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齡者身心教育個別化教學模式之建構與驗證(2022) 林慧敏; Lin, Hui-Min高齡者對健康需求日益增加,使身心教育受到關注與重視,身心教育能提供許多與身心對話和探索方式,以維持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生活品質,透過建構一套個別化的教學模式,針對高齡學習者個別差異與特徵提供適合的身心教育課程,同時期望能為身心教育教師專業有所貢獻。因此,本研究旨在建構高齡者身心教育個別化教學模式,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訪談10位專家學者,擬定初步教學模式內涵,透過第二階段德爾菲問卷調查,重複調查專家小組意見,經四回合問卷建立正式的教學模式之內涵,第三階段研究則以多重個案研究,針對6位高齡者學員進行課程的實施,以驗證本研究教學模式之可行性。研究結果確立教學模式之歷程架構與各步驟之構面要素,以及14項模式特徵、12實施原則、13項教學策略之敘述;在課程實施後發現,依據教學模式所實施的課程能有效讓學員更重視健康相關知識、使學員的身心狀態感到有所進步、有效建立學員照顧自己的能力,學員對於課程的接受情形為高度滿意,得以驗證高齡者身心教育個別化教學模式之可行性,並依據教學模式建構結果與實施結果,提出具體應用模式之建議與未來研究建議。Item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高中體育教學之研究(2008) 張鈴; Ling Chang本研究旨在探討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高中體育教學實施之可行性,並從教學過程中瞭解高中生對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實施的接受度與反應,及實施課程對高中生身體覺察能力的影響,最後瞭解教學者在教學行動歷程的反省和成長。 研究方法係採用「行動研究」進行,研究者兼教學者以所任教之A高中一年級某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實施10週-二十節課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以上課過程錄影分析、教學日誌、學生心得日誌、觀察員紀錄表、身體覺察能力量表、學生訪談紀錄表等資料作為探討的依據。研究結果發現: 一、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符合高中課程綱要之教學目標與內涵,課程內容設計經適當的教學活動安排,於高中體育教學是可行的教材,為值得推展的教學課程。 二、大部分的學生對於身心動作課程皆能接受與喜愛,部分課程則有「不喜歡」、「困難」的感受。呼吸探索是同學感受較深的活動,隨著課程進行,進入靜心和自我探索的時間和情況則愈快、愈深入。 三、課程的實施能重新建立學生的身體觀;對於身體覺察能力-呼吸、身體使用、肌肉張力、脊椎活動度、姿勢與疲勞等覺察的提升有正面的效果,惟覺察的程度因學習態度與個人特質在收獲上會有不同。 四、研究者經由行動歷程的省思,在教學技巧、班級經營、課程內容設計、教材熟練度和教學態度等各方面皆有所精進,在教學與自我專業知能上獲得不少收獲與成長。 身心動作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上有多方面的效益,惟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仍需再進一步地規劃和發展。本研究將針對相關問題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Item 運動訓練身心經驗之敘說探究(2013) 陳俊源; Chen, Chun Yuan本研究旨在探究三位曾為運動選手的體育老師和運動教練,從成為選手一路接受運動訓練再到為人師表的過程,分成四階段在運動訓練或是體育教學中對自我身心狀態的覺察與生活歷程的改變。透過敘說的方式,返回各階段關注關鍵的身體經驗與體會,並在其中尋找與釐清影響身心經驗的因素。採質性研究方法,透過敘說描述、分析後整理。結果如下:(一)運動傷害不只影響選手專項成績表現,也間接牽動生涯規劃和自我認同;(二)選手接受身體教育的程度,會直接影響運動訓練與日常動作的使用情形;(三)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有助於運動傷害的減緩與專項運動的表現,同時也有助於維持身心在日常生活正向的狀態。建議:落實運動選手多元的身體教育,充實相關運動傷害的知識與處理;持續練習身心技法與覺察自我,以維持身心之健康平衡狀態;提升並培養運動選手主體性思考與自我覺醒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