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走過青春叛逆的少年兄--運動對品格行為轉變之生命敘說(2010) 洪琇惠; HUNG Hsiu-Hui本研究乃探討個案在運動和品格實踐的相關行為,經由敘說的過程,回溯研究參與者年少青春的歷程,面臨成長階段,如何克服身體與心理的轉變,且面對學業壓力、運動技能的學習,以及同儕人際的處理,是如何透過運動調整個人品格行為。由於研究對象為立意取樣,故研究方法為質性半結構式訪談法來蒐集研究參與者相關資料。據上述方法,研究結果如下: 一、家庭環境對個人品格行為具潛移默化影響:品格取決於父母的教養態度,若家庭結構不夠健全,教養態度不一致,沒有共同生活經驗,孩子往往失去學習模仿的機會,可見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重要性,對一個人的品格影響是如此深遠。 二、運動教練是改變選手品格行為因子:運動團隊強調公平競爭,友善關懷、誠實勇敢的運動精神,透過運動教練的引導,從運動競賽經驗中,學習冒險、積極進取、爭取榮譽,藉由做中學反覆練習運動技巧,學習更重要是行動與思考,內化自我負責的態度。 三、運動對青少年品格養成具有影響:運動團隊的情境學習,隊友的良性競爭,重建或強化自我尊重與尊重他人,勇敢面對自己與對手的能力,主動克服任何困難與挑戰,學習接納失敗與挫折,運動訓練背後所蘊含的意義,是讓參與者培養思考、負責的能力與堅持到底的毅力。 四、環境是品格行為最大的影響者: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環境的影響,在沒有覺察警醒,就容易隨波逐流,而運動是一個媒介因子用來塑造公平競爭的場域,適時介入的重要他人,即是對一個人品格行為改變的最大關鍵。Item 乘勢而為—論籃球運動中的「勢」(2018) 李秉鴻; Li, Ping-Hung籃球運動總是習慣從那些易見易知、實有、能操控的部分來思考效力,將球員的高矮胖瘦、速度、投籃、運球等實力條件與效力之間產生直接聯結。然而在比賽過程中會發現,實力與發揮之間並非成正比,而是存在著某種足以改變效力的神祕機轉。而在東方,《孫子兵法》從力量關係(勢)的角度來解析戰事活動,認為人無法單獨自行產生效力,而是整體環境之間所共同形成的某種力量關係釋放之後,在它的牽引、拉扯下所產生,因此必須將效力的主導權交給局勢而非人本身。這種效力觀可以去釐清那夾藏在實力與發揮間足以改變效力的機轉,解釋勢與籃球運動之間的關係,以及效力生產上所會碰到的困難、限制,並帶來不同的指導意義以及價值。結果可以歸納出三種不同的勢:一、刻意造勢,將重心放在個人能力的建構以及發揮,它具有操之在己、簡單的特性,但卻容易忽略局勢而產生勉強、刻意的行為。二、理性造勢的戰術佈置,它雖然從整體格局的角度去用兵,帶來更科學、合理的方法、戰術,但仍然只是一種較高機率的揣測,預設立場對於無常的局勢過於死板、僵硬,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依舊會帶來損耗。三、乘勢而為,它反其道而行,承認人在局勢創造上的有限性,退後一步以配合、轉化的方式來面對勢,因此用兵如水,無常形、無常勢,當自己擺脫刻意,不拘泥於某個目標與手段,自由的意念與行動便能在瞬息萬變的比賽過程中保有起始以及消散的可能,呈現一種超越的效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