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跆拳道規則修訂對奧運男子第一量級金牌選手技術之影響
    (2015) 唐子宸; Tang, Zi-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跆拳道規則修訂與2004、2008及2012奧運男子第一量級金牌選手冠亞賽技術分析。方法:以三屆冠軍選手作為研究對象,蒐集國家代表隊資訊小組記錄片與youtube網站影片,進行影帶觀察,記錄攻擊次數及攻擊技術,使用描述性統計、卡方及單因子變異數進行分析,並訪談一位奧運冠軍選手,深入瞭解規則修改對比賽影響的看法。結果:一、規則改變情形分為五點,(一)競賽管理系統從傳統護具改成電子護具;(二)競賽面積與時間縮減;(三)裁判人數增減;(四)得失分規範,允許攻擊方面軀幹及頭部攻擊面積變寬,得分以動作難度高分數高;(五)勝負評分制度增加驟死賽。二、三屆不同冠軍選手的攻擊型態及攻擊技術之攻擊率、得分率及成功率具顯著差異。三、有關技術規則修改分為五點,(一)競賽面積縮減提升攻擊率。(二)攻擊型態頭部三分提升頭部上端攻擊率及得分率。(三)允許攻擊的部位及頭部高分影響,頭部上端及軀幹中端的可攻擊面積增加,成功率相對提升。(四)電子護具攻擊技術由多樣化攻擊模式轉變成單一攻擊模式。(五)傳統護具與電子護具攻擊型態由後腳改為前腳,得分的攻擊技術增加了前踩。四、從訪談資料得知2004以前打法需要大量體力消耗,2008打法要細膩,2012著重側踩及防守技術,以頭部高分影響比賽。結論:一、為了增加比賽公平性及表現性,做了五點規則上的改變。二、三屆選手在攻擊型態及技術有差異。三、經過有關技術規則修改,三屆冠軍呈現不同型態的表現。四、教練與選手需要瞭解規則,洞悉場上變化,才能運用規則於比賽中。建議:強化電子護具技術,規則瞭解,並參考國際賽會的比賽,增加前瞻性,參與裁判講習提升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