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高中生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之相關研究
    (2013) 簡慧貞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生在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的差異與關係。研究過程採立意取樣,共抽取新北市新莊區三所公立社區型高中之高一、高二男女生,男320人,女294人,有效樣本共614人。研究工具包括「學校生活適應量表」、「生涯決定自我效能預期量表」及「希望感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進進行整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中生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之分層面間達顯著相關。 二、高中生整體學校生活適應,在性別、年級、組別及入學管道等背景變項上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三、高中生整體生涯自我效能,在性別及組別等背景變項上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而在年級、入學管道上並無顯著差異。 四、高中生希望感之意志力、方法分層面,在年級、組別上有顯著差異,且高一自然組得分高於高二自然組。高中生之希望感分層面及整體在性別、年級上,性別達主要效果,在其他背景變項上無顯著差異。 五、高中生之學校生活適應與生涯自我效能對整體希望感有顯著預測力,其中以「能力與人格自我評量」對整體希望感之預測力最高。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國高中生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中生選擇高職之升學決策因素、職業興趣與高職學校生活適應相關研究
    (2012) 黃瓊諄; HUANG,CHIUNG-CHUN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生在國中升學之際選擇到高職就讀的升學決策因素、職業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在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並探討這三個變項間的關係。採立意抽樣,共抽取台北市四所高職:北市南港高工、北市士林高商、北市育達商職、北市開南商工,符合Holland六大興趣類型的十一種類科,高二與高三的學生,有效樣本合計738人。本研究以調查法進行資料搜集,使用之工具包括「影響國中畢業生升學高級職業學校之主要因素問卷」、「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高職學生學校生活問卷」。所得資料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職生選擇到高職就讀的升學決策因素,因性別不同、科別不同而有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但不因年級、居住地區、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高職生的職業興趣,因性別不同而有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男生在實際型、研究型、企業型上的得分較高。女生在藝術型、社會型上的得分較高。 三、高職生的學校生活適應,因年級不同、科別不同有達統計上顯著差異,但不因性別、居住地區、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等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不同。 四、高職生的升學決策因素與學校生活適應有兩組典型相關存在。 五、高職生的職業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有一組典型相關存在。 六、不同背景變項、升學決策因素對學校生活適應有預測力,其中背景變項中的「科別」、「年級」與升學決策因素中的「家庭」因素,對學校生活適應有預測力。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高職生生涯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參考。
  • Item
    大台北地區國中生人際衝突因應策略、學習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2014) 黃佳雯; Huang, Chia-wen
    為了解國中生之人際衝突因應策略、學習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間的關係,以大台北地區之公立國中生674人為研究對象,以人際互動量表、青少年學習態度量表及國中生學校生活適應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得所需資料,再以描述性統計、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以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一、國中生在因應人際衝突時,最常使用「協調策略」,其次為「逃避策略」、「忍讓策略」,最後為「競爭策略」。 二、國中生在人際衝突因應策略、學習態度、學校生活適應各分層面上部分具有性別及年級差異。 三、國中生人際衝突因應策略各分層面與學校生活適應部份具有顯著相關。 四、國中生學習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具有顯著相關。 五、國中生人際衝突因應策略各分層面對學校生活適應能具有典型預測力7.19%。 六、國中生的學習態度各分層面對學校生活適應能具有典型預測力23.84%。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 Item
    青少年學校生活適應對基本心理需求之影響:以情緒陶冶為中介變項
    (2018) 陳宣含; Chen, Hsuan-Han
    本研究研究目的:探討青少年的學校生活適應、情緒調節與基本心理需求之間的關聯性,主要檢視不同學校生活適應力之青少年使用情緒陶冶策略的差異情形,以及情緒陶冶在學校生活適應與基本心理需求之間之中介效果。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學校生活適應量表」、「情緒陶冶量表」與「基本心理需求量表」為研究工具,研究參與者為340位在學青少年樣本,並使用拔靴法(bootstapping)分析中介效果。研究結果:1.不同學校生活適應力之青少年使用情緒陶冶策略有差異,高適應之青少年在了解情緒陶冶內涵與陶冶情緒策略兩種情緒調節策略之使用頻率最高,中適應青少年次之,低適應青少年最低;2.情緒陶冶部分中介學校生活適應對基本心理需求之影響;3.不同學校生活適應力之青少年會傾向使用不同情緒陶冶策略影響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