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Mednick聯結理論之檢驗暨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之解題歷程分析(2009) 吳清麟; Qing-Lin Wu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係任純慧、陳學志、練竑初、卓淑玲(2004)根據Mednick(1962)發展的遠距聯想測驗,並考量華人使用中文字之情形編製而成。其題目包含三個中文刺激字,如:生、天、溫,要求受試者找出一個能與這三個刺激字各自組成合法雙字詞的目標字,如:氣。然而,截至目前為止,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所依循的Mednick聯結理論,後續研究對於該理論檢驗結果並不一致(李秀瓊,1999;林緯倫、連韻文、任純慧,2005;Coney& Serna,1995;Gough,1976;Milgram & Rabkin,1980;Ward,1969),且現今亦沒有以中文單字為刺激材料所建立的聯想反應階層,便無從得知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理論基礎是否與Mednick所述者相同。除此之外,黃博聖、陳學志(2003)針對個體於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解題時的內在歷程提出假設,認為個體在本測驗的解題歷程蘊含與創造性思考歷程相同的要素。然而,此說法卻同樣缺乏實徵研究加以支持,導致現有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效度普遍不高(任純慧等人,2004;黃博聖等人,2003)卻不得其解。倘若研究者能對於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理論基礎以及解題歷程有更深入的瞭解,或許便能改善目前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效度普遍不佳的現況。因此,本論文便透過三項研究檢驗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所依循理論,以及分析個體於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解題時的內在歷程。研究一採用研究參與者於中文字詞聯想作業的聯想反應檢驗Mednick聯結階層概念的三項效果假說,結果顯示強度與順序兩項效果與假設相符,而比例效果則否。研究二先建立以聯想反應詞彙出現頻次及其順逆向關係預測詞彙聯結強度之迴歸方程式,再探討參與者在不同目標詞彙聯結強度之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試題表現會否與其在其他創造力測驗分數之相關值有所差異,藉以瞭解詞彙聯結強度對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效度之影響。結果符合預期,低目標詞彙聯結強度(即遠距概念)之試題其與效標作業的相關值顯著大於高目標詞彙聯結強度(即近距概念)者。研究三則探討個體進行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解題時,於解題之初及詞彙聯想與搜尋階段時的可能情形。結果發現個體在解題之初,挑選刺激字進行聯想時,最容易受到刺激字擺放位置所影響,其次為目標詞頻;在詞彙聯想與搜尋階段,個體會分別採用類疊式、循序式及跳躍式等聯想方式進行詞彙搜尋。其中,循序式與跳躍式聯想所使用比率愈高,觸接到正確答案的機率愈高;反之,類疊式聯想則否。此結果與假設相符,表示個體於本測驗的解題歷程確實與創造性思考相仿。綜合本論文的發現,除了為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本身效度研究累積相關實徵證據,並提供往後研究在試題編製的參考,以期使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發展更加完善。Item 遠距聯想在創造力形成歷程之運作機制(2015) 吳清麟; Wu, Ching-Lin遠距聯想為個體生產創造力的重要元素。Mednick依其連結理論發展遠距聯想測驗以評估此能力,然而過往以此為工具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偏重於個體解答時所引發的頓悟經驗,卻未能區辨正確答案之產出係來自遠距聯想或近距聯想,致使目前研究成果未能知悉個體透過遠距聯想產生創意之大腦運作機制。據此,本研究編製符合連結理論之遠距以及近距聯想測驗,分別由功能性與結構性腦影像觀點探究遠距聯想及近距聯想之大腦運作機制。實驗一先透過比較參與者在兩種試題各項行為指標之差異以確認自編工具的效度,結果顯示個體解答遠距聯想試題比近距聯想試題需要更長的時間、其答對率亦較低。實驗二採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分別比較參與者在兩組試題正確解題與否的大腦活動,以解析個體藉由遠距聯想與近距聯想產出答案的大腦機制,並進一步透過比較上述兩組的差異以剖析遠距聯想的核心成份。結果發現,遠距聯想產出答案與雙側海馬旁回(PHG)、右側頂下葉(IPL)、雙側顳中回(MTG)、左側顳上回(STG)的活化有關;由近距聯想產生答案則在左側額中回(MFG)、右側額上回(SFG)有較高的激發。,負責語義記憶提取與監控工作記憶的左側顳上回(STG)與右側顳中回(MTG)則與遠距聯想核心成份有密切連結。實驗三改由結構性腦影像觀點,以圖形理論分析擴散張量影像,在控制性別、年齡、智力後,結果指出遠距聯想表現與腦網路全局效率有顯著正相關、與標準化的局部效率及小世界屬性為負相關,並在左側偏中顳中回(MTG)與梭狀回(FG)、右側頂下葉(IPL)、腦島(insula)、中間扣帶(median cingulate)、角回(AG)、距狀裂(calcarine fissure)及頂上回(SPG)等區域與其節點連結效率具顯著正相關;近距聯想表現則與全局效率顯著負相關。整體而言,本研究為國內首次同時由功能性與結構性腦影像觀點探討遠距聯想在創造力生成歷程之大腦運作機制,研究結果提供全面性的創造力生理基礎之實徵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