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職棒現場觀眾參與行為意圖模式之研究(2007) 呂宛蓁; Lu Wan-chen本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旨在建構職棒現場觀眾參與行為意圖之模式,進而探討職棒現場觀眾之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涉入程度對行為意圖之影響。本研究以2007年3月至4月間研究者親自前往中華職棒觀賞比賽之現場觀眾444名為研究對象,以「職棒現場觀眾參與行為意圖模式問卷」進行調查,並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進行資料分析。此外,配合深度訪談方式來進行質性資料的搜集。最後,依據量化研究與質性資料分析綜合結果,所得結論如下: 一、現場觀眾以大專校院之學生族群為主,對觀賞職棒之態度相當正面,且受到「次群體」較高的規範效力,而對於知覺行為的控制程度約在中等之間。 二、觀眾年齡介於26-35歲、去年曾觀賞現場職棒,以及參與後援會組織的觀眾,未來觀賞現場職棒的可能性越高。 三、本研究所建構之職棒現場觀眾參與行為意圖模式,大致符合各項適配度指標之檢驗標準,其中以涉入程度最能影響其觀賞職棒的行為意圖,其次為知覺行為控制,態度與主觀規範對行為意圖的影響力不顯著。 基於以上發現,建議職棒聯盟與球團應強化產品規劃,滿足觀眾需求,而針對未來研究,可將此模式應用於其它職業運動領域之觀眾參與意圖及行為模式中,並依據實證資料來建構完整模式,作為職業運動經營與行銷策略規劃上之參酌。Item 中華職棒觀眾生活型態、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2018) 許洽銘; Hsu, Chia-Ming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華職棒觀眾現場觀眾的人口背景、生活型態、觀賞動機與滿意度的分佈情形,並瞭解觀眾生活型態對觀賞動機與滿意度的差異情形,進而探討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間的差異與相關情形。研究以中華職棒現場觀眾作為研究對象,採便利抽樣方式實施問卷調查,共發放450份問卷,扣除無效問卷後回收410份有效樣本,回收有效率91.1%。研究結果顯示:(一)樣本中男性觀眾多於女性觀眾,且年齡集中在21-40歲,以未婚族群居多,學歷以大專院校最多。(二)在中華職棒觀眾生活型態部分,以均衡發展群人數為最多,其次依序為踴躍主動群與消極被動群。(三)現場觀眾觀賞動機以「觀賞球賽能夠帶來愉悅感」為主,觀眾滿意度則以「現場的娛樂氣氛」為最高。(四)不同背景變項在觀賞動機上呈現顯著差異。(五)不同生活型態觀眾在觀賞動機與滿意度呈現顯著差異。(六)中華職棒觀眾生活型態越穩定時,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也隨之提高。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研究者建議中華職棒於行銷推廣時,應考量性別年齡等不同特性進行相關行銷策略之擬定與實行。本研究結果可供未來中華職棒球團及行銷活動公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