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研究所(105學年度起與東亞學系整併)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6

1.沿革與特色

本所前身為創立於1968年之『三民主義研究所』,後於2003年更名為『政治學研究所』,歸屬於「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為順應全球化趨勢,本所在「國家發展與比較政治」與「全球化與國際政治」兩大架構下,以國家發展、比較政治、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為主軸,以東亞區域研究為方向,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教學,期以培養政治學領域之專業教學、研究與實務人才。

2.任務與願景

1. 提昇教學品質,鼓勵研究風氣,以促進政治學及東亞區域研究學術之發展。

2. 進行課程之修訂,使本所教育之組織體系更趨嚴整。

3. 推動中型的整合研究計畫,奠定政治學研究的堅厚基礎, 並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主題。

3. 師資與課程

目前本所有7位專任教師,教師專長包括:海外華僑與華人研究、國家發展理論、全球化與憲政主義、民主化理論、西洋政治思想、政黨與選舉、政治行為、國際公法、國際組織、中國大陸政治與經濟發展、兩岸關係、國際關係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

課程目標在於培養政治學領域之專業教學、研究與實務人才。

碩班畢業學分為32學分,博班為26學分。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國民小學政治社會化教育成效之研究─以臺北縣(市)、桃園縣國小之比較分析
    (2008) 黃瑞秋; HUANG, JUI-CHIU
    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現階段國小學校實施政治社會化教學的條件以及國小學童之政治社會化成效,以臺北縣(市)、桃園縣三縣(市)國小學生1169人為研究之有效樣本進行比較分析,調查所得資料利用電腦套裝程式SPSS12.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之研究發現如下: 一、國小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之現況是屬於正向的、積極的。 二、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現況,在政治認知屬於中上程度;在政治態度方面,政治功效與信任感皆是正向、積極的;而政治參與則屬於中等程度。 三、學童的政治社會化成效在政治認知方面,幾乎受到所有背景因素的影響(除性別外);而政治態度方面,在年級、族群、班級幹部經驗上的差異達到顯著;而家庭教養方式、大眾傳播媒介接觸情形,對學童的政治參與具有顯著的差異。 四、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不同之學童,在政治認知方面,受到學校地區、自治市選舉的有無、學校教學、師生互動等四因素影響;而政治態度方面,在學校地區、自治市選舉的有無、師生互動、學生相處等四個因素上的差異達到顯著;而學校地區、學校教學、學生相處、學校管理等四項因素,對學童的政治參與具有顯著的差異。 五、政治認知、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三者呈現顯著的相關。本研究對政治認知有22.0%的預測力;對政治態度有10.7%的預測力;對政治參與具有17.7%的預測力。 六、三縣(市)在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量表中,在師生互動、學校教學、學生相處三量表有顯著差異;在學童政治社會化成效所有量表,皆達顯著差異。
  • Item
    高雄市後期中等教育學生 政治社會化與政黨認同之研究
    (2009) 梁淑女; Liang Shwu-Neu
    政黨認同是個人對一個政黨所存在的一種歸屬感及心理認同,形成於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中,它是政治態度與選舉投票研究中,學者最重視的焦點之一。而根據政治社會化研究理論,一般咸認為子女藉由「認同」、「模仿」等學習模式,學習父母的政黨認同,因此子女的政黨認同很大部分會受到父母政黨認同的影響,而與父母政黨認同一致。 本文除想瞭解子女的政黨認同是否受父母的影響外,也想瞭解是否受到其他個人背景變項以及政治社會化機購的影響。因此,以高雄市後期中等教育學校學生為對象,藉由問卷調查研究法,探討後期中等教育學生政黨認同與個人背景變項及政治社會化機構的相關差異。 本研究獲得如下的結果: 一、 個人背景變項中就讀學校、父親籍貫、父母親學歷、父母親職業、主觀家庭社經地位、父母親政黨支持等均與家庭政治社會化有顯著差異。 二、個人背景變項中就讀學校、父母親學歷、父母親職業、主觀家庭社經地位、父母親政黨支持等均與學校政治社會化有顯著差異。 三、個人背景變項中就讀學校、父母親學歷、主觀家庭社經地位、父母親政黨支持等均與同儕團體政治社會化有顯著差異。 四、個人背景變項中就讀學校、父親學歷、父親職業、主觀家庭社經地位、父母親政黨支持等均與傳播媒體政治社會化有顯著差異。 五、個人背景變項中性別、就讀學校、父母親籍貫、父母親學歷、父親職業、主觀家庭社經地位、父母親政黨支持等均與學生政黨認同具有顯著關聯性。 六、政治社會化機構包括家庭政治社會化、學校政治社會化、同儕團體政治社會化、傳播媒體政治社會化程度均與學生政黨認同具有顯著關聯性。 本文僅以初探性的研究出發,期待透過本文之發現,使得相關研究學者能在往後研究中,更為深入瞭解個人背景變項與政治社會化機構對後期中等教育學生政黨認同之影響,更希望藉由學生政治社會化與政黨認同現況之潛藏問題,提出建議供政府相關單位、家庭、學校、傳播媒體參考。
  • Item
    我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
    (2007) 陳育琪; Chen,Yui-Chi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階段台南縣縣立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傾向,以期對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的學習有所裨益。本研究以台南縣縣立國中學生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分層叢集取樣的方式,抽取16所學校、29個班級,共1019名國中學生為有效研究樣本;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探討「政治態度」(包括國家認同、政治信任感、政治功效意識、政治疏離感、政治參與傾向、民主素養)之現況;檢定不同個人背景因素(性別、父母族群、家庭社經地位、班級幹部經驗、每週收看新聞次數、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教學方式)政治態度之差異;政治態度各面向之相關;個人背景因素對政治態度的預測力。 研究者探討國內外相關研究之文獻,建立本研究的理論架構,並參考相關量表,改編成「國中學生政治態度」調查問卷做為研究工具,進行實證研究。調查所得資料分別採用次數分配表、描述性統計量、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各項檢驗。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1.現階段台南縣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呈現積極、正向的反應。 2.現階段台南縣國中學生之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傾向、民主素養傾向於積極、正向,而國家認同感、政治信任感、政治疏離感(政治疏離感分量表得分愈高,疏離感愈低)則不高。 3.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無顯著差異。 4.不同父親族群之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5.不同母親族群之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6.不同父母社經地位之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無顯著差異。 7.擔任班級幹部次數不同的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8.每週收看新聞次數不同的學生,其政治態度無顯著差異。 9.不同父母管教方式的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10.不同教師教學方式的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11.「國家認同感」與「政治參與傾向」之間呈顯著正相關;「政治信任感」與「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傾向」呈顯著正相關;「政治功效意識」與「政治參與傾向」、「民主素養」呈顯著正相關;「民主素養」與「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傾向」呈顯著正相關。 12.「父母管教方式」、「班級幹部經驗」、「父親族群」、「教師教學方式」等四個變項,可共同解釋及預測台南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的總變異量為24.5%。 根據以上結果,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議,以供參考。 1. 革除陋習,加強品德與專業能力 2. 促進族群平等,凝聚群體共識 3. 培養學生關心社會與政治事務的態度 4. 推廣親職教育 5. 培養民主教學態度 6. 鼓勵學生擔任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