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幼兒與青少年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之歷程
    (2022) 黃詩媛; Huang, Shih-Yuan
    新住民子女具備雙重文化的身分及多元文化的成長背景,因而促成其在創造力的優勢。多元文化研究指出,雙文化背景的兒童在執行功能顯著優於單一文化背景的兒童,且執行功能與衍生情緒可能影響創造力表現;雙文化者的創造力優勢需考量其涵化取向,透過文化適應中涵化取向可能會激起正負向情感,而創造力與學業成就之間存在關聯性。故本研究將觸角擴展至學齡前幼兒階段及中學階段,瞭解新住民族群之發展特質。採取多元化評估方式,以操作式測驗及自陳式量表測量個體表現,檢證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之內在機制,探究影響其創造力優勢之可能因素,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實徵研究,有待本研究進一步釐清。首先,研究一主要以學齡前幼兒發展層次出發,使用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中兩波次同一群的學齡前幼兒樣本,第一波次新住民幼兒169名,本地幼兒樣本1,886名,總計共2055名幼兒。第二波次新住民幼兒144名,本地幼兒樣本1,747名,總計共1891名幼兒。檢驗不同族群幼兒在認知發展與衍生情緒的差異表現,瞭解其表現特質,作為後續研究延伸探討之依據。結果顯示,本地幼兒在各項能力得分皆顯著高於新住民幼兒,新住民幼兒衍生情緒得分低於本地幼兒,低害羞、低恥感,可能為正向預測創造力優勢的潛在因子。執行功能效果未彰顯,可能跟自陳式量表與家長評量方式有關,有待後續研究二克服相關限制。研究二測量執行功能測驗以相對客觀性的操作式測驗作為指標,使個體實際操作執行功能的表現能力,精準測量、評估個體執行功能的抑制能力、轉換能力、更新能力等成分。研究二以不同族群的個人層次進行探討,以青少年新住民子女與本地子女為研究對象,新住民子女240名,本地子女354名,總共594名中學生。研究結果發現,新住民子女在創造性人格、創造思考之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創造性傾向之冒險性、好奇性、挑戰性得分顯著高於本地子女。新住民子女在操作式執行功能之轉換能力、更新能力顯著高於本地子女,以及衍生情緒之害羞和恥感得分顯著低於本地子女。本地子女則是在抑制能力顯著高於新住民子女。透過多重中介分析結果,大陸新住民子女會因為具有較好的轉換能力,而有較高的創造性人格;大陸新住民子女會因為具有較低的恥感特質,進而提升其挑戰性。東南亞新住民子女會因為具有較佳的更新能力,而有較佳的流暢力與變通力;東南亞新住民子女的創造性人格和想像力比較好,是因他們比較不害羞;東南亞新住民子女冒險性和挑戰性比較好,是因為他們恥感比較低,進而提升其冒險性和挑戰性。意即,學齡前新住民幼兒之執行功能效果未彰顯,於青少年中學階段之新住民子女在執行功能之轉換能力、更新能力表現顯著高於本地子女。在衍生情緒中,幼兒與青少年階段之得分皆以新住民子女低於本地子女。可知,造就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的可能因素,在認知層面上,新住民子女具有較佳的轉換能力與更新能力所致,在情意層面上,新住民子女較本地子女不害羞、恥感較低所致。研究三以多元文化層次切入,青少年新住民子女240名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整合型新住民子女具有較高的正向情感,進而提升其創造性傾向之表現;整合型涵化取向的新住民子女透過豐富情感表現,進而激發在想像力的展現。新住民子女在接觸臺灣文化與原生國文化之文化適應歷程中,在接受新想法與不尋常的事件或情況,透過正向情感的表達取向,產生創造性思維,再經由創造性人格、創造性傾向、創造思考能力,進而有較佳的學業表現。本研究延伸過去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之心理機制,突破現有研究發現,同時兼顧認知、情意、社會等各個面向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全面性的觀點探討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之可能因素及其內在機制,建立更完整的創造力優勢歷程。本研究突破過去研究進一步以自小在臺灣生長的新住民幼兒、青少年,著眼於新住民子女的優勢觀點。研究建議聚焦於認知層次的培養與情意層次的推動,鼓勵子女適性發揮其優勢特質。
  • Item
    執行功能測驗之成分與多元智慧、正向心理特質之關係
    (2021) 廖育秀; Liao, Yu-Hsiu
    近年來,很多科學家投注許多時間和心力研究執行功能,尤其在教育方面,執行功能是現今一個重要的研究議題,所關聯的認知能力很廣泛,對個體的行為和未來成就、生理與心理健康很有影響。然而,目前尚無確切的執行功能定義和適切的測量方式,亦與之相關智慧和心理特質的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欲試圖探討並提供實證研究結果,增進對執行功能的認識與瞭解,延伸出實質應用的助益。本研究欲探討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及其與多元智慧與正向心理特質的關係,進一步瞭解執行功能、多元智慧本和正向心理特質的對應關係。研究問題一欲探討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的多元能力抑或是單一能力驗證,使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方法檢驗,結果發現執行功能符合三因素能力結構。研究問題二為探討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與自陳式執行功能的差異。使用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抑制、轉換、更新、流暢)和自陳式「中文化執行功能指標」量表(策略行動、組織規劃、衝動控制)的做相關參照,發現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與較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結果無相關。研究問題三為比較參照操作式與自陳式執行功能,與多元智慧(智力、情緒、創造力)的關係,發現操作行執行功能較能預測智力和創造力,而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較能預測情緒智商。研究問題四為操作式與自陳式的執行功能測驗與正向心理特質(幸福感、恆毅力、以及幽默感)的關係探究,結果發現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較能預測正向心理特質各變項,推論與測量的方式或內涵有關。執行功能正是現今人們關切的議題之一,因目前尚無全面性的執行功能成分驗證研究,亦未有操作式與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參照關聯研究,本研究提供執行功能測驗來驗證執行功能成分,及與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參照的相關資訊。本研究亦提供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與重要智慧、正向心理特質的對應關係,可做為增進智慧或心理調適課程設計或訓練之參考,希冀增進執行功能及其所影響的生活各層面有所助益,對華人文化的認知心理領域有所貢獻。
  • Item
    遠距聯想在創造力形成歷程之運作機制
    (2015) 吳清麟; Wu, Ching-Lin
      遠距聯想為個體生產創造力的重要元素。Mednick依其連結理論發展遠距聯想測驗以評估此能力,然而過往以此為工具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偏重於個體解答時所引發的頓悟經驗,卻未能區辨正確答案之產出係來自遠距聯想或近距聯想,致使目前研究成果未能知悉個體透過遠距聯想產生創意之大腦運作機制。據此,本研究編製符合連結理論之遠距以及近距聯想測驗,分別由功能性與結構性腦影像觀點探究遠距聯想及近距聯想之大腦運作機制。實驗一先透過比較參與者在兩種試題各項行為指標之差異以確認自編工具的效度,結果顯示個體解答遠距聯想試題比近距聯想試題需要更長的時間、其答對率亦較低。實驗二採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分別比較參與者在兩組試題正確解題與否的大腦活動,以解析個體藉由遠距聯想與近距聯想產出答案的大腦機制,並進一步透過比較上述兩組的差異以剖析遠距聯想的核心成份。結果發現,遠距聯想產出答案與雙側海馬旁回(PHG)、右側頂下葉(IPL)、雙側顳中回(MTG)、左側顳上回(STG)的活化有關;由近距聯想產生答案則在左側額中回(MFG)、右側額上回(SFG)有較高的激發。,負責語義記憶提取與監控工作記憶的左側顳上回(STG)與右側顳中回(MTG)則與遠距聯想核心成份有密切連結。實驗三改由結構性腦影像觀點,以圖形理論分析擴散張量影像,在控制性別、年齡、智力後,結果指出遠距聯想表現與腦網路全局效率有顯著正相關、與標準化的局部效率及小世界屬性為負相關,並在左側偏中顳中回(MTG)與梭狀回(FG)、右側頂下葉(IPL)、腦島(insula)、中間扣帶(median cingulate)、角回(AG)、距狀裂(calcarine fissure)及頂上回(SPG)等區域與其節點連結效率具顯著正相關;近距聯想表現則與全局效率顯著負相關。整體而言,本研究為國內首次同時由功能性與結構性腦影像觀點探討遠距聯想在創造力生成歷程之大腦運作機制,研究結果提供全面性的創造力生理基礎之實徵證據。
  • Item
    指長比與幽默風格、嘲笑風格、創造力之相關研究
    (2018) 江宇舒; Chiang, Yu-Shu
    指長比(食指與無名指長度的比率)為一種胚胎時期所受雄性激素暴露量的負向指標,即暴露越多雄性激素者會擁有較低的指長比,而雄性激素會影響胎兒腦部發展與身體發展,進而影響個體的認知、行為等能力。過去研究已發現指長比與攻擊性、人格特質等有關聯,然而卻缺乏與高層次認知思考相關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指長比與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創造力之間的相關性,共150位(男性74位、女性76位)參與者分別完成大五人格量表、幽默風格量表、嘲笑風格量表、新編語文創造思考測驗,以及以掃描方式測量其手指長度。結果顯示男性比女性在左右手都有較低之指長比,右手與左手指長比差異(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git ratio of right and left hands, DR-L)則沒有差異。大五人格在控制性別影響後,左手指長比與情緒穩定性有負淨相關、DR-L與外向性有負淨相關。幽默風格在控制性別影響後,DR-L與自我貶抑型有負淨相關。在嘲笑風格中,男性組的喜笑人與左手指長比有正相關,與DR-L有負相關,為互相矛盾的結果。創造力在控制性別影響後流暢力與變通力與左手指長比有負淨相關。總結本研究關注之變項雖然為高層次的認知功能,但仍部份能夠以生理之觀點解釋,提供幽默與創造力方面研究新的視點。
  • Item
    中文版「種族本質觀量表」之修訂及其信、效度分析
    (2016) 李美怡; Li, Mei-Yi
    種族本質信念(racial essentialism belief)為一種個體對於種族本質觀點的認知差異,近年來此概念已廣泛被應用至社會心理學各個領域,並已發展出相關測量工具。然而,過去多以成人為對象,少有研究者針對青少年進行量表編製。據此,本研究即欲發展一套適合國內青少年以上個體使用的種族信念量表:中文版「種族本質觀量表」(Chinese racial essentialism scale;CRES)。本量表翻譯自No與其同僚(No等人, 2008)發展的種族信念量表,在中文化修訂上分為五個部分,首先以115位中學生進行預試分析,並針對預試結果進行題意修訂以利青少年施測。第二部分即以148位中學生對調整後的CRES進行項目分析,結果顯示,CRES各題項間具有良好的鑑別度。第三部分對468位中學生進行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及效標關聯效度的檢定。結果顯示,CRES具有穩定的二因素結構,兩子量表之內部一致性穩定(Cronbach’s α值 = .70 ~ .79),且與各效標(智力信念、五大人格特質、認知閉鎖性與創造力)間的關係也大致符合預期,顯示CRES整體構念的有效性。第四部分額外抽取292位中學生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考驗其因素結構的複合效度,結果發現,二因素結構符合適配度指標的標準門檻。最後,以63位中學生間隔三週後施測,結果顯示,CRES具有良好的再測信度(r = .52 ~ .62)。綜合上述,透過五群不同的樣本比較來看,CRES具有穩定的信、效度,且適合青少年以上的個體使用。最後本研究針對CRES之後續研究與應用進行延伸討論,整體而言,CRES能有效測量青少年在種族信念上的個別差異,亦能延伸預測個體的心態封閉性和創造力,對教育、社會與人格心理學等領域具有實際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