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大專與高中男子短距離選手起跑之生力學分析(2007) 陳淑英; Shu-Yin Chen本研究應用生物力學原理,探討大專與高中男子短距離選手起跑及起跑後第一步、第二步相關參數之差異,藉由研究所得提供教練及運動員作為訓練參考。本研究受試者為高中與大專男子選手各五名,平均身高為173.6±2.7及174.2±3.2公分,體重為61.4±4.4及67.6±3.2公斤、年齡為15.8±1.1及21.4±0.9歲。本實驗方法使用一台Redlake高速數位攝影機、一組單向測力計以及Kwon3D軟體, 採用獨立樣本t考驗及皮爾遜績差相關進行分析,以SPSS12.0 統計軟體計算,顯著水準訂為α= .05。本研究結論有以下三點。 (一) 本實驗研究發現高中選手在預備姿勢之軀幹角度、起跑重心水平位移皆大於大專選手;而大專選手起跑反應時間快於高中選手,預備姿式前後髖關節、第二步重心垂直位移、第一步、第二步著地重心垂直速度、第二步著地重心高度,均大於高中選手。 (二) 動力學部分:大專選手的前腳最大反作用力大於高中選手,高中選手之後腳總衝量(倍體重)大於大專選手,兩組前腳最大反作用力皆大於後腳之最大反作用力。 (三) 起跑重心水平速度、起跑重心垂直速度與起跑重心合速度與前後髖關節、前後膝關節、軀幹角度、前後腳最大反作用力及前腳總衝量皆未達顯著相關。重心水水平速度與後腳總衝量之倍體重成顯著相關(r=.66)。 關鍵詞:短距離、起跑、3D攝影分析、生物力學Item 我國九十年全運會短距離跑成績分析(2002) 潘文生本研究為提供國內田徑教練和選手一項國內最大型運動賽會短距離跑的運動員完整成績,並以實際的數據結果,歸納出可以預測賽次成績的方式,期望能夠協助成績提升。本研究以中華民國90年全國運動會的田徑賽事的短距離比賽成績為範圍,包括男、女一百公尺,男、女兩百公尺和男、女四百公尺等六個項目賽次成績。 研究結果顯示:男子一百公尺、女子一百公尺、男子兩百公尺和女子四百公尺的優勝者賽次成績都沒有顯著的差異,而男子四百公尺與女子兩百公尺的優勝者賽次成績則有顯著的差異,P<.05,其中女子兩百公尺跑的趨向分析有達到直線趨向,P<.05;在複賽和決賽設立一個成績的門檻是綜合以上的分析,複賽成績的門檻是預賽全部選手的平均成績為主;進入決賽推估門檻成績為:男子一百公尺是預賽前8名、複賽前8名平均成績;女子一百公尺是複賽前16名平均成績;男子二百公尺是預賽前8名、複賽前8名平均成績;女子二百公尺是預賽前8名、複賽前8名平均成績;男子四百公尺是預賽前16名、複賽前8名平均成績;女子四百公尺是預、複賽前8名平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