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臺灣衝浪運動參與者動機與現況之研究
    (2010) 傅筱涵; Fu, Siao-Han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衝浪運動參與者在人口統計變項、參與動機、活動特性及衝浪場域選擇之喜好,並比較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衝浪運動參與者其參與動機差異與選擇衝浪場域喜好之相關情形,研究結果可做為國內衝浪業者、海洋運動發展單位、衝浪參與者及一般民眾瞭解臺灣衝浪現況之參考依據,並可做為未來發展衝浪運動策略之參考。本研究結果如下:一、臺灣衝浪運動參與者以男性、年齡介於20~29歲、職業主要以學生和工商業者為最多、個人每月所得在30,000~49,999元、教育程度為大學及居住在北部的民眾為多數。二、衝浪參與者近二年內最常去的地點以「頭城烏石港」為最多,其次依序為「墾丁佳樂水」及「金山沙珠灣」。而衝浪參與者最喜歡的地點同樣以「頭城烏石港」為最多,其次依序為「墾丁佳樂水」及「台中大安」。三、不同年齡、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地的臺灣衝浪運動參與者在參與動機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四、臺灣衝浪運動參與者選擇最常去的衝浪場域與性別、年齡、每月所得及居住地有顯著相關。而臺灣衝浪運動參與者之性別、每月所得及居住地與選擇最喜歡的衝浪場域上有顯著相關。
  • Item
    臺北地區運動健身俱樂部女性會員消費行為之研究
    (2010) 王玟婷; Wang, Wen-Ting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地區運動健身俱樂部女性會員在人口統計變項、參與動機、生活型態與消費行為之特徵,並分析生活型態與消費行為的相關情形,以及人口統計變項與消費行為的相關情形。本研究以自編之「臺北地區運動健身俱樂部女性會員消費行為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2010年3月至4月間至臺北地區三間運動健身俱樂部運動之女性會員共420位,有效樣本計387份。本研究問卷調查所得之資料,經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及卡方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一、會員年齡以26-30歲,未婚,職業為家管,大學教育程度,平 均月收入以30,000元以下為主。消費行為中運動頻率每周3-4次,交通時間在15分鐘以內,單獨一人運動,入會方式為年繳,親朋好友為主要消息來源,運動時段主要分佈於周一至周五晚上5點以後,入會資歷多為3年以上,大部分以使用教室課程為主。 二、參與動機強度由高至低排序為「健康需求」、「紓壓需求」、「休閒需求」、「成就需求」及「社交需求」。 三、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及消費行為在參與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四、本研究以生活型態將女性消費者分為「享受人生群」、「時尚社交群」及「消極被動群」三個集群。 五、生活型態集群與人口統計變項有顯著相關。 六、生活型態集群與消費行為有顯著相關。 七、人口統計變項與消費行為有顯著相關。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運動健身俱樂部業者可設計針對不同背景變項或消費行為的女性會員的行銷策略,以滿足不同的需求,提升女性加入的意願。
  • Item
    教師回饋知覺、目標導向與國中生體育課參與動機之關聯
    (2007) 林俊賢; Chun-hsien Lin
    教師回饋知覺、目標導向 與國中生體育課參與動機之關聯 日期:2007年6月 研 究 生:林俊賢 指導教授:卓俊伶 摘要 體育課重要的功能就是為終身體育活動做準備,瞭解青少年涉入體育活動如何維持,就須知動機的機轉和改善的問題,才能提昇動機和活動品質。本研究依據Deci and Ryan (1985, 1991) 認知評量理論、自我決定理論為基礎,探討教師回饋知覺及目標取向與國中生體育課參與動機之間關聯性。研究對象為國民中學八年級學生共105人,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研究工具包括 1.教師回饋知覺量表、2.目標導向量表、3.體育課動機形態量表。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教師回饋知覺和體育課參與動機之間的相關,目標取向和體育課參與動機之間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一、國中生體育課參與動機與教師回饋知覺,其動機分量:內在動機、外在動機(認同調節、射入調節)與正面一般性回饋、正面特殊性回饋及表現獲知的知覺呈正向關聯。二、國中生體育課參與動機與目標取向,參與動機型態以內在動機與工作取向呈現較高的正向關係,參與動機型態以外在動機(認同調節、射入調節)與目標取向呈現的正向關係。換言之,學生對於參與動機型態越趨向內在動機時,對於教師回饋知覺接受程度也相對提高,對高程度目標取向亦是如此。 關鍵詞:自我決定理論、教師回饋知覺、目標取向、參與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