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橢圓齒盤對公路自行車騎乘效率及下肢肌電訊號之影響
    (2012) 汪旖文; Wang, Yi-wen
    橢圓齒盤(non-circular chainring)是一項為了增進踩踏效率而發展出的產品,其原理是改進原本兩腿作圓周運動踩踏時,接近上下死點處雙腿輸出功率較小的缺點,利用減少踩踏週期中這兩處齒片切線點到中軸的半徑,增加扭矩、減少齒數,並讓上下死點附近的施力齒快速通過。同理,當雙腳前後死點時,踩踏力量最大時,此時橢圓齒盤增加前齒片的切線點到中軸的半徑,增加齒數,讓施力時連貫,以期踩踏時發揮最大功率。目的:比較受試者在使用一般圓形齒盤及橢圓齒盤時的攝氧量,以評估其工作效率。比較受試者在使用一般圓形齒盤及橢圓齒盤時的下肢肌群肌電訊號(股直肌、股二頭肌、脛前肌、腓腸肌)之活動情形。方法:以8位國內男性優秀公路自行車選手(年齡:24.50 ± 4.23歲;身高:172.67 ± 5.1公分;體重:67.50 ± 10.0公斤;最大攝氧量:67.14 ± 5.80 ml/kg/min),自行車齡3年以上,每週訓練時間20小時以上或週訓練量600公里以上,以平衡次序法使用一般齒盤或橢圓齒盤進行以無氧閾值(AT)為基準的三種強度(AT+ 10%、AT、AT- 20%)之騎乘,每種強度騎5分鐘,記錄其間的攝氧量及肌電訊號。結果:使用一般齒盤與橢圓齒盤在3種運動強度下之攝氧量並無顯著差異。在AT+ 10%強度下,股直肌在使用橢圓齒盤時的均方根肌電訊號顯著低於一般齒盤;在其餘強度時,股直肌、股二頭肌、脛前肌及腓腸肌在使用兩種不同齒盤時,肌電訊號皆無顯著差異。結論:橢圓齒盤無法提升專業自行車手進行次最大運動強度測驗時的運動經濟性。肌電訊號部分,於強度AT+ 10%下,使用橢圓齒盤時股直肌肌肉活化程度較小,表示較省力。但是無法減少其餘肌肉的肌肉活化程度,無法達到省力的效果。
  • Item
    乘勢而為—論籃球運動中的「勢」
    (2018) 李秉鴻; Li, Ping-Hung
    籃球運動總是習慣從那些易見易知、實有、能操控的部分來思考效力,將球員的高矮胖瘦、速度、投籃、運球等實力條件與效力之間產生直接聯結。然而在比賽過程中會發現,實力與發揮之間並非成正比,而是存在著某種足以改變效力的神祕機轉。而在東方,《孫子兵法》從力量關係(勢)的角度來解析戰事活動,認為人無法單獨自行產生效力,而是整體環境之間所共同形成的某種力量關係釋放之後,在它的牽引、拉扯下所產生,因此必須將效力的主導權交給局勢而非人本身。這種效力觀可以去釐清那夾藏在實力與發揮間足以改變效力的機轉,解釋勢與籃球運動之間的關係,以及效力生產上所會碰到的困難、限制,並帶來不同的指導意義以及價值。結果可以歸納出三種不同的勢:一、刻意造勢,將重心放在個人能力的建構以及發揮,它具有操之在己、簡單的特性,但卻容易忽略局勢而產生勉強、刻意的行為。二、理性造勢的戰術佈置,它雖然從整體格局的角度去用兵,帶來更科學、合理的方法、戰術,但仍然只是一種較高機率的揣測,預設立場對於無常的局勢過於死板、僵硬,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依舊會帶來損耗。三、乘勢而為,它反其道而行,承認人在局勢創造上的有限性,退後一步以配合、轉化的方式來面對勢,因此用兵如水,無常形、無常勢,當自己擺脫刻意,不拘泥於某個目標與手段,自由的意念與行動便能在瞬息萬變的比賽過程中保有起始以及消散的可能,呈現一種超越的效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