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花蓮縣高中生運動行為、健康體適能與幸福感之研究(2024) 楊宗樺; Yang, Zong-Hua本研究旨在探討花蓮縣高中生運動行為、健康體適與幸福感的關係,進而探討影響高中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選取112學年度花蓮縣公私立高中職學校之日間部學生為研究對象,從母群體中進行配額抽樣,共收集有效問卷803份。研究參與者填寫自編「花蓮縣高中生運動行為、健康體適能與幸福感之問卷」,收集高中生個人資料、運動行為、健康體適能(身體組成、瞬發力、肌力及肌耐力、柔軟度、心肺耐力等)及幸福感,研究資料以SPSS22.0統計軟體進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信度分析、因素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獲得以下研究結果:一、花蓮縣高中生運動行為部分,運動次數較少,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呈現中上水準;健康體適能部份,BMI呈現正常狀態,一分鐘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屈、立定跳遠和1600/800跑走皆呈現中等偏上水準;幸福感部份以「自我信心」之平均數為最高,「主觀幸福感」為最低。二、不同性別、年級、是否參與社團、是否為體育性社團在運動行為有顯著差異存在;不同性別、是否為體育性社團在健康體適能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不同性別、年級、是否為體育性社團在幸福感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三、運動行為會正向影響健康體適能;運動行為會正向影響幸福感;健康體適能會正向影響幸福感。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生對於運動行為、健康體適能與幸福感的的認知存在顯著差異,而運動行為是影響健康體適能的因素,運動行為、健康體適能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Item 代間運動對高齡者生活滿意度與幸福感及心理憂鬱之研究(2023) 于凡; Yu, Fan根據 2020 年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已於 2018 年成為高齡化社 會,推估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比例將超過 20%,高齡人口比例逐漸增加, 瞭解高齡者生活已是目前首要目標。隨著高齡者年紀增長、身體老化、慢性疾病等因素, 而影響高齡者的心理情緒,嚴重甚至引起憂鬱的情況,過往研究透過代間共同學習、伴 讀、社區服務...等,探討對於高齡者心理狀況的改變,較少研究針對運動做探討,因此 為瞭解代間運動對高齡者心理幫助,本研究透過實驗組 1 及實驗組 2 的方式,探討代間 元素對其心理幫助之成效。研究對象共 77 位,實驗組 1 共有 36 位,實驗組 2 共有 41 位,進行 8 週代間運動之課程。本研究於實驗組 1 中加入大學生一同參與,作為代間元 素,實驗組 2 則無代間元素介入。藉由生活滿意度、幸福感及心理憂鬱之問卷進行前、 後測之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 1 的生活滿意度、幸福感與心理憂鬱皆達顯著進步,實 驗組 2 的幸福感及心理憂鬱達顯著進步,生活滿意度則無。在進步幅度方面,實驗組 1 較實驗組 2 的生活滿意度與幸福感皆達顯著進步,心理憂鬱的進步幅度與實驗組 2 相比 則無顯著差異。因本研究時間設計僅有為 8 週,所以在心理憂鬱進步幅度上成效有限, 未來若能將代間運動的安排期程延長,可以使高齡者在心理狀況上達到更顯著的效果。Item 青少年桌球運動員社會支持、心理技能與運動幸福感關聯性之研究(2021) 張秀娟; Chang, Hsiu-chuan本研究以運動幸福感理論為基礎,探討青少年桌球運動員社會支持、心理技能和運動幸福感的現況、認知差異以及變項間之關聯性。本研究以109學年度全國國、高中600名桌球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透過「青少年桌球運動員社會支持、心理技能與運動幸福感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共獲得549份有效問卷,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多元逐步迴歸進行資料統計與分析檢驗其相關性,獲得以下結論:一、青少年桌球運動員現況在社會支持方面,為中上程度,對家人支持的感受最佳;在心理技能方面,為中上程度,對可教導性與自我激勵的知覺情形最高;在運動幸福感方面,為中上程度,則以對運動樂趣的知覺情形最高。二、青少年桌球運動員不同背景在社會支持之性別、學籍、個人企業贊助、每週訓練時數、運動成就水準不同及國際比賽經歷分別有顯著差異;在心理技能之性別、學籍、球齡、個人企業贊助、每週訓練時數、運動成就水準不同及國際比賽經歷分別有顯著差異;在運動幸福感之球齡方面有顯著差異。三、青少年桌球運動員在社會支持能有效預測心理技能,其中,以教練支持對心理技能的預測力為最高,其次為老師支持。四、青少年桌球運動員在社會支持與心理技能對運動幸福感具預測力,其中,以可教導性與自我激勵對運動幸福感的預測力最高;其次分別是動機、自信心、教練支持與同學支持。Item 高中運動員知覺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對主觀活力之預測-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效果(2019) 蔡宜廷; Tsai, Yi-Ting近年來,許多研究探討教練對於運動員心理健康及福祉的相關研究。 Duda(2013)認為賦權動機氣候能夠滿足運動員的基本心理需求並提高心理健康。 主觀活力是運動員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意指由內在所引發的正面積極能量(Ryan& Frederick, 1997)。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賦權、削權動機氣候對主觀活力的預測並檢驗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效果。參與者為高中運動員 277 位(男性174 名,女性 103 名),平均年齡 16.4 歲±0.77。經參與者同意後填寫賦權及削權動機氣候量表、主觀活力量表及基本心理需求量表。本研究所得資料採簡單迴歸分析了解變項間預測情形,並以賦權、削權動機氣候前置變項,主觀活力為結果 變項,再以拔靴法 (Bootstrapping) 檢驗自主性、關係感、勝任感三個基本心理 需求是否在賦權、削權動機氣候與主觀活力間扮演中介角色。研究結果顯示,自主性及關係感在賦權動機氣候與主觀活力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則在削權動機氣候與主觀活力間扮演完全中介效果。此結果顯示,教練應使選手知覺到賦權動機氣候並滿足選手的自主性及關係感,進而提高選手的主觀活力;反之,若教練總是塑造削權動機氣候則減少選手的基本心理需求進而降低主觀活力。Item 臺北市足球俱樂部參與者熱情、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研究(2014) 朱芳儀; Chu Fang -Yi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於分析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足球俱樂部參與者熱情、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影響情形。以臺北市足球俱樂部參與2013-2014年T2 LIGA 者,共計300位選手為對象母群體,於2014年3月8日與3月9日,透過問卷調查法得有效樣本300份,以瞭解足球俱樂部參與者熱情、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現況,並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 一、臺北市足球俱樂部參與者現況以男性、21至30歲、大專院校程度的參與者居多。二、臺北市足球俱樂部參與者熱情與持續涉入之間有顯著相關81.2%。三、臺北市足球俱樂部參與者熱情有效影響幸福感,其中以強迫式熱情(β = 0.055)最高。四、臺北市足球俱樂部參與者持續涉入有效影響幸福感之,其中以中心性的(β = 0.317)最高。從研究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運動熱情與持續涉入有效的影響幸福感,故相關單位可參考此研究結果進行足球運動之推廣,透過賽事及活動維持原有參與者的熱情與涉入程度,提升其幸福感,同時足球俱樂部也能針對21至30歲男性的族群宣傳,以提升台灣足球運動之參與人數,並發展更多T2 LIGA 的隊伍。Item 雲林縣公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行為與幸福感之研究(2013) 林志豪本研究旨在瞭解雲林縣公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行為、參與動機與幸福感之相關情形,以雲林縣公立高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自編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行為、運動參與動機及幸福感調查問卷」為工具實施調查。有效問卷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多變量分析、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雲林縣公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行為,每週運動的天數平均為2.86次,強度以中度居多,每次運動時間平均為40.7分鐘。二、在運動參與動機是以追求團隊動力、同儕認同及健康體適能為主要動機。整體幸福感平均數為3.59,顯示目前雲林縣高中職生的整體幸福感為中上程度。三、在性別、參與運動社團對於運動參與行為、參與動機及幸福感皆有顯著差異。四、在個人獲得幸福感的過程中,內在的「運動參與動機」與自身從事運動的「參與行為」程度影響個人最終感受到之「幸福感」品質的優劣。雲林縣公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動機、運動參與行為對幸福感影響模式成立。Item 運動動機與幸福感之關係-以W住宿女中跑步運動為例(2015) 陳翠玲; Chen, Tsui-L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跑步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之相關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市W女中學生,以問卷調查法收集所需資料,問卷包含:跑步運動參與動機量表、幸福感量表及基本資料。採立意抽樣方式發放1300份問卷,回收1119份,回收率為86%,資料處理方法採敘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研究結果如下: 一、學生跑步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得分情形大致良好。 二、不同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運動時數及學業成績在運動動機達顯著差異。 三、不同學籍、有無參加社團、運動時間、運動時數及學業成績在幸福感達顯著差異。四、跑步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達顯著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