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6
  • Item
    國中生述情障礙與網路成癮之關係研究:以自我批評為中介變項
    (2023) 吳祐竹; Wu, You-Zhu
    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方便,強化了我們對於網路的依賴感和沉迷的可能性。而正值身心快速發展的青少年,其網路使用行為亦為大眾關注之焦點。本研究目的為檢視國中生述情障礙、自我批評與網路成癮行為之關聯性,並以Interaction of Person-Affect-Cognition-Execution(I-PACE) model(Brand et al., 2016)釐清自我批評是否能中介述情障礙對網路成癮之正向預測關係。本研究以臺灣北部國中生為研究對象,採用橫斷研究法,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施測,預計施測人數共為1,244人,共取得有效樣本1,060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85.21%。本研究使用「個人資料表」、「憂鬱經驗問卷之自我批評分量表」、「多倫多述情障礙量表」及「陳氏網路成癮量表」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型等統計方式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國中生平均每週上網時間為24.77小時(標準差為21.31小時),每週智慧型手機使用時間為22.59小時(標準差為21.15小時),且高達90.6%之國中生擁有屬於自己的智慧型手機;(2)每週上網時間和網路成癮總分會因國中生是否擁有智慧型手機及年級而有所顯著差異;(3)述情障礙可顯著且正向預測網路成癮;(4)自我批評可顯著且正向預測網路成癮;(5)自我批評可部分中介述情障礙對網路成癮之正向預測關係。本研究檢驗國中生述情障礙和自我批評對網路成癮行為之關聯模式,且研究者依此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家長、教師、輔導人員及研究者作為參考,以利預防和介入國中生網路成癮行為。
  • Item
    新冠肺炎爆發期間的現實和網路社會支持與國中生自傷行為之關聯:以自我批評為中介變項
    (2023) 蔡叡昀; Tsai, Jui-Yun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冠肺炎爆發期間,國中生的現實和網路社會支持與自傷行為間之關聯,並以Nock(2009)「自傷行為整合性理論模型」釐清自我批評是否能中介現實和網路社會支持對自傷行為之預測關係。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法,以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延後兩週開學的國中生作為研究對象,共取得有效樣本1,060份,並施以個人資料表、社會支持量表、自我批評量表及自傷行為量表,後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相關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國中生的父母社會支持可顯著且負向預測自傷行為,然網路社會支持卻顯著且正向預測自傷行為、現實朋友社會支持無法顯著預測自傷行為;(2)父母社會支持能顯著且負向預測自我批評,然網路社會支持卻顯著且正向預測自我批評、現實朋友社會支持無法顯著預測自我批評;(3)自我批評對自傷行為呈顯著且正向預測力;(4)自我批評能部分中介父母社會支持對自傷行為之預測關係;以及(5)自我批評能部分中介網路社會支持對自傷行為之預測關係。本研究檢驗了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國中生於現實和網路社會支持及自我批評對自傷行為之中介模型,並根據結果提出在新冠肺炎爆發下,父母社會支持相較於現實朋友社會支持對國中生更具有保護作用,網路社會支持則可能增加自傷行為之風險,且自我批評之介入為國中生自傷行為之重要關鍵。建議未來研究與相關實務工作者於預防自傷行為時,能重視國中生自我批評傾向與社會支持的來源,以利更完整瞭解國中生自傷行為之歷程,並建構有效預防自傷行為之安全保護網。
  • Item
    國中生網路正向效果預期、拒網自我效能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2020) 黃昱慈; Huang, Yu-Tzu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生網路正向效果預期與拒網自我效能之建構,並編製出適合測量國中生網路正向效果預期與拒網自我效能之量表,進而探究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和拒網自我效能與網路成癮之關聯性,並以Bandura(1986)社會認知理論為基礎,檢驗國中生拒網自我效能是否能中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對網路成癮的預測關係。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的國中生為研究對象,並以立意取樣方式進行問卷施測,且研究過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發展國中生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原始量表」與「拒網自我效能原始量表」;本研究針對372位國中生進行開放式問卷之施測,結果共有339人接受問卷施測、問卷回收率為90.86%,並收集到987個上網好處面的認知內容,以及1,054個難以抗拒或停止上網的高危險情境,經歸納整理後編製出「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原始量表(共71題)」與「拒網自我效能原始量表(共70題)」。 第二部分為編製出國中生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量表」與「拒網自我效能量表」,並針對研究假設進行考驗。本研究針對1,142位國中生進行問卷施測,問卷回收後有效問卷為906份,因此有效樣本回收率為79.33%,且經探索性因素分析後,編製出「網路正向效果預期量表」(三個主要因素分量表:「紓壓增趣」、「社交聯繫」及「獲取新知」)與「拒網自我效能量表」(四個主要因素分量表:「負向情緒調適」、「資訊查閱」、「遊戲成就」及「人際連結」);此外本研究也發現:(1)國中生最近一年每週平均的上網時數為20.93小時、標準差為18.55小時,且在各類型網路活動之使用時間中,國中生使用線上遊戲之活動時數最多、網路人際互動次之;(2)網路正向效果預期能顯著且正向預測網路成癮;(3)拒網自我效能可顯著且負向預測網路成癮;(4)拒網自我效能可中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對網路成癮之預測關係。 本研究發現國中生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與拒網自我效能皆可顯著預測網路成癮,且拒網自我效能扮演中介角色,因此本研究建議諮商輔導或教育專業人員在進行國中生網路成癮的防制時,可協助國中生調整其對於網路好處面的過高期待,更要重要的是可增加其拒用或停止上網的方式與技巧、增強其拒網的自我效能感,以減少國中生網路成癮的可能性。
  • Item
    國中生知覺導師幽默風格對生活滿意度之影響─分別以青少年復原力、師生互動關係為中介變項
    (2019) 葉豫璇; Yeh, Yu-Hsuan
    本研究旨探究國中生知覺導師幽默風格對生活滿意度之影響,以及青少年復原力、師生互動關係為中介變項之中介效果。研究方法採立意取樣叢集抽樣方式,抽取臺灣五個縣市107學年度之國中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施測,共15個班、318位學生。本研究以「幽默風格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青少年復原力量表」、「師生互動關係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以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皮爾森積差相關及PROCESS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知覺導師幽默風格、復原力、師生互動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國中男生在復原力的「希望與樂觀」顯著高於國中女生。 (二)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在知覺導師幽默風格、復原力、師生互動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八年級在知覺導師「親和型」幽默風格顯著高於七年級、九年級;九年級在知覺導師「攻擊型」幽默風格顯著高於七年級、八年級。 2.七年級、八年級在師生互動關係量表的「教師影響力」分層面顯著高於九年級。 (三)國中生知覺導師幽默風格、生活滿意度、青少年復原力以及師生互動關係之相關情形: 1.青少年復原力與知覺導師為「自我提升型」呈正向關;與知覺導師為「攻擊型」呈負相關。 2.「教師影響力」、「教師接近性」與知覺導師為正向幽默風格具有正相關,但其與負向型幽默風格具有負相關。 3.生活滿意度和知覺導師正向型幽默風格具有正相關,但其與「攻擊型」具有負相關。 4.青少年復原力與「教師接近性」、生活滿意度呈正相關。 5.「教師影響力」與生活滿意度呈正相關。 (四)復原力在知覺導師為「自我提升型」、「攻擊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間達中介效果。 (五)「教師影響力」在知覺導師為「自我提升型」、「自我貶抑型」、「親和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間達中介效果。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學校教育實務層面與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具體建議。
  • Item
    國中生之歷史教材幽默改編策略分析暨其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2012) 蘇嘉鈴; Chia-Ling Su
    本研究旨在:(一)歸納國中生幽默產出使用之幽默技巧與幽默內容類型,並分析不同性別國中生在不同幽默技巧、幽默內容類型使用與差異情形。(二)瞭解個體幽默特質、幽默改編教材包含之幽默技巧、幽默內容類型對國中生知覺教材好笑程度的影響。(三)探討不同幽默融入教材形式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效的影響。 基於前述目的,執行上分成三個研究進行。研究一的研究對象為臺灣北、南部地區220名國中二年級學生,透過收集國中生幽默改編歷史短文與問題的方式,以文本分析歸納國中生使用之幽默技巧與幽默內容類型。研究二的研究對象為臺灣北、中、南地區226名國中二年級學生,受試在進行45則歷史幽默改編內容好笑程度共識評量前先完成「多向度幽默感量表與「正體中文版幽默風格量表」,所有資料取得後研究者計算每則歷史幽默改編內容所包含之幽默技巧、幽默內容類型使用頻率,並分析受試的幽默感、歷史幽默改編內容所含之幽默技巧、幽默內容與受試評定歷史幽默改編內容好笑程度之間的關聯。研究三以台灣南部地區153名國中二年級生為研究對象,受試依序進行五種幽默融入形式歷史短文的閱讀,並完成對前述五種短文的好笑、喜歡、愉悅感受、動機態度與學習知覺的程度評定,研究者亦同時測量受試對五種短文的立即記憶及延宕記憶。資料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進行假設考驗。 研究一文本分析歸納出誇飾、擬人化、雙關、諧音、矛盾…等14種幽默技巧以及自我提升、解嘲諷刺、無辜倒楣、禁忌、攻擊五類幽默內容。此外,男女國中生在部分幽默技巧與幽默內容類型有使用上的顯著差異,其中,男生在禁忌與攻擊類幽默內容使用頻率高於女生。研究二結果顯示:男生對男改編者的幽默改編內容好笑程度評定顯著高於女改編者的幽默改編內容,女生則無差異。男生對同性別者的幽默產出內容較為欣賞。此外,就男女國中生而言,幽默改編內容包含「套用流行事物與用語」幽默技巧、「語言諧音」幽默技巧以及「性」幽默內容的數量與好笑程度評定有顯著正相關。另外,對高幽默感及具正向幽默風格傾向(高親和、高自我提升)的國中生而言,幽默改編內容包含「語言轉換」、「套用流行事物與用語」、「語言諧音」三種幽默技巧以及「死亡」、「性」兩類幽默內容的數量愈多,其對幽默改編內容的好笑程度知覺愈高。對具負向幽默風格傾向(高自我貶抑、高攻擊)的國中生而言,幽默改編內容包含「語言轉換」、「套用流行事物與用語」、「語言諧音」、「矛盾」、「脈絡及借代雙關」五種幽默技巧以及「死亡」、「性」、「自我提升」三類幽默內容幽默技巧以及的數量愈多,其對幽默改編內容好笑程度知覺愈高。 研究三結果顯示:國中生在嵌入幽默技巧、嵌入幽默內容、嵌入幽默技巧與幽默內容三類短文的好笑、喜歡、愉悅感受、動機態度與學習知覺程度皆顯著高於在短文中外加笑話、無幽默成分的短文。此外,低幽默感者在外加笑話形式短文的立即記憶分數顯著高於無幽默、嵌入幽默技巧、嵌入幽默技巧與幽默內容短文。另外,比較受試在有經過幽默改編之短文內容及未經過幽默改編之短文內容的立即與延宕記憶表現,結果發現受試對有經過幽默改編的短文內容延宕記憶分數高於未經幽默改編的短文內容。 本研究以過去研究為基石,建立區分出較為完整、具系統性之幽默產出使用的幽默技巧、幽默內容類型並進行相關的性別差異檢視,提供與國外研究發現的呼應與對照。除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幽默技巧、幽默內容的類型使用及喜好有所差異外,本研究更進一步發現學習者對幽默改編教材的接受與效果受其個人幽默特質影響。最後。本研究發展之教材幽默改編策略能正向提升國中生對教材之情感評價、動機態度及學習知覺,並促進延宕記憶的保留。教師在教材設計上可多使用這些幽默改編技巧與內容,並針對不同性別、幽默特質學生進行不同的搭配。
  • Item
    識得情緒真面目,只緣心理來位移--「我、你、他」日記對國中生提升情緒智力短期及長期改變之現象分析
    (2006) 徐巧玲; Chiao-ling Hsu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瞭解運用心理位移的觀點,以『我、你、他』日記書寫對提升國中生情緒智力短期及長期改變之現象分析。 本研究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短期改變現象方面:係採用『焦點團體訪談法』、『經驗回溯問卷』蒐集資料。本研究進行二個焦點團體,研究參與者共16人。本研究第二階段長期改變現象方面:邀請二位研究參與者,進行為期五個月『我、你、他』心理位移書寫,並接受三次的訪談。以『深度訪談法』蒐集資料,在資料分析部分也是採用『現象學分析法』。 本研究結果在短期改變現象分析上,可協助研究參與者減少破壞性情緒效應、發展多元情緒調整策略、提昇情緒覺察及表達能力、增加問題解決能力、情緒反省及管理、目標探索與自我激勵、增加同理心體會、情緒模擬之人際學習及減少負向、增加正向之人際關係行為等。研究現象分析確能提昇國中生的情緒智力。在長期改變現象上,兩位研究參與者有相同及相異的改變。相同之處在於能覺察自己的情緒,多元情緒調整策略、發展問題解決策略、提昇逆境商數、提高挫折忍受度,並發展出同理及寬恕的人際行為等。相異處則根據研究參與者的特質,而產生獨特的情緒智力變化經驗。 本研究最後提出對未來研究及教育、諮商實務工作的建議。
  • Item
    國中生親子嘲笑風格與父母教養態度之相關研究
    (2013) 黃怡婷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嘲笑風格、父母嘲笑風格與其知覺父母教養態度之關係。以「中文版嘲笑風格量表」、「雙親教養態度量表」為研究工具,採立意取樣,抽取九校776組國中生與其父母,回收之後獲得國中生有效樣本647人,父親有效樣本240人,母親有效樣本230人,父母親配對之樣本共計112組。結果顯示: 一、國中男生比女生更具「喜被笑」、「喜笑人」嘲笑風格;國中女生則比男生更具「怕被笑」嘲笑風格。 二、國中生知覺到母親的教養態度比父親更具「關懷」與「保護」。 三、夫妻嘲笑風格大致上呈現相似型。 四、父親越具「喜被笑」嘲笑風格,則父親教養態度越呈現「關懷」;母親越具「喜笑人」嘲笑風格,則母親教養態度越不傾向「關懷」。 五、父親「怕被笑」嘲笑風格能正向預測國中生「怕被笑」嘲笑風格,母親「喜被笑」嘲笑風格能負向預測國中生「怕被笑」嘲笑風格。 六、父親「喜笑人」嘲笑風格能正向預測國中生「喜笑人」嘲笑風格,父親與母親教養態度中「關懷」能負向預測國中生「喜笑人」嘲笑風格。 根據結果,本研究提出若干建議,以供教育輔導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中生師生依附、教師管教方式與適應困難之相關研究
    (2014) 李玲玲; Ling-Ling, Li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師生依附、教師管教方式與適應困難之相關和預測情形,以及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在教師管教上之差異性。研究參與對象為臺灣地區國中生共533位(男生272人、女生261人),採用「親子依附量表」、「師生依附量表」、「教師管教方式量表」、「適應困難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取所需資料,再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Dunnett’s事後比較法、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一、師生依附與適應困難具有顯著負相關存在。 二、教師管教方式之「導師回應」與適應困難具有顯著負相關存在;教師管教方式之「導師違規懲罰」與適應困難具有顯著正相關存在。 三、國中生知覺男導師和女導師管教方式在「導師回應」和「導師違規懲罰」上均未具顯著差異存在。 四、國中男學生和女學生知覺教師管教方式在「導師回應」上未具顯著差異存在;但是在「導師違規懲罰」上具有顯著差異存在,且男學生知覺現任導師對其要求,及違規時的懲罰情形高於女學生。 五、不同年級學生知覺教師管教方式在「導師回應」和「導師違規懲罰」上均具有顯著差異存在:9年級學生知覺受到現任導師的鼓勵,及與導師的溝通、討論狀況比7、8年級學生高;8年級學生知覺現任導師對其要求及違規時,給 予權威、負向的懲罰情形高於9年級。 六、教師管教方式之「導師違規懲罰」對國中生適應困難達顯著預測力存在。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後續相關實務工作及研究的參考。
  • Item
    國中生幽默風格、知覺導師幽默風格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研究
    (2013) 黃薌如; Hsiang-Ju Huang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中生幽默風格及其知覺導師幽默風格與師生互動關係之間的關連性。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抽取台灣地區12縣市之七、八、九年級學生進行施測,本研究採立意抽樣抽取36個班級,990位國中生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本研究以「幽默風格量表」及「師生互動關係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以獨立樣本T檢定、積差相關分析與多元迴歸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不同性別國中生幽默風格及其知覺導師幽默風格與師生互動關係之差異情形: (一)國中男生在自我提升型、攻擊型幽默風格顯著高於國中女生; (二)國中男生知覺導師攻擊型、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顯著高於國中女生; (三)國中男生知覺師生互動關係中的教師影響力顯著高於國中女生。 二、國中生的幽默風格及其知覺導師幽默風格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相關情形: (一)國中生的正向幽默風格與知覺導師的正向幽默風格具有顯著的正相關,國中生的負向幽默風格與知覺導師的負向幽默風格具有顯著的正相關。 (二)國中生的負向幽默風格與師生互動關係中的教師影響力具有顯著的正相關,與教師接近性具有顯著的負相關。 (三)國中生知覺導師的正向幽默風格與師生互動關係中的教師影響力具有顯著的負相關,與教師接近性具有顯著的正相關。 三、國中生知覺導師攻擊型幽默風格與親和型幽默風格能有效預測師生互動關係。 依據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針對教師、教育單位與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