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中學生生涯興趣/性向整合組型與升學定位的一致性對生涯決定與生活適應之影響(2022) 吳珮萱; Wu, Pei-Shiuan中學生的生涯輔導中,興趣性向整合組型影響了學生的升學定位,且整合組型與升學定位的一致性將對學生的生涯決定、生活適應情形造成影響。本研究分為研究一與研究二,研究一以臺灣中學生為主軸,聚焦在興趣性向整合組型與高中職16群科連結之分類,並結合每位學生的實際升學定位,探討現今臺灣中學生一致性之比例。研究一搜集了7289名國二、國三生的興趣性向測驗之分數與追蹤畢業後於高中職入學群科資料,利用貝氏分類器進行興趣性向組型之分類,形成整合組型並結合高中職16群科,將學生區分為交集型—寬廣型、交集型—一般型、無交集型—待探索型、無交集型—鴻溝A型、無交集型—鴻溝B型共五型,連結升學定位的群科探討一致性比例分佈。研究一結果主要有兩項,第一,整合組型與升學定位一致之學生占比大於不一致之學生,表示高中職學生所選擇升學群科,符合自身興趣性向整合組型類型的學生,多於不符合之學生。且在不同的整合組型中一致情形之結果,寬廣型、待探索型的一致性比例極高;而在一般型、鴻溝B型、鴻溝A型中不似寬廣、待探索型一致比例極高,且有一致比例小於不一致的情況。第二,研究發現整體樣本中,不同性別在一致、不一致比例上具有顯著差異(p< .001),特別是在鴻溝A型、鴻溝B型兩型中具有顯著差異(p < .001),在整合組型的推薦群科大多只符合興趣的學生中(鴻溝A型),男生比起女生會容易趨向符合興趣的升學決定;且在整合組型的推薦群科大多只符合性向的學生中(鴻溝B型),女生比起男生會容易趨向符合性向的升學決定。 研究二從研究一隨機抽取700名學生進行追蹤,測量其在高中高職的生涯決定、生活適應情形。利用研究一之結果,將升學定位與整合組型結合為一致、不一致兩大類,並進行生涯決定、生活適應程度之分析,研究二結果主要有生涯決定、生活適應兩方面。在生涯決定中,可分為三點觀之。第一,整體學生中,整合組型與升學定位為一致之學生,在生涯決定總量表分數顯著高於不一致之學生(p < .05),而在結構與信心之分量表上,一致之學生表現顯著較佳(p < .001)。第二,在不同整合組型下為一致的學生中,一般型之總量表分數顯著於其他四型(p < .001),代表若整合組型大部分的群科落在高興趣、高性向,且又不似寬廣型有多達9—16個群科造成選擇猶疑,一般型的生涯決定情況會最佳;而在Tukey的事後檢定中,除了一般型表現最高之外,鴻溝A型(只符合興趣)學生在「生涯決定確定程度」、「結構與信心」分量表上表現為次之;鴻溝B型中(只符合性向),則在「雙趨衝突」、「外在障礙」分量表上表現為次之。第三,同一個組型下的一致、不一致的學生中,一般型、鴻溝B型兩型的總量表分數顯著高於不一致之學生(p< .001)。 在生活適應的部分,也可分三點觀之。第一,整體學生中,整合組型與升學定位為一致之學生,在生活適應皆顯著高於不一致之學生(p < .001)。第二,在不同的整合組型下為一致的學生中,發現寬廣型、一般型以及鴻溝A型生活適應的感受上顯著高於待探索型與鴻溝B型(p < .001),表示興趣對學生的生活適應之影響較大。第三,在同一組型下一致、不一致之學生中,會發現一般型(p < .001)、鴻溝B型(p < .05)兩型,一致之學生的總量表分數顯著高於不一致。 綜合研究一與二的結果,提供中學生在進行生涯規劃時的參考以及教學現場的輔導工作之建議,在生涯規劃課程中,應對學生興趣能力之探索課程進行調整,加入各整合組型的解釋,並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各整合組型在學涯或職涯上未來可以發展的方向。此外,本研究發現興趣與升學定位的一致性,對學生的生活適應之影響較大。因此,建議調整在國中端的興趣、性向測驗施策時程安排,讓學生在國二時進行興趣測驗,先建立對自身興趣類型之瞭解,使得學生在面對升學選擇之前,對自身興趣類型有更多了解,促成更適切的生涯規劃。Item 臺灣原住民與漢人青少年幽默風格差異之中介因素探討及其對生活適應的中介效果(2021) 蔡孟樺; Tsai, Meng-Hua臺灣原住民屬於少數族群且因經濟條件等因素而在社會文化上較為弱勢,而過去有關臺灣原住民的研究較少有原住民優勢特質或能力的研究,近期研究雖發現原住民的幽默有助於原住民的個人適應,但無法確定是否為原住民族群特有,且對於原住民之幽默並未詳細地說明是正向或負向幽默。故本研究將以客觀嚴謹且多面向的觀點來進行幽默風格與族群的系列相關研究,檢證原住民與漢人青少年幽默特質差異,釐清原住民族特有的幽默類型為何,並比較自陳與實際產出幽默風格的差異,再進一步從文化(個人/集體主義)、家庭(父母心理控制)、及個人(人格、執行功能)層次分別來探討其對在族群與幽默風格關聯中的中介效果,最後探討幽默風格如何中介族群與生活適應的關係。本研究以臺灣原住民與漢人國中生為參與者,共抽樣1791位學生,其中原住民學生491位,漢人學生1300位。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研究結果發現,不論自陳式或產出式的幽默測驗形式,原住民學生皆比漢人學生有較高的自我提升型與自我貶抑型幽默。而在各層次的中介效果結果,文化層次:原住民會因為具有較高的水平集體主義、垂直集體主義而有較高的自我提升型幽默的表現;在家庭層次:原住民會因為具有較高的增強母親權威與父親貶低孩子價值,而有較高的自我貶抑型幽默,原住民學生覺知較高的增強母親權威,也會提高其自我提升型幽默的表現;個人層次方面,人格與執行功能指標則不具族群與幽默風格之間的中介效果。最後在生活適應方面,原住民學生比漢人學生具有較高的生活適應,且經中介檢定後發現,此效果來自於原住民具有較高的集體主義傾向與覺知到較高的母親權威,而具有較高的自我提升型幽默,進而提升了他們的生活適應。研究最後建議國中階段的教學能設計讓原住民學生表現自我提升型幽默的優勢中心教學,來提升原住民學生的生活適應。Item 國高中階段不同亞型學障生的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2022) 唐郁婷; Tang, Yu-Ting本研究旨在檢視讀寫、書寫學障亞型與一般生在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上的差異,並比較國、高中跨教育階段的變化。本研究採量化研究,徵求 162 位國高中生參與,以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及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檢測其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的狀況。研究有以下主要的發現:一 、 不分國高中階段及亞型 ,在學業自我概念上學障生均比一般生差;二 、 在非學業自我概念 方面,高中 書寫 障礙在生理自我以及心理自我概念都比 讀寫 障礙以及一般生差,後兩者間則無差異,國中階段兩類 亞型學障生 則與一般生相同 ;三 、 國中學障的個人適應比高中學障差,其中又以 國中 讀寫障礙 比 國中 書寫障礙 差 四 、 在社會適應上學障生在國高中階段 皆與一般生無異。Item 自我探索課程對國中生自我效能及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2008) 邱圓惠自我探索課程對國中生自我效能及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設計一套適合國中生之自我探索課程,並探討該課程對國中生自我效能及生活適應之影響效果。研究方法採取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臺北市某國中62名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共30名學生,控制組共32名學生,實驗組接受為期十一週,每週一節課(45分鐘),共十一節課(共495分 鐘),控制組則接受原綜合活動課程。 本研究以「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及「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為量化資料的評量工具,於實驗課程進行前與進行後分別進行前、後測,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並分析「單元回饋表」、「課程總回饋表」、「教學省思札記」及「學生訪談大綱」為質性的輔佐資料以深入瞭解教學實驗之效果。 主要發現如下: 一、自我探索課程具有可行性。 二、自我探索課程有助於提升國中生自我效能,包括「人際效能」、「生涯效能」及「學習表現效能」層面,但無法有效提升國中生「體能表現效能」及「正 向心態」層面。 三、自我探索課程有助於提升國中生生活適應,包括「自我定向」、「社會適應」、「學習適應」、「自我意識」、「工作適應」及「自我勝任」層面,但無法有效 提升國中生「家庭適應」及「人際關係」層面。 四、實驗組學生對自我探索課程的看法持正向且肯定的態度,喜歡多元、有趣的教學內容與上課方式,覺得教學內容有趣且能幫助自我了解,給予每個單元很高的評價及滿意度,並表示課程對自我瞭解與生活適應很有幫助,因此喜歡上此課程。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未來學校教育及相關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