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

本系大學部學士班,奉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取消分組招生,自99學年度起 ,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以培養社教機構、文化事業、非營利組織之專案管理、行銷公關、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規劃、導覽解說和社會倡議之人才為主。

這一年,我們一起探索社會教育……  

歷史沿革

社會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是全國唯一以社會教育為名,培養社會教育專業人才的科系,曾分為新聞、圖書館(圖書資訊)、社會事業(社會工作)三組教學。

74學年度成立碩士班,基本目標是為培養社會教育與文化建設所需之行政人員、專業人才與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教育專業師資之養成。

84學年度成立博士班,宗旨為研究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以培養社會教育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之高級人才。

此外,為滿足社會教育人員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之需求,於89學年度開辦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為因應時代變遷與學術分化,原新聞組、圖書資訊學組、社會工作組等三組,分別於民國86年成立「大眾傳播研究所」、民國91年成立「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民國94年成立「社會工作研究所」後,乃進行系所整合作業,並研擬計畫書,呈報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大學部學士班不再分組招生教學。

研究所碩士班則自97學年度起分「成人與繼續教育組」及「社會與文化事業組」兩組招生,藉以深化社會教育研究。

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以及碩士學位在職專班,各班別形成統整一貫化發展。

自我定位

為配合本校從專門師資培育朝向綜合型大學演變之發展定位,社會教育學系已申請並奉教育部核准,自99學年度起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未來的發展將不再局限於正規學校體系。因此,乃綜合世界潮流與社會需求,將社會教育學系之發展定位為:「針對學習型社會及跨族群文化發展所需,進行有關規劃終身學習活動、經營社教文化事業之研究,並培養學生具備相關之能力。」同時兼顧理論研究與實務教學,加強與業界的合作,以培養具有「社會關懷、文化創新、生活充實、教育推廣」之理念的社會教育人才為目標。

教育目標

社會教育學系遵循校、院之教育目標,以及本系之自我定位,訂定本系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兼具「人文關懷、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內涵,於社教文化事業或第三部門等領域,具備企劃、行銷、公關與經營等核心能力之人才。並以掌握社會脈動與全人理解、終身教育政策與行政、不同族群學習特性與方案設計、社教機構經營與行銷、研究方法與媒體製作、社區發展與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等等為學習核心。

核心能力
冀由培育學生核心能力,以達成前述教育目標。各班別之核心能力如下:

學士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培養學習方案與文化活動之企劃、設計、發展和評析能力。
2.傳播媒體策略運用能力。
培養影像媒體製作、書寫報導企劃,以及新聞媒體資源整合能力。
3.社會文化事業推展能力。
培養社會和文化現象研究,以及方案設計和整合傳播行銷能力。
4.組織永續經營發展能力。
培養組織優劣勢分析能力、學習型組織推展能力和跨組織策略聯盟能力。
碩博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2.社教文化事業經營能力。
3.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
碩士在職專班核心能力:
1.社會教育理論應用能力。
2.社會教育實務創新能力。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樂齡學習者社會價值觀與幸福感之研究
    (2021) 張錦玉; CHANG, JIIN-YUH
    本研究旨在探究樂齡學習者的社會價值觀與幸福感的關係,以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的學員為研究對象,研究者採理論文獻探討,自編成社會價值觀量表與幸福感量表,經信效度考驗,屬於良好的研究工具後,針對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的班級學員,共計發放400份問卷,回收400份有效問卷,經統計分析,獲得如下結論: 1.臺北市樂齡學習者社會價值觀的內涵有終極價值觀與工具價值觀,重視程度都相當良好。 2.臺北市樂齡學習者幸福感的內涵為正向情緒與人際關係,正向情緒相對良好,人際關係需要加強。 3.具下列特性的樂齡學習者較重視社會價值觀:女性、已婚、教育程度低、經濟好、身體健康、與子女同住者。 4.具下列特性的樂齡學習者較有幸福感: 女性、教育程度低、經濟好、身體健康、子女數多者。 5.樂齡學習者社會價值觀與幸福感達到顯著相關。 6.樂齡學習者社會價值觀的道德層面對幸福感的正向情緒具有預測力。 7.樂齡學習者社會價值觀的能力層面對幸福感的人際關係具有預測力。 基於前述結論,本研究分別對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學習者、政府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組織氣氛對國小教師學校依附與幸福感之研究
    (2020) 詹景文; Chan, Ching-Wen
    學校對教師而言是具有意義及價值的環境,學校的組織氣氛,會影響教師對這環境的情感依附及幸福感。過去的研究主要是探討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與幸福感之關係,缺乏學校依附與幸福感之關係,以及學校依附對組織氣氛與教師幸福感之中介效果的研究。以依附為議題的研究,大多是的地方依附,尚無國小教師學校依附的探討,因此本研究將探討教師面對不同組織氣氛、學校依附、幸福感等三個構面之間的關聯性。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針對新北市公立國小之教師為施測對象,資料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及拔靴法等統計方法,研究結果發現: 一、組織氣氛會影響學校依附;二、學校依附會影響教師幸福感;三、組織氣氛會影響幸福感;四、學校依附對組織氣氛與幸福感,產生部分中介效果。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與後續相關研究者參考。
  • Item
    新北市國小教師生活型態、休閒參與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2012) 楊馥如; Yang, Fu-Ju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小教師生活型態、休閒參與及幸福感的現況及其關係,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其生活型態、休閒參與及幸福感之差異情形。問卷調查以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為母群體,採隨機抽樣方式,並以「新北市國小教師生活型態、休閒參與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問卷」,針對新北市24所國小,500位學校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回收率為98%,有效問卷為480份,可用率為96%。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以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新北市國小教師之整體生活型態、休閒參與為中等程度,而在整體幸福感達中上程度。 二、新北市國小教師之生活型態現況受性別、年齡、職務、婚姻及子女狀況 、服務年資影響而有所差異。 三、新北市國小教師之休閒參與現況受性別、婚姻及子女狀況影響而有所差異。 四、新北市國小教師之幸福感現況受性別、年齡、職務、婚姻及子女狀況 、服務年資影響而有所差異。 五、新北市國小教師之生活型態與休閒參與之間有顯著正相關。 六、新北市國小教師之生活型態與休閒參與對幸福感有顯著之預測力。 七、依據本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下列建議: (一)本研究建議校內成立運動性、知識性或藝術性等屬自我成長學習型之社團,並多鼓勵同仁多參與,讓教職員獲得休閒參與機會。 (二)增加休閒性質的研習活動,促進教師身心健康, 提升教師幸福感。
  • Item
    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研究
    (2014) 郭秀珍; KUO,HSIU-CHEN
    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係以樂齡學習中心之樂齡學習者為研究對象,進行樂齡學習者的社會資本與幸福感間之相關研究,旨在探究樂齡學習者之社會資本與幸福感的關係。以研究者自編的調查問卷,針對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的學員,共計實施300份問卷,回收292份有效問卷,經統計分析,獲得如下的結論: 1.臺北市樂齡學習者擁有相當良好的社會資本,在五點量表上平均得分皆在4分以 上。 2.臺北市樂齡學習者的幸福感相當良好,在五點量表上平均得分皆在4分以上。 3.樂齡學習者的社會資本存在下列差異○1女性高於男性;○2年齡少者高於年老 者;○3國小教育程度者高於大學以上者;○4經濟狀況好者高於差者;○5身體健 康者高於體弱者。 4.樂齡學習者的幸福感存在下列差異○1女性高於男性;○2身體健康者高於體弱 者。 5.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達顯著相關。 6.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對幸福感具有預測力。 基於前述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學習者、政府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相關之研究-以長青大學和樂齡大學為例
    (2015) 朱庭慧; Chu, Ting-Hui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中市長青大學與樂齡大學學員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的關係,藉由問卷調查彙整資料分析,以利意抽樣,共取得臺中市曉明長青大學以及樂齡大學學員429份有效樣本,所得量化資料採取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以及多元逐步迴歸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齡者幸福感現況相當良好。 二、性別、教育程度、經濟狀況以及健康狀況不同的高齡者在幸福感以及活躍老 化呈現顯著差異。 三、高齡者活躍老化現況相當良好。 四、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呈顯著正相關。 五、高齡者幸福感能預測活躍老化,並且以享受生活層面最具預測力。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對高齡者、教育行政單位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幸福感、活躍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