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雙語體育教學對國中生身體活動量及學習動機之影響
    (2024) 葉庭妤; Yeh, Ting-Yu
    背景:因應全球化浪潮,2030雙語政策成為我國近年來在教育方面的重點推展項目,目前各級學校所推行的雙語教學以體育科為主要的發展科目。目的:學校的體育課是能帶給學生身體活動量的場域,學生在課堂裡的學習動機也會影響體育課的學習成效,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以雙語進行體育教學對於學生身體活動量及學習動機之影響。方法:採為期五週的雙語體育教學介入,共計10節課,以同一位教師之兩個班級,分為雙語體育教學組24位學生及一般體育教學組27位學生。研究工具使用三軸加速規 (GT3X+accelerometers) 、ARCS學習動機量表、訪談及觀課日誌。結果:1. 雙語體育教學下,學生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量呈漸進上升的趨勢;學習動機的四大構面以引起注意、切身相關的後測平均值高於前測平均值而建立信心、獲得滿足的後測平均值低於前測平均值。2. 在中高強度身體活動量方面,雙語體育教學組與一般體育教學組呈顯著差異,原因來自學生專注度提升、同儕互動頻率增高。3. 在學習動機方面,兩個班級並未達到顯著差異,原因為學生主要受到技能強弱以及運動項目影響,語言並非關鍵要素。建議:未來有意願實施雙語教學的體育教師,能透過多元的鷹架輔助策略、設計符應學生英語程度的雙語課程來促進學生在體育課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學習動機表現。另外,未來研究也可以針對學生之間在雙語教學下的互動變化、情形和頻率以深入探討同儕互動對雙語體育教學學習成效的影響。
  • Item
    高雄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學習動機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
    (2007) 林琦鴻
    高雄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學習動機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 研 究 生:林琦鴻 指導教授:程瑞福 日 期:民國96年1月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學習動機與專業成長需求之關係,採問卷調查法,發出問卷160份,有效回收114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71.25%。以SPSS12.0 for Windows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包括: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 茲將本研究所得結論歸納如下: 一、高雄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之學習動機主要可歸類「求知興趣」、「職 業進展」、「逃避或刺激」及「外界期望」等四個向度。需求可歸類為「教學與評量」、「行政管理」、「課程設計」、「運動技能」及「研究創發」等五大類。 二、高雄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之學習動機具中上水準,在「求知興趣」 上表現較佳,其他依序為「逃避或刺激」、「職業進展」及「外界 期望」。 三、高雄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之專業成長需求呈現多元且認同度高的 情形,在「教學與評量」上的需求度較高,其他依序為「課程設計」、「行政管理」、「運動技能」及「研究創發」。 四、高雄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之學習動機與專業成長需求呈正相關, 整體性 r = .575。在動機方面以「逃避或刺激」與需求各類別 的相關係數最高。 五、未婚的且服務年資未滿五年的女性教師學習動機最高。 關鍵字:學習動機、專業成長需求、體育教師
  • Item
    臺中市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2013) 吳金記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及學習動機現況與相關情形,以臺中市立國民中學學生為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包含「學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量表」和「體育課學習動機量表」,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共發放840份,回收有效問卷821份,有效回收率為97.7%,所得資料以SPSS 20.0版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以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顯著水準定在α=.05,歸納所得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達中上程度,顯示學生對體育教師專業表現是肯定的,以「專業技能」層面得分最高,「課程與評量」層面得分最低。 二、國中生體育課學習動機達中上程度,學生對於體育課有正向學習動機,以「提供滿足感」層面得分最高,「引起專注力」層面得分最低。 三、不同背景變項中,「學生體育成績」、「教師性別」與「學校規模」在國中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中,「學生性別」、「運動習慣」、「學生體育成績」、「教師性別」與「學校規模」在國中生體育課學習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五、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呈現高度正相關。 六、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能正向預測學習動機狀況,以「課程與評量」最佳。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各項建議,以供教育行政單位、師資培育機構、國中體育教師與未來研究參考。
  • Item
    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動機與課程滿意度之研究
    (2011) 魏玉珍; Wei Yu-jen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不同背景之高中體育班學生對學習動機及課程滿意度之差異之情形,及高中體育班學生對學習動機及課程滿意度之相關情形,研究期間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進行深度訪談,再以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534人為研究對象,採自編之「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動機與課程滿意度之調查問卷」進行研究,並將所得資料加以分析,學習動機歸納四個構面:知識需求、成就需求、紓壓需求、社會需求;課程滿意度歸納四個構面:教師教學滿意度、環境設備滿意度、行政支援滿意度、課程內容滿意度,透過自編之「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動機與課程滿意度調查問卷」為工具實施調查。有效問卷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é事後比較、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重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整體學習動機情形為中上程度,就各構面的就讀動機而言,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在「知識需求」動機最大,其次為「成就需求」、「紓壓需求」,最低為「社會需求」。 二、高中體育班學生整體課程滿意度為中上程度,就各構面的課程滿意度而言,最傾向「教師教學」;其次是「課程內容」及「環境設備」,最不滿意為「行政支援」。針對以上發現,提出建議,以供教師、學校、行政單位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三、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動機與課程滿意度之間有正相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