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物聯智慧引導多元性運動介入對城鄉高齡者全人健康指標促進成效之研究
    (2024) 黃弘欽; Huang, Hung-Chin
    臺灣正面臨人口結構迅速老化的嚴重衝擊,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數正以驚人的速度向上攀升,高齡化議題已受到我國相關單位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帶動智慧產業普及發展,在人口高齡化與生活智慧化的兩大未來趨勢下,透過智慧科技進行健康促進,改善高齡者健康是值得被探討的議題。本研究旨在探討物聯智慧引導多元性運動介入對於城鄉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及全人健康指標之促進成效,以物聯智慧科技結合多元性運動的介入模式來實現智慧老化之理想。本研究根據縣市型態及老化指數將臺北市定義為城市地區,將嘉義縣定義為鄉村地區,並以立意抽樣選取臺北市及嘉義縣65歲以上之高齡者,將其分為T1組與T1+T2組,有效樣本數為129人,兩地區的T1+T2組進行12週物聯智慧引導多元性運動介入,T1組僅進行12週一般多元性運動介入,兩組別之運動介入為每週2次,每次2小時,並分別在第0週及第13週進行功能性體適能、生活品質問卷、憂鬱症量表與極早期失智症量表的前、後測。統計分析方法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成對樣本t檢定、廣義預估方程式、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線性迴歸分析,探討12週不同類型的運動介入後,功能性體適能及全人健康指標之差異情形及促進成效,並進一步探究功能性體適能與全人健康指標之相關性。結果發現:(一) 高齡者的教育程度及身體質量指數存在城鄉差異情形;(二) 不同類型的運動介入皆能有效促進城鄉高齡者的功能性體適能與全人健康指標;(三) 物聯智慧引導多元性運動介入對於部分功能性體適能及全人健康指標之促進成效優於一般多元性運動介入;(四) 智慧運動介入後的功能性體適能可以有效預測全人健康指標。建議未來進行高齡智慧健康促進應考量地區特性,進一步改善特定功能性體適能項目之表現以達到提升全人健康指標之目的。
  • Item
    驗證多元性運動訓練對肌少症高風險之老老人功能性體適能之效益
    (2019) 蔡富任; Tsai, Fu-Jen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3月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達14.05%,臺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的行列。高齡者因身體老化、疾病等因素,身體功能日益下降,特別是肌肉功能的減退,容易造成高齡者跌倒,進而影響其日常生活,嚴重還可能導致死亡,過往研究大多是針對65歲以上高齡者,進行大範圍的探討,鮮少針對各個年齡層細部探究,因此為深入了解高齡者之差異,本研究欲小範圍在85歲至99歲高齡者進行探討,透過8週的多元性運動課程介入,是否能有效提升肌少症高風險老老人的功能性體適能,並協助其維持其日常生活中身體活動的能力,達到有效預防、降低罹患肌少症的風險。研究對象共計42位,平均年齡87.83±2.78歲,研究對象為參與臺北市106年、107年悠活防跌班之肌少症高風險老老人,在經由8週多元性運動課程介入後,經前實驗設計之單組前、後測,得相關數據進行進行前、後測分析。結果顯示:肌少症高風險之老老人在參與8週多元性運動課程後,其坐姿起立、手臂彎舉項目有顯著進步;再針對肌少症低風險與肌少症高風險進行前後、測的比較差異,發現低風險組與高風險組僅在坐姿起立有顯著進步。因本研究介入時間僅有短短8週,所以相關結果成效表現有限,但對於85歲以上的老老人而言,特別是有罹患疾病風險的老老人,需透過更長時間的運動訓練,才能延緩老老人身體衰退的速度,方能保有該年齡階段所需具備的身體能力。但對此族群的老老人而言,功能性體適能未退步,且能保有維持日常生活之機能,就是最大的進步。
  • Item
    驗證社區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快速評估與多元性運動介入效益之研究
    (2016) 何信弘; Ho, Hsin-Hung
    社區高齡運動是經濟與有效的方案,廣為各國採行。隨著運動需求日增,運動介入朝向分眾化、專業化才能提升資源分配的效益。我國高齡者參與運動比例雖高、時間也足夠,但仍有社區部分高齡者受肌少症的侵襲增加失能、跌倒風險,其背後原因亦值得探究,過往研究指出運動方案辦理上缺乏評估策略,難以針對需求提供適當運動介入,混合式的編班方式,參與運動的效益也難以釐清,皆會造成健康促進資源的浪擲。為提出具體論證並解決此困境,本研究目的有二,首先欲瞭解快速評估系統與功能性體適能的相關性與預測效力,其次要驗證不同肌少症風險者參與多元運動介入方案的效益跟限制,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分別採用調查研究法及準實驗法。調查研究法的部分,總計調查臺北市與臺南市共145位高齡者之功能性體適能、握力、單腳站立之表現,參與者平均年齡71.35歲;其次,以準實驗設計確認不同肌少症風險高齡者,在共同參與依ACSM建議編制的多元性運動訓練 (伸展、阻力、有氧及平衡運動) 介入後,藉由第0週、第13週實施功能性體適能測驗,了解其效益與差異,共有60位高齡者完成介入與測試,平均年齡74.62歲,於考驗水準α<.05下,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卡方檢定、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及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等。調查研究部分,確認快速評估系統與功能性體適能在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動態平衡等存有中等以上顯著相關性,並存在線性關係且有中等以上的預測效益;準實驗設計之結果發現多元性運動介入效益依據肌少症風險之不同存有差異,高風險者所得的運動效益顯著較低。建議未來高齡者運動介入應採取能力分組,可提高促進效益、降低風險並充分針對需求設計專業課程,同時降低主辦單位的評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