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國中生家庭氣氛與生命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友誼品質為中介變項
    (2020) 李郁潔; Li, Yu-Chieh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學生在家庭氣氛與生命態度之間的關係,並探討家庭氣氛是否會透過友誼品質進而影響個體的生命態度,研究過程採用立意叢集抽樣方法,以調查研究法蒐集問卷資料,抽取台北市與新北市共四所國中七、八、九年級學生,有效樣本共 577人(男生共 315人,女生共262人)。研究工具包括「基本資料調查表」、「青少年生命態度量表」、「家庭氣氛量表」、「友誼品質量表」。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整體家庭氣氛,在年級背景變項有統計方面的顯著差異,但不因性別、學校所在之縣市區域、家庭結構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國中生整體生命態度,在性別、家庭結構等背景變項有統計方面的顯著差異,但不因學校所在之縣市區域、年級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生整體友誼品質,在性別、學校所在之縣市區域、年級等背景變項有統計方面的顯著差異,但不因家庭結構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生家庭氣氛、生命態度與友誼品質三者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 五、國中生的友誼品質在家庭氣氛與生命態度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具體實務建議,作為學校教育輔導及未來相關主題研究之借鏡方向。
  • Item
    國小學童的性別及社交地位與歸因方式、人際信念、表情辨識能力以及友誼品質之關係
    (2006) 李雅婷; Ya-Ting Li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童中,不同性別及不同社交地位者,其在人際事件上的歸因方式、人際信念、表情辨識能力以及友誼品質上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了解學童的歸因方式、人際信念、表情辨識能力以及友誼品質是否能區別其社交地位。本研究以台北市幸安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共計316人(男生151人、女生165人),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國小學童社交測量」、「國小學童人際歸因量表」、「國小學童人際信念量表」以及「國小學童友誼品質量表」;其中有135人(男生68人、女生67人)繼續參與「表情辨識實驗」。研究所得資料以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以及區別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研究結果發現:(一)不同性別的學童在歸因方式上具有顯著差異;(二)不同性別的學童在人際信念上不具有顯著差異;(三)不同性別的學童在表情辨識能力上具有顯著差異;(四)不同性別的學童在友誼品質上具有顯著差異;(五)不同社交地位的學童在歸因方式上具有顯著差異;(六)不同社交地位的學童在人際信念上不具有顯著差異;(七)不同社交地位的學童在表情辨識能力上具有顯著差異;(八)不同社交地位的學童在友誼品質上具有顯著差異;(九)歸因方式、人際信念、表情辨識能力以及友誼品質可有效區別出國小學童的四種社交地位,達到預測效果。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 Item
    國中生父母教養態度、友誼品質與幸福感之研究
    (2010) 徐珮旂; Hsu Pei Chi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在所知覺之父母教養態度、友誼品質與幸福感之間的差異與關係,研究過程採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以調查研究法進行問卷資料收集,共抽取臺北市9所公立國中(含完全中學國中部)國七、國八、國九男女學生,有效樣本共760人(男生共403人,女生共357人)。研究工具包括「學生個人資料表」、「父母教養態度量表」、「友誼品質問卷」及「國中生幸福感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與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所知覺之父母教養態度以「父親-要求」為最佳,「父親-反應」為最差。國中生所知覺之友誼品質以「娛樂」最佳,「親密交換」最差。國中生所知覺之幸福感趨向正向態度。 二、國中生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因性別、年級和家庭結構等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國中生所知覺的友誼品質,因性別、家庭結構等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但不因年級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國中生的友誼品質與幸福感在不同父母教養態度類型上均有顯著差異存在,其中以「父母皆是開明權威」類型的國中生,友誼品質和幸福感最高。 五、國中生的背景變項、所知覺之父母教養態度與友誼品質對幸福感有顯著預測力,其中以父母教養態度量表中的「母親-要求」變項對幸福感的預測力為最高,其次則為「父親-反應」變項,再其次為友誼品質量表中的「娛樂」變項。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國中生實務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行為及意圖歸因、友誼品質、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2006) 藍珮君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一、二年級女生關係攻擊行為、意圖歸因與痛苦感、友誼品質及自我概念之間的關係,也探討不同性別的國中一、二年級學生,在 關係攻擊行為上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訪談關係攻擊女生,了解其與同儕、好朋友的互動情形。本研究以台北縣市六所國民中學一、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760人(男生393人,女生367人)。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學生社交行為量表」、「意圖歸因與痛苦感問卷」、「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學生版」。調查所得資料以卡方考驗、t考驗、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邏輯式迴歸等統計方法處理。此外,研究者亦另外選出6名關係攻擊女生進行訪談,並對訪談逐字稿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不同性別之國中一、二年級學生的關係攻擊行為有顯著差異,且女生為關係攻擊者的人數多於男生;(二)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者與非關係攻擊者,在意圖歸因與痛苦感、友誼品質及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三)國中女生的意圖歸因與痛苦感、友誼品質及自我概念可以有效預測其是否為關係攻擊者;(四)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者在「友誼品質」、「社交互動」、「自我概念」三個向度存在共同特質。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