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運動與男性氣概論述之研究-以台灣棒球的演進系譜為核心(2010) 甘允良; kan, yun-liang棒球對台灣人而言,是一項別具歷史意義的運動項目,我們習慣稱之為「國球」,這項運動明顯的是以男性為主體的運動,因此棒球不僅是男性優勢的象徵,所彰顯出的男性氣概,更是一種權力的重要形式。探討男性氣概這個權力的議題,研究採用傅科的系譜學的方法論,來建構台灣棒球論述的演進系譜,及描繪其男性氣概的權力關係圖像。研究結果如下: 一、棒球的主流論述、棒球論述的歷史發展,以及棒球展現出的規訓活動,能符合傅科所建議採用論述的三種主要方式,因此棒球論述作為權力分析的主體,有著知識論上的合適性。 二、在台灣棒球論述的演進系譜上,研究針對論述表現出的現象與特徵,依序提出四種組型,分別稱之為反抗馴化、去日本化、對抗強權及商業休閒,進一步說明各組型得以形成的論述形構。依序的各組型/論述形構之間,並不是處必然與累積性的發展,而應是一種斷裂、偶發狀況下所產生,並透過論述的相互競爭所形構出。 三、在男性氣概的權力關係探討上,首先針對系譜組型分別提出平凡英雄、幕後英雄、國家英雄及運動明星,四種男性氣概的類型,並分析權力的規訓、反抗痕跡,以及指出男性氣概是處於多元、競爭與衝突的關係中,最後研究提出身體的表現、外部的權力關係網,以及內部的權力核心三個部分,共同形構出權力的關係圖像。Item 「體位向上」:殖民地臺灣 (1937-1945) 銃後的身體治理與實踐(2017) 陳羿戎; Chen, Yi-Jung本文聚焦日治晚期 (1937-1945) 當局對戰場後方國民強調「體位向上 (たいいこうじょう) 」的歷史現象,目的在於探究殖民地臺灣的體育、運動與身體活動形式,也援引傅柯 (Michel Foucault, 1926-1984) 對系譜學 (genealogy) 和治理術 (governmentality) 的洞見,分析當時的身體治理與實踐。結果發現,當局緊隨日本內地的身體治理,包含知識的建構、活動的安排、身體的檢查與管理等,促使公共衛生的知識與技術迅速滲透至殖民地臺灣。並且,競技運動在中日戰爭開打的初期仍然受到鼓勵,卻從不僅止於休閒娛樂和自我實現,轉而增加體操、步行與 (廣義) 武道的身體活動,以及具實用性質的國防體育、奉公勞動和增產作業之競技。然而,無論是否認同「健康、勞動、奉公」為一種理想的生活形式,臺灣人對官方所安排的身體治理也不完全照單全收。「帝國之夢」對所有人而言意義不盡相同,這不僅左右著時人的身體實踐,也是未來研究值得關注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