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原住民專任運動教練現況探討
    (2013) 朱美銀; Yin-Mei Chu
    本研究旨在探討原住民專任運動教練現況,透過原住民專任運動教練調查及訪談,瞭解原住民專任運動教練對專任運動教練制度的看法,並剖析原住民專任運動教練目前在職場上所面臨的問題。本研究以目前349位專任運動教練中的13位原住民專任運動教練以此為對象,寄發13份問卷,並選取其中5位進行訪談。本研究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進行分析,再輔以訪談資料分析討論,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原住民專任運動教練均具備專業的素養,對於運動訓練及技術經驗的傳承,具有 一定的效果及影響;惟在支援其他學校行政工作下,讓教練功能的發揮產生負面的效應。 二、原住民專任運動教練對於專任運動教練制度的理解程度,與一般非原住民專任運動教練無顯著差異;惟在遴聘制度上,應考量原住民族的特殊性,使原住民族地區能建立更完善的培訓體系。 三、目前原住民專任運動教練在訓練工作上主要面臨的困難,包括選手招募不易、經費不足,以及需要社會支援等。因此,未來整體培訓體系應朝教育與訓練並重,尋求與在地資源整合,以發展具地方特色及優勢的競技運動項目。
  • Item
    近代中國武術文化之變遷(1910-1937)
    (2002) 許光麃
    摘 要 為探究1910-1937年期間,近代中國武術文化之變遷。本研究採歷史研究法與文化研究法,以歷史的時間為縱軸,以文化的價值觀、制度及器物為橫軸,將蒐集之史料,加以整理、分類、考證、解釋與批判,最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在理論、價值、觀念層次上,傳統武術以「道」與「氣」、「天人合一」及「太極哲理」為基本理論;傳統武術以「形神統一說」、「反者道之動」及「陰陽學說」為基本原則。清末西洋體操與體育概念的傳入,加上舊有的傳統武術,導致彼此概念上糾纏不清,「新、舊」與「動、靜」思想論爭,隨後為發展方向而有「洋土體育」思想論爭,在論爭激盪中武術融會公平競爭、追求極限與客觀量化的觀念緩慢前進,也採借西方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武術。 二、在規範、組織、制度層次上,傳統武術重視「尊師重道」的師承關係,各流派對授徒擇人均有嚴格規定,武德是以「禮」、「仁」為標尺,武術組織以「家族化」、尊祖、崇古、嫡長繼承、等級制度為宗法之特色。西式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明文規定武術為學校體育課程內容之一。在大城市所建立的武術團體,武術組織逐漸系統化,而有明確的宗旨與章則,並朝向武術競技化和規則化的方向發展。 三、在外顯行為和器物層次上,傳統拳術種類繁多,如少林武術、武當武術、峨眉武術、內家拳、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象形拳、南拳、長拳等拳種;武術器械多樣多式,如劍、刀、槍、棍等。西洋運動器物在中國發展過程迅速,武術器械隨地方性運動會的開展,逐級登上全國運動會,並單獨舉辦全國武術運動大會,舉行「國術國考」和「浙江國術游藝大會」等活動,將武術推向海外表演,促使武術邁向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