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彩虹」團體在運動競技裡的影響
    (2013) 林孟旻; Lin, Meng-Min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以及質性研究深度訪談法之半結構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女子組甲一級團體球類項目女同性戀運動選手比例高達56%。 訪談對象為國內甲一級團體球類項目且自我認同為Tomboy為受訪者,研究結果發現:一、「彩虹」團體在運動競技裡,教練與隊友對待女同性戀運動員的方式與態度在運動環境下所造成的正面影響居多,教練主要以成績為主,在對待球員方式與態度是一致平等對待,不管是場上或場下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把情緒帶到球場上,影響他人。隊友相處的方式與態度,不管是對待同性戀或異性戀的隊友,在相處方式是一樣的,並不會因性向的不同而排擠對方,大多表現出的是彼此互相關心、支持與認同,以實際行動來表現真誠的對待。 二、女同性戀運動員,在運動競技的好處為:球隊裡的歸屬感和情感上的寄託,以及在運動競技場上能吸引或擁有更多球迷及支持者來提升自信心,其他部份為,增加責任感、自我要求及運動能力的表現與想法觀念的成長。女同性戀運動員在運動競技的限制:則以家人的因素居多也最具影響,因父母在觀念、想法還存留過去的性別刻板印象,不太能接受性傾向的改變,另外,語言歧視/語言暴力也是常見之一,希望以上結果可提供體育相關領域人員對待女同性戀運動員之參考。
  • Item
    女同志運動參與考量因素、身份認同、現身情形對運動參與意願之研究
    (2005) 陳建文; Chien-Wen,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女同志運動參與情形、運動參與考量因素、身份認同、現身情形與運動參與意願的現況與分析,透過紙本問卷及網路問卷調查,以282位參與運動及運動聚會的女同志為研究對象,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F考驗、薛費事後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進行統計分析,並針對調查結果,從受試者中選出11位受訪者,進行第二階段訪談,最後將訪談結果與統計結果綜整討論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臺灣的運動情境對女同志而言尚屬和善,女同志活躍在運動場域中,其月收入、學歷、運動等級、運動參與頻率皆高於我國一般女性,且不同性屬女同志呈現出不同、多元的生命丰采。 二、女同志參與運動考量有其特殊性,以「運動訴求」與「同志活動與認同」為主要考量因素,且認為運動參與對女同志身份認同有正面影響,在參與一般運動時之現身程度最低,參與運動聚會時之現身程度趨近於完全公開。 三、參與運動女同志之工作環境異性戀意識愈強、年紀愈大、學歷愈高、T性愈弱,其運動參與意願及行為受影響的程度愈高。 四、本研究證實運動參與考量因素、身份認同與現身情形三者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且會影響其運動參與意願及行為;而「運動訴求」、「同志活動與認同」、「社會認同」與「參與運動聚會的現身情形」等因素對女同志運動參與意願最具預測力。 最後,本研究指出運動場域中拉子存在的事實及其所擁有的市場潛力與價值,並擬出提升女同志參與運動及運動聚會之具體策略。
  • Item
    愉悅的逾越者-跨性別族群運動參與行為之探索與模式建構
    (2009/08-2010/07) 鄭志富
    在現代社會中,性別的認同不只是侷限在傳統的生理性別認同,心理上的性別認 同也成為關注的焦點。自1973 年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宣佈將同性戀從心理異常名單中移除後,同志族群在社會化、組織化及AIDS 恐懼的 蹂躝之下,尋求一個更健康、更全方面生活方式的聲音在同志社群中引起熱烈的迴響。 在臺灣方面,1990 年後,針對同志的休閒運動組織、體適能中心、休閒活動相關產業 便因而蓬勃發展,且參與人口呈現爆炸性的成長。但在現今強調多元性別社會的口號 中,性別學術界對運動場域中的跨性別現象卻甚少著墨,而運動學術界對跨性別議題 的探討與研究則又更少。是以本研究擬編製「女同志休閒運動參與行為模式建構調查 問卷」,以便利抽樣調查、滾雪球樣本調查與電子網路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收集, 俾以建構女同志休閒運動參與模式。再依所建構之模式,以深度訪談、田野調查方式 深入探討女同志之運動社群文化的形成與影響。進一步再參考此模式之架構與影響變 項,結合跨性別相關文獻的蒐整與田野觀察及深度訪談,再現跨性別社群在休閒運動 領域中之生命經驗。 期望透過本研究讓社會異/同之間能有更直接且深入的了解與交流互動外,亦能提 供未來面對休閒運動場域中諸多跨性別族群時,提供有效參與策略,並透過休閒運動 來連結與對話,讓這群在社會邊緣的異質空間中愉悅的逾越者,有一個對多元性別更 尊重、更友善之運動場域與空間。