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教師閱讀社群實踐與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公立國民小學為例
    (2023) 吳淑貞; Wu, Shu-chen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的方式,以一所臺北市公立小學為例,針對個案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力,了解教師閱讀社群在閱讀教育推展的歷程與困境,分析教師閱讀社群如何影響成員對閱讀教育的認知、態度,探究教師閱讀社群如何影響成員對閱讀教育的行動。最後,教師閱讀社群又是如何影響全校的閱讀教育。本研究根據學習型組織、社會建構論、實踐社群理論的理念,及Huffman和Hipp(2003)提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動態發展三階段觀點,探討個案學校教師閱讀社群的運作模式與困境,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1)教師閱讀社群透過領頭羊感召、凝聚共識,教師更願意投入付出。(2) 教師閱讀社群透過研習增能、專業對話,有效提升教師閱讀理解策略之應用能力。(3)行政邀請教師閱讀社群參與決策,明顯提升社群在學校的地位與影響力。(4)教師閱讀社群透過內外部行銷,提高學校教師對閱讀教育的認同度與行動力。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教師應參與專業學習社群,在社群互動對話中提升教學專業;建議社群帶領者,聚焦教學與學習歷程為核心,及行政引導並支持社群運作,以幫助教師專業成長。
  • Item
    護理專業學習社群之型塑歷程:以NPRSSB學習社群為例
    (2015) 胡毓雯; Hu, Yu-Wen
    學習的翻轉是教師覺醒的實踐,臺灣護理專業教育正面對高齡化社會,護理人力荒與過勞等問題一一浮現,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將原有「以教師回中心」的護理教學翻轉成為「以學習者為中心」,並重新檢視護理專業核心的價值與素養,期望落實真正「以病患為中心」的照護,以符合未來照護趨勢與需求。本研究旨在探究實踐護理人員專業學習社群的形塑歷程,以供發展模式理論依據;以及建構促進行為過程記錄的教學引導模式,提供成人教育界與護理教育界之參酌。 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NPRSSB(Nursing Process Recording Share-Start-Band)學習社群為研究對象,社群成員乃一所科技大學8位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與畢業生所組成。研究者於八次的社群學習活動過程透過行動學習以及學思達變教學的應用,融合運用深度匯談設計與參與式觀察法收集資料,並進行文本分析。研究歷程所建構的知識包括:(1)設計者發展模式,(2)教學實踐反思與修正模式,(3)學思達教學法於NPR學習應用,(4)型塑NPRSSB社群的學思達變模式。本研究透過NPR與學思達變教學的行動學習循環型塑護理專業學習社群,成員們從建立社群共識到體認社群的重要性及其永續發展;成員們也於行動學習實踐中,從「以問題為導向」轉變為「以過程為導向」,促進護理教學者建構生手到專家的發展歷程圖像等;進而建構學思達變的護理教學行動循環模式,期望藉由本研究將翻轉教育融入護理教育。
  • Item
    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
    (2008-10-26) 林新發; 王秀玲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現況和相 關情形,以及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影響。為達成上 述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焦點團體座談及訪談的方法,研究者自編「國 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調查問卷」乙種,並採半結構方式 進行訪談,最後綜合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作為改進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建構 學習社群以提高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參考。 本研究之問卷調查對像為臺灣北部地區四縣市(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及宜蘭縣) 之國民小學校長、主任、組長及教師,研究取樣採多階段抽樣方式,依四地區學校校數 及學校規模比例抽樣:第一階段以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及宜蘭縣之公立國民小學不 同規模學校為抽樣對象,採比率抽樣方式;第二階段以取樣學校之校長、主任、組長和 教師,作為問卷填答對象,統計時以學校作為分析單位,資料採用SPSS13.0 版及LISREL 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探討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二、瞭解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現況及其差異情形。 三、分析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情形。 四、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習社群,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是否有交互作用 存在? 五、探究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各層面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影響力。 六、驗證國民小學知識領導與學習社群影響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關係模型。 七、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國民小學校長改進知識領導、建構學習社群,以 提高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參考。
  • Item
    網路化班級經營知能建構環境
    (1999-03-18) 黃榮雄; 邱貴發
    本研究試著利用網路技術、以學習社群的理念,以職前、實習及在職教師為社群對象,以班級經營知識為學習內容,建置班級經營網路(Classroom Management Network, CMNet)。CMNet係針對職前教師和在職教師的班級經營知能,配合大學班級經營課程,建立一個可供教師討論、分享、反省的網路環境。CMNet目前採用輔助教課的方式,由修課學生與授課老師組成封閉的學習社群。未來則計畫將CMNet開放,使CMNet變成開放的學習社群,由職前/實習/在職教師、家長及社會人士等參與討論,共同建構班級經營的知識。
  • Item
    全球風險、知識與終身學習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2002-12-??) 陳雪雲
  • Item
    「教師學習社群」發展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實務及其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2-03-??) 張景媛; 鄭章華; 范德鑫; 林靜君; Ching-Yuan Chang; Chang-Hua Chen; Der-Sin Fun; Jin-Jun Lin
    本研究透過專業學習社群提昇園中數學教師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實務,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其具體作為在於協助教師整合教學與評量於一堂課中,從而即時探查學生的學習進展與需求,做出立即回饋幫助學生數學學習,本研究也分析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是否受益於教師形成性評量實務的改進,以期對教師專業成長理論有所貢獻,研究者一方面以Mehan ( 1979) 的課堂架構理論分析數學課堂師生對話現況以及教師在學習社群中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實務進步的歷程,另一方面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瞭解實驗組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是否顯著高於對照組學生。研究發現:一、在學習社群初期,參與教師仍是以低層次問題進行師生對話,沒有給予學生充分待答時間;二、以三階段循環模式運作學習社群可以有效幫助教師改進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實務,以高層次問題探查與釐清學生想法,逐步引導學生數學學習;三、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獲益於教師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實務的改進。最後,本研究報告學習社群對於教師個人專業成長的影響、提出教學建議以及後續研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