現情形。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臺北市某國民小學六年級2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分為戰術遊戲比賽模式之實驗組(男15人,女15人)與技能取向之控制組(男16人,女13人),採原班上體育課方式,每班10節(400分鐘)共為期10週。在教學實驗前、後進行批判思考能力前、後測。統計方法採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比較其批判思考能力在各項得分顯著情形。此外,在教學實驗過程中,觀察學生小組意見討論影片口語資料轉譯為逐字稿,並使用序列分析處理小組討論資料。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運動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主要差異與討論過程。結論為一、戰術遊戲模式對於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整體批判思考」、「演繹」能力的得分具有明顯提高。二、戰術遊戲模式組中共四組,其中二組在運動批判思考能力的「演繹」能力構面達顯著差異。三、同儕小組成員在戰術遊戲模式中的討論與互動,有助於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批判思考能力的發展。
  • Item
    中學體育教師應用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改善關係霸凌之行動研究
    (2016) 游陳富; Yu, Chen-Fu
    本研究旨在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探究TPSR融入體育教學中,學生間關係霸凌的行為是否獲得改善,遭受關係霸凌的同學能建立責任行為,對自我負責,並在過程中發現教學上的問題與解決方案,進而促進研究者的教學反思與專業的成長。研究參與者為台北市綠地國中八年級某班,男生12人女生16人,採用Don Hellison 所提倡的TPSR模式設計17節的行動研究方案課程,以教師日誌、學生學習資料、協同研究者觀察記錄、訪談資料作為資料蒐集的方式,研究結果發現:1.TPSR課程對於關係霸凌的現象能有所改善,是一套可施行的課程方案,並且也能看見學生在體育課中責任行為的正向改變,被排擠者也喜歡這樣的課程;2.旁觀者在教師的支持與關注下,願意說出同儕受霸凌的行為;並且霸凌者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因此也願意停止或減少霸凌行為,這兩者的改變也代表TPSR確實可以改善學生關係霸凌行為;3.TPSR課程對於關係霸凌的學生產生正面的影響,良好的師生關係與異質性分組方式能幫助TPSR課程在實施上更加順利。
  • Item
    翻轉課堂融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學生籃球學習之行動研究
    (2016) 甘綉絹; Kan, Hsiu-Chuan
    體育課之教學目標包含認知、技能與情意。為了發展學生的綜合性學習經驗,及達成「帶得走的能力」之全人教育目標,體育教師可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發展分析、創意與評鑑的思考技巧與認知能力。本研究之目的為瞭解翻轉課堂融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於體育教學領域之應用,其教學策略是強調以學生為主的學習,透過教學順序的改變,預先學習課程,進而激發學生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實作創新等能力。本研究參與者為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某班28位學生,使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探討翻轉課堂融入理解式教學之相關研究,其研究結果發現:1.翻轉課堂策略融入TGfU之可能性做法為課前教師製作預習教材、學生預習課程;課中針對TGfU的教學步驟加入小組學習及引導提問;課後提供社群平台使學生進行反省及問題的再解決;2.思考能力由基本外在條件轉變為實際情境中運用,且認知歷程達至評鑑層次;3.學生因軟硬體設施不足、討論氛圍不熱絡和學習能力低落而造成學習阻礙;可透過行政協調及相關辦法、教師引導討論和同儕教學等方式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