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3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周易》禁忌思維研究(2019) 劉幸瑜; Liu, Xing-Yu本論文援用人類學的禁忌概念,來解析《周易》透過筮卦吉凶指出的危險力量所在,及其背後運作的思維模式,並追蹤這些思維模式在後世的發展。《周易》文本中包含的禁忌,主要屬於禁忌體系下的預知系統,一般是將並非常態的人、事、物預設為禁忌對象,再藉由實施禁忌來降低風險;其中的自然禁忌反映了天人感應、萬物一體的宇宙觀,而人事禁忌則反映了標榜誠信的人際觀。而《周易》禁忌思維在後世的發展趨勢有二:一是與公眾領域相關的禁忌傾向消失,或轉化為禮儀、法律,相關思維中的神秘性質消退,轉以人文需求為主,少數禁忌的神秘性質增加且朝系統化理論發展,轉化為宗教;二是與私人領域相關的禁忌,儘管實際操作方式會隨時代、地域而調整,其核心思維仍保持一貫,如對個人未來的不確定感,與對超越人類力量事物的崇拜,依然在當代社會中持續不輟。Item 如來藏三經一論之研究--以覺囊他空大中觀為主(2019) 廖雅嫻; Liao, Ya-Hsien本論文〈如來藏三經一論之研究——以覺囊他空大中觀為主〉旨在對如來藏思想的核心經論進行研究,欲從《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勝鬘經》、《寶性論》當中去提煉出關於如來藏種種面向的討論,接軌於現代學術的相關問題意識,從文本的客觀性審視,由三經一論的內容聯繫至如來藏思想的底蘊,試圖找出詮解之道。 首先,說明三經一論的文獻背景,《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勝鬘經》、《寶性論》的文獻背景,從三經一論的經題、傳譯與版本、結構與內容特點入手,探究在文本上的相關特點。並且解析三經一論的如來藏義,本論文著重於回歸經論之中觀察如來藏所涉的重要意義,找出經論聯繫之間的巧妙處,詮釋其基本意涵,以及經論整體的意義對於如來藏義所呈現出的面貌,在擴展論文之際,先清楚明白如來藏義在經論中的落點,切實地去瞭解其中所蘊含的意義。 其次,詮解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的意義與交涉,探究「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的意義,以及其交涉,辨析「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於世俗諦與勝義諦的意義,還有「空」與「不空」所可能引生的誤解,以及不空如來藏於自空、他空之義的關聯,釐清其間的意義,以期在名言中能如實了知如來藏空智與如來藏的內義。 復次,論及如來藏自性清淨說的開展,由「自性清淨」的探討自性清淨與客塵的關係等,即面對眾生在纏的源由,助於了解眾生成佛的可能與內在意義。由「離垢真如」與「有垢真如」探究「自性清淨」的意義,以及如來藏義的連結,分析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以其內義是否作為自性清淨的本質。基於「染淨依持」之說,從「有垢真如」轉至「無垢真如」,辨析如來藏的「轉依」之理。整合如來藏自性清淨說所涉及的課題,一一的解析與深究,產生對於如來藏思想中「自性清淨」說的如實知見。 最後,從法身意義內涵的探究,與佛種性的關聯,乃至佛身論的建立,以及其所涉及發展的思想,例如:基體論,皆是在如來藏思想中,佛身論發展的過程中,需釐清的思想理路,以從出纏果位境地的角度,去完善如來藏思想的系統。Item 隋末唐初五言長篇詩歌研究——以內容、章法、句法、詞法為中心(2019) 戴雪雯本文以隋末唐初的五言長篇為研究對象,觀察這一時期的五言長篇詩歌寫作與時代之間的關係,以及與短篇相比,何種寫作背景下詩人更傾向於選擇五言長篇體製。同時,沿著齊梁陳隋古、今體分化以及唐代古、近體分流的詩體演化脈絡,分析這一時期的五言長篇詩歌在體式特徵上如何呈現過渡時期的駁雜風貌,如何雜糅齊梁新體以及漢魏晉宋古體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詩歌傳統。期待從這些角度來立體地呈現隋末唐初的五言長篇詩歌,並對唐代詩歌史以及詩體演化研究進行拓深和補足。本文的最終研究結論有以下幾點: 一,大業末到武德年間,由於社會動蕩對士人心靈的衝擊,不少詩歌不得不重新置身於廣闊時空結構中,去面對很多與社會、人生相關的深刻命題,也因此難以用詠物詩、宮體詩那短小的體量、別緻的寫法來表現。所以,跳出齊梁的筆法和詩體,別尋齊梁新風潮以外的表達路數,是隋末唐初詩歌必然的選擇。從穿插使用散句和虛詞、不特別開拓表達容量與意義密度等方面來看,隋末唐初五言長篇詩歌短暫跳出了齊梁詩風的窠臼。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隋朝前期和中期的詩歌常常是隋末唐初詩歌向前代學習的重要跳板,可以從很多痕跡觀察出隋朝前期和中期詩歌對當時詩歌寫作的影響。 二,貞觀年間,由於唐太宗的有意倡導與參與,宮廷詩歌的創作環境又重新形成。相較於短篇詩歌的意淺文浮,貞觀宮廷詩人更傾向於使用長篇來寫作深廣厚重的內容,例如為政治國、天子之威、帝國氣派、歷史意識等等,從而展現以太宗為核心的政治場域,此外,樂府古體的邊塞詩寫作,以及賦得體、詠物體的另類寫作,也為貞觀朝的五言長篇寫作增添多樣的色彩。從詩歌的章法結構上來說,這一時期的五言長篇詩歌慣用總分總的三段式結構、上段詠物下段敘事抒情的二段式結構、多段式複雜結構以及流水型結構。其中,前兩種章法結構與齊梁以來的新體詩有密切的關係,後兩種則仍殘留有晉宋古體甚至漢魏古體的風神。 三,貞觀朝的宮廷詩人常常在會在一首五言長篇中同時並置兩種不同質感的內容,一種是對物象綺麗浮艷的描繪,一種則是有關為政治國或美刺諷諫之類的雅正之辭。表達這兩類內容的詩句在句法與詞法的構建上亦有所不同。浮艷類的詩句延續了齊梁以來的新變邏輯,追求表達的新穎、凝練以及意義的豐富性,在詞法和句法的安排上有諸多新創之處;而雅正類的詩句則因其表達內容的特殊性,不少詞彙多承襲自先秦典籍、歷代史傳、兩漢六朝的雅頌文章和詩歌等等,並於詩句中時常運用散句、虛詞,也有對偶不工整之處。這些現象反應詩人在寫作不同的內容時會自覺選擇相應的詩歌技術。Item 《紅樓夢》庚辰本笑態探微(2019) 蔡佩均; Tsai, Pei-Chun本論文的研究範圍以《紅樓夢》庚辰本為底本,對文本進行材料的歸納整理,再據討論問題分章論述。歷來紅學研究者大都認為《紅樓夢》是「悲劇」之作,既是悲劇,在故事進行中出現次數如此多的「笑」,是作者透過描寫人物的笑進而補充人物形象、性格與處境。《紅樓夢》庚辰本之文本中,隨處可見的各類笑態笑貌有極多種變化,加起來一共出現3021次對笑態的敘述。本文嘗試整理出笑態次數最多的前十回次,爬梳文本中人物在不同場景的笑態,加上細節小事中人物笑態的動機與心理探析,可知各種笑態笑貌各有其功能,複雜交織表現出人物的心理變化,在故事情節中的各種場合,由於人物的何種笑態,使得環境氣氛或事情發展有了轉變。經由人物的笑態串連起整個故事,笑態發揮了人物塑造的功效,是有意義的存在。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笑態疊影而呈現了豐滿的人物形象,便是《紅樓夢》文本中笑態的重要意義。Item 國中國文教科書創傷書寫教學—以融入讀書治療概念進行操作(2019) 賴琬蓉; Lai, Wan-Jung本研究產生動機乃是筆者於教學現場,有感於某任教學生因遭遇創傷事件而影響學習,進而思考,除了專業輔導系統的介入外,身為國文老師,若在教學中融入讀書治療概念,一方面加強該生國文學習,一方面是否能緩解創傷所帶來的衝擊。而青少年成長過程可能面臨諸般壓力事件,若未適時疏導,有時便演變成創傷。如將讀書治療概念融入國文教學,是否能達到預防創傷的效果。 因此,本文脈絡為探討青少年可能遭遇的創傷問題與影響,以及讀書治療的意涵與操作方法。其次,分析三版本教科書中,創傷書寫文本在各年級的分布和所占比重、內容面向等。最後,設計相關教學活動,了解融入讀書治療概念的國文教案,於教學現場實際操作的情形與可能狀況。 本研究希望能讓教育人員在籌備相關課程時做為參考,並提供教科書廠商於編選教材時,適度參酌。Item 創意作文教學與實踐研究--以臺北市某高中班級為例(2019) 陳昭玲創新思維是本世紀教育重要政策,而創造力教育理論中,有其共通的論述:(一)創造思考屬於高層次的心智能力,可透過教導獲得發展。(二)每位個體均具備創造力特質,故創造思考教學可實施於任何年齡與對象。(三)任何課程皆可運用創造思考教學。 國文教學中,作文是學生表述內心所思所感的過程,透過寫作活動,是啟發學生創意思考的最佳途徑,故創意寫作應為作文教學最重要的目標。創造性寫作需經由教學指引,才能有所增進,且運用創造思考的策略或方法,可加速提昇學生創造思考能力。 全國博碩士論文與創意寫作專書中,對於高中階段創意寫作教學的研究偏少,且社區型高中的學生於寫作時雖達文句通順的程度,但時有口語直白、取材單調重複之弊,因此,筆者以創意作文教學進行高中寫作訓練,以見證學生寫作成效。 本論文根據吉爾福德提出評鑑創造力的五項指標──「創造力五力」:敏覺力、變通力、流暢力、獨創力、精進力,做為課程設計中至關重要的項目。教學設計與實作規劃為一、「暖身篇--聯想訓練」,進行口說聯想、命名聯想、物品聯想、文案聯想、續寫聯想之教學活動與實作;二、「基礎篇--鍛字鍊句」,進行文字聯想、文句仿寫、文句聯想敘述、文句聯想描寫之教學活動與實作;三、「進階篇--謀篇成章」,進行顏色聯想、心智圖聯想、篇章改寫、大考寫作模擬測驗之教學活動與實作,循序漸進地進行高中作文創意聯想、字句精鍊與段落篇章的教學與實踐。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的方式,研究過程中所收集的圖文資料,主要以內容分析的方式呈現,針對學生實作結果進行作品分析、詮釋與教學省思,以全面、深入且充分地理解學生的思維脈絡、學習表現與進步情形,並輔以實際測驗成績做為佐證。透過為期三年,每年各實施一學期的教學設計與實作,促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成長,並提供高中國文教學、研究之參考。 本論文的研究成果與建議如下: 一、研究成果 (一)提升學生寫作成績表現。 (二)增進學生創意思維與觀點,擴充寫作思維向度。 (三)提供教師具體易行、方便操作之教學模式與參考。 二、建議 (一)創意作文教學要讓學生看到自己和他人進步的軌跡。 (二)創意作文教學模式宜實施分組討論,靈活變換。 (三)教師教學設計與實作規劃可再加入「織錦成緞」單元及結合「情意四心」、「批判三寶」,形成「創意的十二把金鑰匙」。Item 論《史記》中的庶民意識與階級流動(2019) 王依文; Wang,Yi-Wen司馬遷撰寫《史記》共五十二萬餘字,以獨特創新的紀傳體才寫成。十二本紀,以帝王為主,按年月記載全國性的大事;有十表,以時間為中心,把重要的歷史大事或歷史人物,依照年代或時期,用表格的方式呈現出來;書是記載典章制度的興廢沿革;三十世家,記載諸侯、王的世系活動,盛衰興亡的事蹟,分國按家敘述;七十列傳,單獨地或分類地記述自古至漢代的各階層的特殊人物、事蹟、以及邊將各國的概況。始於黃帝,終於漢武帝。司馬遷以其獨特的庶民視角來為歷史中的人物立傳,突破以往只記帝王事,成功替「史書」寫下新的變革。其中獨特的〈秦本紀〉、〈項羽本紀〉、〈呂后本紀〉、〈孔子世家〉、〈陳涉世家〉、〈游俠列傳〉、〈刺客列傳〉、〈貨殖列傳〉更展現了司馬遷超越時代限制的庶民意識,民本思想貫穿整本《史記》。 除此之外,太史公筆下的人物活動實錄更是當時社會階級流動的一大證明。以人為本的歷史角色定位,來看社會階級中人物發展方向,來看世代的交替造成對歷史影響的結果。社會上無論是一個在不起眼的小人物,都能創造出自己的價值與實踐自身的理想。故陳涉起義撼動大秦。對歷史的回顧也正是對當代社會的反思;對暴政的反抗也正是對當局政府的警示;對特定人物的撰寫如游俠與刺客也正是凸顯自己俠義之心的投射與悲劇情節的感嘆。以真情流露之筆法,來撰寫宏大的史書,一再再肯定了每個人物無論君王、無論女性、無論庶民、無論雞鳴狗盜輩都有其影響歷史發展與改變的部分。歷史由人的活動組成,人的活動方式與結果造就歷史的改變,兩者為互見關係存在,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